左海会客厅迎来了周成虎,他深入探讨了福州低空经济的发展。周成虎指出,福州在低空经济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示范意义。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福州积极探索低空飞行的各种可能,从通用航空到无人机应用,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低空经济体系。这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航空制造、旅游观光等。福州的成功经验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典范,引领我国低空经济迈向新的高度。
本期嘉宾
周成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应用研究。在近四十年的地理科学教研生涯中,他主持和参加了国家“863 计划”“973 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等50多项科研项目。他曾被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10多项荣誉。
周成虎来榕参加数字峰会。记者 陈暖 摄
千米之下,机遇无限。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低空经济迎来战略发展机遇。
中国空天信息领域权威专家、来榕参加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对此深有体会:“未来低空经济可能和如今的汽车工业一样,成为10万亿产值级别的产业。”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连续两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低空经济,凸显了它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低空经济?为何低空经济如此重要?
“低空经济就是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地表空间再往上抬100米、200米、300米,它把整个人类的活动空间放大了。”周成虎认为,低空领域的开放和利用,将会像地理上的穿越海洋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重塑全球的社会经济格局,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此外,空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将形成涵盖载人飞行、货物运输、飞行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新经济体系。
在周成虎看来,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有望引领世界产业发展,实现“换道超车”。
基于对低空经济发展的前瞻性认识,周成虎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头,联合北京大学、中国民用航空局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中国联通等单位共同编制了《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发布。
该报告构建了五力、三层级的指标体系,创新性地形成系统性的评价,评价结果有助于引导不同省份在发展低空经济时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让周成虎感到欣慰的是,低空经济正随着国家空域资源的逐步开放而蓬勃发展。本届数字峰会上,从央企到各省代表,再到众多中小企业,纷纷展示了载人无人机、小型无人机等创新产品,彰显低空经济的巨大潜力和活力。
但周成虎也看到,低空经济的发展之路并非坦途,从“飞起来”到“用起来”,背后藏着诸多亟待解决的挑战。
“我国消费级无人机水平遥遥领先,但载人无人机、大型无人货运机等发展还有明显欠缺,装备制造方面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周成虎说,低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空域资源管理提出极大挑战,各地政府相对缺乏相关管理经验。
前方星辰大海,福建低空经济怎样才能蓄势腾飞?
“福建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空域资源和数字化转型基础。”周成虎说,福建丰富的空域资源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福建在数字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此外,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周成虎认为,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为福建发展低空物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未来,福建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打造两岸低空物流走廊,实现货物的高效运输和经贸合作的深化”。
福州是全国首个地级市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周成虎对福州发展低空经济寄予厚望,“福州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具有示范意义”。他认为,福州应继续发挥政策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他建议,福州可以率先建立低空物流体系,发展货运无人机制造,同时结合旅游产业,打造低空文旅新名片。(记者 林晗/文 陈暖/摄)
下一篇:AI“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