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麦郎:从病人变成普通人
创始人
2025-05-10 15:40:58
0

庞麦郎曾因独特的风格和舞蹈走红网络,然而后来他的生活似乎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那个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他,一度陷入某种困境,仿佛成为了一个“病人”,被外界的目光和期待所困扰。但经过时间的洗礼和自我的调整,他逐渐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轨道。如今的他,或许不再是那个众人瞩目的焦点,但他在平淡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开始以一种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生活的起伏,重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抽象派的上古真神庞麦郎,再次回归大众视野。

 

4月28日,庞麦郎宣布复出一个月后,《凤凰周刊》发布了标题为“《我的滑板鞋》13年后,庞麦郎归来”记录短片。我们看到一个被时间改变中的庞麦郎,他年过四十,眼神质朴,语气平实。


不过这一次,评论区多了许多动容与认同。有人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家,有人说他比多数摇滚人更摇滚。曾经备受争议的庞麦郎,似乎终于在这个时代,找到了理解他的观众。

 

但从他最新的EP和现场表演来看,庞麦郎的音乐并没有实质性变化。那么,口碑反转背后,当年我们为何哄笑,如今又为何动容?

 

从病人变成普通人

 

庞麦郎最近被关注,是今年3月贵阳站的票房惨淡,登上了微博热搜。

 

那是庞麦郎复出巡演的第一场,门票预售100元,现场价120元,但观众只有寥寥9人。好在,随着巡演消息传开,接下来的上海站门票迅速售罄,甚至加开一场;北京、南昌、常州、嘉兴等城市的站次也陆续开启售票。

 

一场迟到的喧嚣在沉寂几年后卷土重来,只是这次,围观的视角与情绪底色已然不同。

 

庞麦郎的巡演一共演出12首歌,一个小时内换了10套服装,他的理由是每首歌风格不同,要配不同的衣服。如此全程投入,让到场的观众都很沉浸在快乐的演出氛围中,甚至称100块出头的门票“花得值”。

 

 

“他根本不在乎你是来看笑话还是看表演,后来你能明显感觉到,他越来越自信了。”观众表示,随着演出推进,原本只是嬉笑的掌声,逐渐变成了真挚的欢呼。这场演出最终打动人心的,并不是滑稽,而是认真。 


 

一位摄影师表示,庞麦郎是他今年最想拍摄的人物,甚至比他看过的大部分摇滚歌手都要摇滚。

 

他直言,庞麦郎在舞台之外沉默寡言、神色木讷,仿佛与这个世界的频率错位。但当灯光亮起,音乐响起,他立刻转身滑出一记太空步,全情投入的样子,真诚、拼尽全力地表达自己。

 

《凤凰周刊》的短片记录了庞麦郎今年3月在江西上饶的演出过程。他背着一个皮革老化的双肩包和一个几十元的手提包,包里装着演出用的12件服装和两双鞋,都是他自2016年起陆续筹备的“战袍”。

 

据他本人透露,上海站为其带来了4万元左右的收入,其中有2万元流入他自己的口袋。如今,庞麦郎没有经纪人、没有团队,商务洽谈、造型服装,皆由他一人统筹操持,尽力完成。

  

演出后,庞麦郎乘坐19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回到汉中市,然后再坐1小时动车回到宁强县;从宁强县高铁站到庞麦郎在南沙河村的家,还需再坐汽车在弯绕的山路中颠簸近一小时。

 

火车上,他略带羞涩地与路人合影,也会与小孩开口打趣:“你听过‘摩擦摩擦’吗?”镜头里,他似乎不再是曾经那个自诩90后,来自台湾的什尼亚克·约瑟翰·庞麦郎,仅仅是坐在回程车厢里的中年男人。

 

短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片段,到达汉中后,庞麦郎走进一家百货商场,看中了一款售价2700元的旅行包。他背上试了试,满意地评价道:“挺上档次的。”得知价格后,面对更优惠的1600元款式,他最终还是决定买下这款价格更高的包。后来从他母亲口中得知,原来庞麦郎早已心仪这款包很久了,从去年起,每次路过汉中都会到店里看那个包。

 

曾几何时,庞麦郎眼中的世界早已被划分为一套独特的“档次体系”。如今在镜头前,他也不再介意别人知道自己来自农村。相较过去,他更接地气了,开始谈现实、谈婚姻、谈收入,谈对大城市的向往。他爱去商业街,爱喝咖啡、吃西餐,毫不避讳地表达渴望在城市中落脚安家。但面对选择时,仍毫不避讳想要更上档次的那款。

 

短片快到尾声时,他娓娓念道:“我路过这里所有的小河,我走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坡,我听过他们感动的故事。我们的部落,我将愿望寄托在这里。”

 

至此,他似乎也没有了印象中的抽象,而是落地生根,带着粗粝的真诚与略显笨拙的希望,一如大部分被现实摩擦的普通人。他的演出,质量没多高,但也不糊弄。他愿意努力,但不一定代表会被看见。他仍然做梦,只是梦总会被现实收窄,落在一些具体的生活上。

 

2020年,吴克群带着对庞麦郎的欣赏与好奇,拍摄了自制纪录片《你有哭着说谢谢吗》。吴克群认为,庞麦郎曾经为符合心中的“档次”所说的谎言,“也许是担心真实的自己会不迷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自卑的时刻,也都曾回避过那个不敢面对的自己。

 

当庞麦郎从病人变回普通人,他不再是网友眼中的笑谈,也迎来了一批真正的认同者。

 

庞麦郎为何再度翻红


艺术史早已告诉我们,许多艺术家不是疯子,而疯子的世界,却常常孕育出艺术。庞麦郎不曾代表“正统”艺术的任何范式,却在数次社会情绪的拐点处悄然立于潮头。

 

2013年,庞麦郎录制了《打吊针》被调音师发到音频应用论坛求助,因歌词不明所以且音准跑调,迅速获得大量关注。网友二次创作产生的《摩的大飙客》等歌曲在Acfun、Bilibili就已经火了一把。

 


 2014年,《我的滑板鞋》以一种近乎病毒的方式席卷网络。整首歌没有旋律构成的美感和节奏律动的支撑,也缺乏情感铺陈的层次,甚至自己也唱不出完全相同的第二遍,却意外地击中了互联网的笑点。不明真相的观众蜂拥而至,由此衍生出一场持续好几年的文化奇观。

 

2016年,庞麦郎在杭州“旧金属”演唱会上,因假唱穿帮遭到群嘲;同一年,华晨宇在综艺《天籁之战》第三期中改编的《我的滑板鞋》出圈,将这首原本带有玩笑意味的神曲,真正带入了主流舞台。

 

那时,互联网透着股精英劲儿,豆瓣的文艺青年、Instagram风的摄影审美、智能硬件评测的极客文化,这些内容都需要一定的审美或经济资本支撑,共同主导了互联网内容的调性,与大众需求形成区隔。

 

这种背景下,很大一部分人对庞麦郎这种“土味+中二+奇葩”的走红表示不解,认为庞麦郎的作品从旋律到唱腔都是失败的作品。多数听众的目的,也不在于欣赏音乐,而是出于调侃、玩梗、找乐子。

 

客观来说,虽然庞麦郎的作品在第一听感上是刺耳的,但他并非毫无所长。

 

比如《我的滑板鞋》在当时就已经打动了一批听众。有网友甚至说,这首歌更像是无人喝彩,他为自己按响了屏幕上的“欢呼”键。



导演贾樟柯也曾为《我的滑板鞋》的真挚而落泪,更将歌词“时间会给我答案”称为“准确的孤独”

 


主持人窦文涛也曾公开表示很喜欢《我的滑板鞋》,他认为,庞麦郎虽然大白嗓,甚至不能称之为“歌唱”,却像是一块工地上的“半截破砖头”,带着疤痕,却也令人难以忽视。

 

对于歌曲的评价也十分精当,窦文涛说,庞麦郎的声音可以让听众在未见其人前,便浮现出一个从农村到小县城、再到大城市一路打工的年轻人辗转奔波的画面,也让人不由联想到贾樟柯电影《小武》中游荡在小县城的失落青年。

 

从歌词看,《我的滑板鞋》更像是一首底层青年的“现代游记”。在城市中四处漂泊,只为一双最时尚的滑板鞋,不仅是对物质的渴望,更是一种对“与众不同”的执念,对身份和尊严的微弱表达。

 

而庞麦郎今年发布的新歌《我的父亲是瓦匠》,同样属于全是感情毫无技巧的作品。但“稻谷”“稻草”“男人”“女人”“孩子”等词语以极度朴素、甚至显得稚拙的方式不断堆叠,却意外构建出一个凝滞而动人的乡村景象。


 

在今天互联网环境中,这类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完成度,而在于赤诚与孤勇本身。

 

相较于演唱和作曲,庞麦郎的作词明显好一些,这也是很多网友首肯的才华。早年,在宁强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时,庞麦郎的作文还上过学校校报,在外事学院时作文还考了98分,甚至吴克群也曾说他的歌词中有着很多高级的隐喻。

 

而当下庞麦郎的再次翻红,并非因为他音乐素养、水平变高了,恰恰相反,除了更务实,他几乎未曾变化。他唱歌依旧难听,旋律也几乎没有,但却恰巧在十年后的网络环境中引发了复杂的共鸣。

 

真正发生蜕变的,是听众。

 

当年的听众热衷于“猎奇”与“审视”,如今却开始在这些表象之后,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褪去精英主义的狂欢,庞麦郎被网友们比作《士兵突击》的许三多、《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孙一通等影视叙事中的“非典型英雄。

 

他们拧巴、古怪,与时代格格不入,却始终保持某种朴素而笃定的信念感,恰好填补了现代人在迷茫、内卷、成功学中的情感裂缝。

 

放下宏大叙事后,网友们开始用新的视野去理解“不成功“的意义。在某些语境中,它们可能恰恰指向一种更深刻的情感真实,这正是其作品的价值所在。

 

如网友所说,今天再次听《我的滑板鞋》已没有了最初的调侃与戏谑,“小时候听这个只觉得滑稽,现在听反而觉得这首歌非常有生命力。”当他掷地有声地唱出那句:“那就是我要的滑板鞋!”更多的人都明白那不是笑料,更像一句不被祝福的宣言。

 

庞麦郎找到了他的滑板鞋,确信这是生命中美好的时刻。而对于同样被时代摩擦的我们,希望有一天也能找到自己的滑板鞋。

 

结语


不仅仅是庞麦郎,这几年,层出不穷的抽象神曲和乐子人,被时代筛选出来。

 

2018年自街头的面筋哥程书林、贵州小伙曹万江,再到去年爆火的野生rapper诺米么,这些被贴上“抽象”标签的人物,其实也有着惊人一致的特质——他们往往非专业、非主流,却拥有一种野生的表现欲和原始的生命力,揭示了这个时代的逆向生长逻辑,越破碎越鲜活,越荒诞越真实。

 

而听众对他们的追捧,早已不是单纯的欣赏、崇拜,更像是在进行一种可剪辑、可转发、可模仿的情绪消费参与。

 

在流量、信息过载的时代,这些抽象选手的吸引力并非来自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价值,而是其所传递的情感和态度。观众的反应更多的是情绪上的对直面生活真相、摒弃虚假精致的认同,而非理性欣赏。

 

换句话说,真正穿透观众内心的,是那种未经润色的情绪信号、那种不合时宜的真实渴望。更深层的吸引力,在于这种“疯感”所提供的安全通道,在这个高压又麻木的时代,人们需要荒诞、疯感的声音来为自己开辟出口。

 

而那些出于本能、源于诚意的表达,即使偏离美学主流,也可能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温柔珍藏,成为现代人精神状态的自我画像。

 

在跟庞麦郎聊完后,吴克群给他写了一首《摩擦》。歌里唱道:“擦亮这个世界吧,用骨头擦出火花。谢谢你嘲笑我啊,被生活摩擦,用生命摩擦。”如此恰如其分。

 

或许,庞麦郎翻红的背后,站着千千万万个庞麦郎。他们也曾被生活摩擦,依旧妄图用生命擦出火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 证券代码:600976 证券简称:健民集团 公告编号:2025-018 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
巴基斯坦外长最新表态:如果印度... 【环球网报道】英国《卫报》10日援引路透社最新报道称,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就印巴当前紧张局势向当...
不一样的美国:各从其类 在美国,“各从其类”这一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同的种族来看,白人、黑人、亚裔等各有其独特的文化与生...
福建首个重离子医学中心启用 集... 福建首个重离子医学中心正式启用啦!这一中心可谓集万千先进于一身,汇聚了重离子、硼中子等全球领先的肿瘤...
福建日报头版关注!科创金融基地... 《福建日报头版关注!科创金融基地助力,高新区孵化本土“小天鹅”!》福建日报头版重磅聚焦,科创金融基地...
何以中国丨外籍记者小伍福州非遗... 《何以中国丨外籍记者小伍福州非遗行:被中医正骨一秒制服》外籍记者小伍来到福州,开启了一场非遗之旅。在...
大雨!暴雨!福建气温即将大跌! 大雨倾盆,暴雨如注,仿佛天地间被一张巨大的水幕笼罩。雨滴如子弹般猛烈地砸向大地,溅起无数水花。福建的...
福州这段路将实行临时交通管制 ... 为了配合某项重要工程或活动的开展,福州的[具体路段]将实行临时交通管制,此管制措施预计将持续约 2 ...
网龙学院将落地泰国高校 推动电... 网龙学院即将落地泰国高校,这一举措将为泰国的电竞产业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网龙作为行业领先的企业,拥有...
大雨!暴雨!福建气温将大跌! 大雨倾盆,暴雨如注,仿佛天地间被一道水帘所笼罩。福建的天空瞬间变得阴沉昏暗,狂风呼啸着与雨水交织在一...
永辉超市门店设置专区 首批“绿... 永辉超市门店近期设置了专区,首批“绿色通道”外贸商品已成功上架。这一举措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永泰同安溪小流域治理稳定茶山气... 在永泰同安溪小流域治理的过程中,稳定了茶山的气候,展现出了水保赋能的神奇力量。治理后的小流域,宛如一...
奇台好物亮相福州直播间 在福州的直播间里,奇台好物惊艳亮相。那一颗颗饱满圆润的奇台红枣,仿佛是沙漠中的红宝石,散发着浓郁的香...
中国军工产业将加速改变全球地缘... 中国军工产业正以迅猛之势加速前行,其影响力将深刻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军工在先进武器研发上不断突...
福州人速看!数字峰会期间最新最... 福州人速看!数字峰会期间最新最全出行攻略!转发周知→数字峰会即将盛大召开,为确保出行顺畅,我们精心整...
美国老板吐槽3000美元商品关... 高额关税下,美国的小企业主受到严重冲击。来自纽约的埃斯纳尔晒出了他的高额关税账单,账单显示,关税的费...
你的好心“助考”,可能正在触碰... 每年考试季,我们总会听到一些令人痛心的案件——有些家长和考生因为一时糊涂,试图通过"特殊渠道"获取帮...
李在明正式登记参选下届韩国总统 △李在明阵营负责人正在递交登记材料当地时间10日上午,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前党首、该党总统候选人...
四位00后,估值650亿 在当今商业舞台上,有四位杰出的 00 后,他们宛如闪耀的新星。凭借着创新的思维和无畏的勇气,在各自的...
熵基科技跌2.15%,成交额1... 5月9日,熵基科技跌2.15%,成交额1.69亿元,换手率7.28%,总市值58.97亿元。 异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