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微重磅推出了 AI 芯片“星光智能五号”,堪称首款“全能型选手”。此芯片在性能方面表现卓越,能够实现毫秒级的快速响应,无论是复杂的图像识别任务,还是精准的语音处理,都能得心应手。它宛如一位高效的“超级大脑”,以极短的时间完成各种计算和操作,为各种智能设备赋予了强大的智能处理能力。“星光智能五号”的问世,将引领 AI 芯片领域进入新的高度,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捷与可能。
4月30日,中星微电子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其最新一代AI芯片“星光智能五号”在“数字感知芯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运行DeepSeek 16B大模型,成为首款全自主可控的能够单芯片实现通用语言大模型和视觉大模型同时运行的嵌入式AI芯片。
据了解,该芯片采用中星微自研的通用多核异构GP-XPU架构,比CPU+GPU架构在运行效率、实时性、性价比和安全性等方面大幅提升。作为AI芯片领域的“全能型选手”,“星光智能五号”具有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体积小、强安全性、高适应性等六大核心优势。
该芯片基于国产工艺制程,完全自主可控。基于“星光智能五号”,可构建具有“万物识别”能力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本地化智能体”,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更优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国家战略重要领域,更好服务于数字中国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据了解,“星光智能五号”大幅提升了算力利用效率和数据吞吐率,从而首次实现了在单芯片上部署运行DeepSeek 1.5B、7B、8B、16B等通用大模型及视觉大模型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介绍,单颗“星光智能五号”既满足复杂场景下的视频实时检测、识别与跟踪需求,又能实现自然语言处理、任务规划、知识管理、自动控制等智能体功能;通过8颗芯片联合部署,能够支持“满血版”671B参数DeepSeek大模型和视觉大模型运行,彻底打破边缘端算力瓶颈。
中星微技术CEO张韵东介绍,“星光智能五号”将推动端侧、边缘侧智能化升级,大幅减少对云端算力资源的依赖,节省系统建设成本,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工智能技术路线。
据了解,传统依赖云端的AI推理流程常面临响应延迟大、成本高、受制于网络环境等问题,而该芯片通过本地化算力与内生安全机制,使大模型推理可直接在边端侧内完成闭环,既节省了云端传输与存储成本,同时极大提升了响应速度,可实现毫秒级响应,同时以信源级密码机制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
这一技术突破为城市感知、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场景提供了效率、能耗、成本、体积、安全性、适应性综合优化的实践路径,真正赋能千行百业,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终端。(记者 王光慧/文 林凯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