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 6.3%,较春节假期的同比增长 4.1% 有所加快。旅游业数据也好于预期,游客流量同比增长 6.4%,带动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 8%,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 136%/123%(春节假期为 126%/115%)。
劳动节假期消费的要点如下:
按品类划分: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家电、汽车、电信设备(重点企业销售额分别增长 15.5%、13.7%、10.5%)和餐饮(增长 8.7%)等品类表现突出。各品类表现分化,一方面,客流量大以及消费者对体验消费的支付意愿较高,使餐厅(尤其是快餐、现制饮品店)、综合零售商、户外服装等品类受益。同时,由于基数较低,以及金价波动下消费者对黄金饰品的购买情绪改善,珠宝首饰品类也出现环比增长。另一方面,高盛预计服装、白酒等品类的增长可能较为温和;票房收入同比大幅下降约 50%,部分原因是片源供应问题。
消费保持理性,企业促销更有节制:高盛观察到人均旅游消费实现了 1.5% 的同比增长,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酒店和机票价格相比春节假期有所改善且好于预期,这得益于旅游客流量的回升,以及企业在促销策略上更加克制。头部餐饮企业保持理性促销。不过,中高端白酒需求依然疲软,折扣力度加大;运动服饰的折扣趋势则参差不齐。
按地区划分:今年劳动节假期,不同层级城市的消费支出增长更为均衡。重点旅游城市在劳动节期间继续保持强劲表现,低线城市受益于客流量的增加,而高线城市也实现了稳健增长(北京、上海的消费增长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得益于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以及单方面免签政策带动的入境消费。
劳动节假期主要消费趋势
客流量带动旅游总收入,恢复至疫情前 123% 的水平:旅游支出同比增长 8.0%,略快于客流量 6.4% 的同比增速,不过人均消费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劳动节假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 8%(按高盛的计算,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 123%),主要由客流量同比增长 6.4%(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 136%)推动。尽管人均消费仅温和增长 1.5%(约为疫情前水平的 90%),但这表明消费者保持理性,追求性价比高的旅游体验。高盛发现,劳动节旅游增长速度相比 2025 年春节假期有所加快(春节假期旅游总支出增长 6.3%,客流量增长 5.9%)。
据高盛的休闲旅游团队分析:1)出境游方面,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同比增长 21%,相比之下,春节假期受农历新年时间变动以及旅游模式变化(如今年假期后旅游长尾效应更明显)影响,增速较缓,仅为 5%。按目的地来看,香港(同比增长 22%)和澳门(同比增长 41%)领先进境游增长;2)由于免签政策,入境游需求持续旺盛。3)低线城市的体验式旅游继续表现出色。据携程数据,其平台上国内县域级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 20%。
在高盛覆盖的重点品类中,餐饮和家电表现相对突出
运动服饰:从全国范围来看,体育用品和休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15%,高盛认为这得益于良好的旅游客流量、户外活动的增加,以及整体宜人的天气。从企业层面来看,不同的品类布局将继续导致企业表现分化。例如,波司登受益于旅游需求、高品质产品以及线下渠道的布局,假期期间防晒服表现强劲。特步集团表示假期销售增长符合内部预期,并强调库存状况保持健康。李宁假期销售额实现正增长,但未达内部预期,节后趋势仍需持续监测;折扣压力依旧存在,这与他们此前的观察一致。
中国白酒:高盛的区域渠道调研显示,居民宴会(主要是婚宴)数量同比有所增加,但每桌的消费量和开瓶率(尤其是中高端白酒)并未同比改善。经销商指出,为了在婚宴市场获取份额,中高端价格区间(即 300 - 400 元人民币)的折扣力度加大。同时,由于 4 月以来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经销商对商业礼品需求可能受到的影响持谨慎态度。过去一周,超高端白酒的批发价格基本持平。面对淡季依旧疲软的商业需求,大多数白酒企业避免给渠道增加压力,今年第二季度至今的预付款进度与 2024 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有落后。劳动节假期的白酒消费量通常仅占全年的一小部分(约为全年销量的 5%),高盛认为端午节(礼品需求更多,通常占全年销量的 10%)和中秋 / 国庆假期(约占全年销量的 40%)将是更重要的观察节点(更多详情见白酒市场追踪报告)。
餐饮:从地区来看,在已公布数据的省市中,广州、湖南和陕西表现突出,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从企业和品类层面来看,现制饮品与客流量相关性较高,且受益于外卖平台补贴,表现稳健。古茗和茶百道堂食和外卖渠道均实现增长;奈雪的茶假期期间单店日均销售额增长 20%,外卖销售额增长 77%,弥补了堂食的下降。九毛九的太二酸菜鱼和怂火锅品牌在劳动节假期同店销售额下滑幅度环比收窄,且与节前相比,销售额环比增长明显强于去年。太二酸菜鱼的新门店在假期期间平均翻台率约为 7 次。
IP 零售商:强大的 IP 影响力和产品动力应会继续支撑泡泡玛特的业绩,Labubu 毛绒玩具的二级市场价格近期有所上涨。名创优品推出了 IP 快闪店(4 月下旬推出《明日方舟》主题店),劳动节假期期间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表现环比改善。
家电: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持下,家电品类依旧表现突出,同比增长 15.5%。据商务部数据,重点线上平台的智能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 20%。
珠宝首饰:高盛的渠道调研显示,劳动节期间珠宝首饰销售数据相比 4 月有所改善,主要得益于基数较低,以及金价波动下消费者对足金产品的购买情绪改善。周大福 4 月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 5%,5 月 1 - 5 日转为同比增长中单位数;周大生在部分地区可比门店实现了高单位数的同比增长,而 4 月仅为低单位数增长;六福珠宝可能由于在东部地区布局较为集中,该地区行业表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销售额同比仍有 10% 以上的降幅。
票房:劳动节假期票房收入为 7.5 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 51%,主要原因是缺乏爆款电影。平均票价为 39.5 元,同比下降 2%,而春节假期同比增长 3%。排名前二的新电影表现尚可,但许多其他新片表现未达预期。
不同层级城市消费支出增长均衡:重点旅游城市在劳动节期间继续保持强劲表现,而高线城市也在国内旅游和单方面免签政策带动的入境消费的推动下实现了强劲增长。重点旅游地区的零售和餐饮销售额呈现出强劲增长,陕西同比增长 15.3%,湖南增长 9.4%,重庆增长 6.5%。主要高线城市的消费增长也十分显著,上海同比增长 13.1%,北京增长 7.0%,杭州增长 9.0%。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入境消费同比增长超过一倍,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和深圳引领增长。
附录:
澳新银行: 强劲假日消费显示抵御关税冲击韧性
澳大利亚最大国际投行澳新银行发布最新报告称,中国强劲假日消费显示出抵御关税冲击的韧性。报告写到:
中国劳动节假期高频数据表明,尽管有关税冲击,国内消费仍持续复苏。我们追踪了旅游、电影、零售和餐饮数据。其中,仅电影票房因档期影片质量问题下滑。延长的假期周末可能激发了人们的出游意愿。部分高校从 4 月 26 日(周一)至 5 月 4 日(周日)放较长假期 ,鼓励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对于普通员工而言,请假 4 天拼成 11 天长假的做法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
这一强劲数据得益于中国支持国内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旨在短期促进增长,也着眼于长期增长模式转型。消费品以旧换新举措推动了零售额增长。地方政府发放价值数十亿元的消费券助力消费者。针对海外游客的免签政策和即时退税政策 ,支撑了强劲的入境游。
为抵消关税冲击,我们对今年国内消费并不悲观。相关部门政策储备充足,比如取消住房或汽车限购、对服务业财政补贴、向低收入家庭发放现金等。未来几个月若增长势头放缓,这些政策将适时出台。
来源:智通财经APP
下一篇:最新!阿里CEO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