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间,碧水源(300070)发布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文剑平所持公司的部分股份解除冻结及再被司法冻结。
公告显示,本次解除冻结数量为24,547,560股,占文剑平所持股份比例为10.25%,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68%,于今年5月7日解除冻结。
同时,本次冻结25,900,000股,占文剑平所持股份比例为10.82%,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71%,冻结日期为今年5月7日起至2028年5月6日,冻结原因为个人债务纠纷。
截至目前,该股东已累计被冻结105,016,200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43.87%,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90%。
公告显示,文剑平为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不属于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其所持公司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亦不会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资料显示,文剑平是碧水源的主要创始人,也是公司核心膜技术的奠基人。根据公司2025年一季报,其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61%。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碧水源曾发布公告,公司于2024年7月26日收到弥勒市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立案通知书》和《留置通知书》,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文剑平被立案调查、实施留置。
而在其被立案调查半年后,碧水源今年2月12日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公司董事文剑平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文剑平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职务。
创始人出走背后,是碧水源业绩不振,去年交出上市以来最差业绩,净利润创下史低。
2024年年报显示,碧水源营业收入为85.5亿元,同比下降4.5%;归母净利润为5858万元,同比下降92.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348万元,同比下降92%。
财务数据显示,碧水源自2010年4月上市后净利润就未曾低于1亿元,同时上市以来业绩持续上涨,并于2017年创下净利润25.09亿元的最高成绩。近年虽然随着环保行业不振,碧水源业绩也持续下滑,但2022年及2023年净利润均超过7亿元。
公司在2024年度报告中提到,整体市场环境影响了其收入,导致小幅下降。同时,重要参股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出现了较大亏损导致公司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降幅。
据年报,碧水源的主要子公司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情况中,子公司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参股公司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净利均为负。其中,参股公司云南水务2024年净亏损21.66亿元。
面对可谓“惨淡”的业绩,碧水源在年报发布当日还公告了调整公司组织机构的议案,决定新设海水产业事业部,整合现有海淡业务资源,强化相关业务开拓能力,并对海水业务链进行延伸和拓展。
在碧水源今日早间举行的调研活动上,公司也提到,在外部的经营压力之外面临的其他主要问题之一是股权投资单位的相关投资损失。
碧水源称,“公司参股企业云南水务,对碧水源造成了4.2亿左右的投资损益。控股子公司方面,良业大概去年亏损1.5亿。这几个公司在经营业绩上确实对碧水源的业绩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调研会上碧水源还提到,2025年公司要调整业务结构,公司此前公告已经成立海水产业相关部门,正在着手构建前端的风电光伏新能源+海水淡化+浓海水的综合利用,和后端的盐化工进行产业链的高度融合。
另外公司特别关注海水淡化的向下延伸产业,过去是浓海水是作为废物,那么现在公司计划把浓海水的浓度进一步提升,使其成为盐化工企业、氯碱烧碱企业的原材料。公司称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后续希望有项目可以实际落地。
二级市场上,截至5月8日收盘,碧水源跌0.43%,报4.62元/股,总市值167.4亿元。
来源:读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