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成人杂志贩卖机仿佛成为了衰老国家的一个独特象征。它如同一个隐秘的血液与色情的机器,在城市的角落苟延残喘。曾经,它或许是满足某些低俗欲望的角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价值观的转变,它已渐渐走向末路。那冰冷的铁盒,不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它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却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被遗忘在时光的角落里,成为历史的注脚,提醒着人们要不断追求更健康、更文明的生活。
20多年以前,我家路口有几台自动贩卖机,里面放着毛杂志和录像带。
每当夜幕降临,很多外地车牌都会来到这里,互相窃窃私语,激动地探讨对里面神秘作品的评价,沉浸在那种特殊的联系之中。
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在一个雨夜,我的朋友偷偷过去把一张浸湿的纸币塞入机器,却没有得到回应,那一刻他的失落和冷雨一起,化作了无声的泪水,流向濑户内海。
@ポコ的经历并非独属他一人,而是一代人的共通回忆。
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寻找这些曾经被遗忘的自动贩卖机,有人是为了重温年少荷尔蒙的悸动,也有人把它当作一场朝圣。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黄色贩卖机不死,只是成为配料。
当网络时代让色情产品泛滥,5G让影像唾手可得,黄色杂志贩卖机也就成了黄色产业的边角料,不再有人会把他当作年轻人初窥大人世界的窗口。
日本网友探秘图
但对于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日本人来说,他们一辈子都忘不了在黑夜里闪烁着暧昧暖光的毛杂志自动贩卖机,那是他们的婷美内衣广告,是大人世界给他们带来的第一阵撞击。
因此,每当有人把现在仍存在于日本城市中的贩卖机照片发布到网上的时候,总能迅速引发赛博围观,让人老泪纵横,评论区变成了匿名同窗会:
“真不敢相信他们还在,我有10多年没见过他们了!”
“那真是个好时代,我很怀念,那是我的青春啊!”
“这是我们心灵的秘密基地。”
日本网友探秘图
根据当时日本人的回忆,围绕黄色杂志自动贩卖机,他们有一种独特的青年文化,简单理解就是众筹。
据80年代生人高桥先生回忆,他在上初中的时候,班上同学每月零花钱大概是2500日元,但自动贩卖机的毛杂志价格区间多在1000-5000日元左右。于是想看,但又买不起构成了那个年代日本未成年偷看黄书的主要矛盾。
于是他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周末借学习会的名义在同学家接头,学一会就以“学累了,得出去玩”为名义潜行到毛杂志售卖机周围,通过举手决定购买主题,众筹完成购买行动,猜拳决定谁能获得最有看头的几页。
“我们当时把这些黄色杂志页夹到练习册里,偷偷看。第一次众筹买了2500日元职场女性主题的杂志。但遗憾的是,后来我在猜拳环节输得很惨,最有看头的几页都被人拿走了。不过也是苍天有眼,那个赢最多页的男孩在班里炫耀被老师抓了,被骂哭了。”他回忆。
1980年代开始,出版方在内容上搞得越来越劲爆,出于对未成年的保护,于是家长教师协会(PTA)和警方开始加强了对色情杂志贩卖机的管制,逐步加强身份验证。
就像出门旅游得靠Lonely Planet,找平替你得翻小红书,日本人寻找自己的毛杂志贩卖机自然也有自己的道儿。
这份毛杂志指南圣经,就是黑泽哲哉(1957年生人)的2017年出版的名作《全国版·色情杂志贩卖机探访记 - 全国版 あの日のエロ本自販機探訪記》。
在这本书的腰封上,有这样一句动人的话:“他可能不再重要,他可能很快消失,但他们构成了我们最初领略的风景。”
光听名,这书就带着一股毛杂志向《国家地理》的味。作者借助google街景搜索资料,靠开着自己的小面包触达这些旧时光的暗角,最终利用3年的时间,在全日本范围内搜集到了450多座情色杂志贩卖机的影像资料,为后来人研究日本黄色杂志文化留下了硬核资料。
有多硬核呢?
这么说吧,图文并茂是基础,这家伙不但给400多座贩卖机制作了极富美感的摄影作品,甚至还给他们在地图上精准标注,堪比金银岛宝藏图。
“对于我来说,黄色杂志贩卖机对年少的我来说就像是扭蛋,很神奇,不买的话你就永远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内容,我在70年代对它很上瘾,每周都得来上一本。”黑泽回忆。
后来成为自由作家的黑泽,在开车的时候偶遇了一座破败的黄色杂志贩卖机,怀着“都得有10多年没遇见过了”的好奇心态,他开始了自己的寻觅之旅。
当写完这本书,他意识到毛杂志自动售卖机的起起落落,不单单是猎奇:
“黄色杂志贩卖机你第一次关注的时候会觉得很有趣;但你真的到过几个地方之后,你会意识到他们是时代的遗迹;最后你会理解,这些地点和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都有一部分被尘土遮盖掉了,而他们本应该是最动人的东西。”
的确,如果你看过足够多的毛杂志贩卖机站点的资料,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闪耀着、或者是闪耀过人性活力的地方。
再斑驳的领域,都有一些有趣的字迹。
有的是广告,来自经营者,他们会说一些俏皮话,比如:“赌上专业职人的尊严,换一次100%让您满意的体验”、“这里是秘密基地,请不要透露他人!”。
还有一些则来自顾客的字迹,一些心急之人会拿油漆笔在贩卖机上写上“希望获得主题”的作品,而经营者也会大方对这种要求拿笔回复。
这简直让人想起当今的Onlyfans的内容生产模式。
今天,当我们看见日本人开始寻找黄杂志贩卖机的遗迹,总会有这样下意识的判断:
嗨,对于那个时代的孩子们来说,贩卖机是窥望成年神秘世界的游乐场,人们寻找它不就是为了重新感受一下的怀旧情绪吗?
今天在社交媒体上按关键词一搜,就能体会到日本人追寻黄书自动贩卖机的热情,果然印证了一句话:
人们往往在失去后,才意识到它的价值
这种结论带着一种想当然的设定,那就是网络时代,想要疏解欲望动动手指就成了,但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对于这个老龄化的国度,黄色杂志服务的客户不仅有精壮小子,还有老人。
黑泽在书中的采访章节中也提到:
“很多从业者声称,即便这些设施在都心地带已经消亡,但在更广大的日本乡下地区销量出奇的好...我在寻找毛杂志贩卖机的时候,也遇到一对老夫妻,他们岁数很大了,奶奶看见我在车里有些不安,老人径直进去购买,你想想教他们网上购物或者是去网站观影是很难的事吧。”
茨城县・鹿岛市
东京·练马区·春日町
妙高市姫川原
上越市中乡区二本木
山形县寒河江市
上越市三和区下中
宫城县
山口县
长野县
在互联网、政府法律法规落地以及一代人老去的现实下,毛杂志自贩机成了情色消费的坟场,也成了欲望社会的博物馆,但当你把它的沉浮放入更大的领域来看,就会别有一番意味。
黄色自动贩卖机出现在1970年。在那一年,日本商业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1970年的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特别强调了无人自动化是人类乌托邦,自动贩卖机的普及是未来生活方式。
于是,在这一年是自动贩卖机和日本经济一起进入了高速公路。
有数据显示1970年至1973年间,日本贩卖机的数量由100万台增长到了近200万台。黄色杂志贩卖机的数量也在这样狂飙突进的时刻,在1976年达到了23260台的数据,这几乎和当时的日本书店数量相当,塑造了一个年销售额500亿日元的产业。
1970年大阪万博会上的自动洗澡机
在那个泡沫开始汇聚膨胀的时代,一切消费都被社会允许、纵容,各种新奇的玩意就像是哆啦A梦的多维口袋一样令人应接不暇。
举个例子,如果说黄色杂志贩卖机已经让你见怪不怪,但汉堡贩卖机绝对让你大呼惊讶。
在现在的日本群马县有个热门旅行路线叫“自动汉堡贩卖机餐厅巡游”——别说中国人了,绝大多数日本人都是头一回听说汉堡还能自动贩卖。
群马县作为日本连接关东和东北、上信越地方的交通要冲,是重卡、长途运输的重要出发地和中转站,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充当国家血液的卡车司机经常在这里停留、休憩。
这些自动贩卖机商店正是为了卡车司机们休憩而出现的:
“开始放置汉堡自动贩卖机是在1975年左右,最初只是沿着公路摆了五六台贩卖机而已。没想到反响很好,于是在9年后,我和妻子一起开了食堂,把这里改成了一个汽车休息站,有很多卡车司机会在这里停留,那时正赶上经济高速增长,生意也很好,确实是段快乐的时光。”
汉堡自贩机店ドライブイン七興的老板木村清回忆。
ドライブイン七興的开业照片
无论是汉堡自贩机,还是毛杂志自贩机,他们的消费主体其实一直是主流镜头之外的人。
他们是国道上连夜赶路的大货车司机、是进出工地的临时工、是深夜收摊的便利店打工者——他们是为这个国家的血液与骨架准备的,纵使并不精美,但对于满足肚子和欲望,都是高效的存在。
如今,这些承载雄心和未来的自动贩卖机被人遗忘,连同那代人一起退出了舞台,只留下铁壳残骸,被野草包围,被拍照留念,成为一块废弃心脏。
同时消亡的还有日本暴走卡车文化
当人们意识到这些破旧钢铁的价值,又开始满怀遗憾地寻找它的踪迹,或许耳边能想起一首那个时代的歌词:
まわるまわるよ
時代はまわる
喜び悲しみくり返し
转啊转
时代的轮回
在悲喜中轮转
——中島みゆき《時代(じだい)》
按照中国歌词理解,我愿意翻译成那句,回不去的时光,擦不掉的伤。
日本人制作的毛杂志场景模型
文章标题:成人杂志贩卖机末路:衰老国家血液与色情机器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27033.html
阅读原文:成人杂志贩卖机末路:衰老国家血液与色情机器_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