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的子宫,在医学论文里长出来了
创始人
2025-05-08 14:21:56
0

在医学领域,曾有极为罕见的案例报道,男性体内竟长出了类似子宫的组织。这一现象令人震惊且极具研究价值。通常情况下,子宫是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而在男性身上出现,打破了常规的生理认知。这或许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某些异常或基因突变所致,其具体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这一发现为医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也让人们对人体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在医学探索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揭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顺顺,编辑:陆一鸣


最近一段时间,从中日友好医院的手术争议到协和“4+4”学制的讨论,医疗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几篇学术论文的“出圈”,更是在互联网上掀起一阵令人啼笑皆非的风浪。


引发舆论的源头之一,是一篇名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发表于《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上,作者是一名护士,而这篇关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情绪支持和生活质量的论文却显示,文中80名受试患者中有55名男性。


这让人下意识以为是假新闻的事件,却真真实实发生了。5月5日,该护士所在的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发布通告称,已核实网传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依规依纪给予该护士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


但“妇科疾病男性患者”现象并非孤例,在不同期刊的妇产科领域的多篇论文中,实验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均提到了男性患者,他们患的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宫颈癌、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产后出血等。


5月6日,刊载过相关涉事论文的《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学术不端的声明》,称该学术不端问题的发生是因为当时的审稿流程存在漏洞,审核人员未能对文章内容进行严谨细致的审查,目前已对涉事编辑作出辞退处理,并制定了整改措施。


然而,这一常识性错误能够在论文中频繁地出现,并最终被学术期刊接收、发表,被知网等期刊网站收录,本身就是极具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表面上看这是论文撰写者所犯的低级错误,但当同类问题批量出现,整个论文生产链条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男性能得子宫肌瘤吗?


在这一系列论文事件被爆出后,澎湃新闻记者在5月5日联系上了其中一名作者,来自抚顺中心妇产科的王女士。她回应道,论文出现男性病例是失误导致的,“他们打错了,应该是女,打成了男,他们出版后给我寄过来我也没核实。”


然而,假设是编辑把“女”字打成了“男”字,那么后半句中重复出现女性受试者该作何解释?什么情况下,一篇学术论文要把女性受试者分成两部分表述?


一位正忙于发表论文的医学生晨晨跟我们探讨了这个问题。她告诉新周刊,有时候她和同学的论文中的案例数据,是从医院的病例系统中导出的,导出数据后,再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需要的病例,最后再用数据软件分析数据的分布,根据数据结果得出结论。


在晨晨看来,出现性别失误这样的情况,也许是论文在收集整理患者数据时搞混了纳入标准,比如收集的数据标准包含“乳腺增生”,那就有可能将男性患者的信息误录到妇科患者的数据中,因为男性也有患上乳腺增生的概率。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论文数据存在模板套用,将既有论文的疾病名称、样本数量、实验方法等变量一换,却忘记了性别问题,结果就出现了“直接套用护理干预模板写妇科论文”,却未细改数据内容的荒唐现象。


然而,通常期刊论文发表都要经过杂志社里的三审三校环节,最后还必须经过同行评议、专家审核,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现,这样的低级错误都不会这样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无论论文生产过程中的注水现象如何严重,一旦论文被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录,就形成了“权威认可”的表象。之后,当更多科研人员在写论文参考文献时,就可能继续引用这些论文,进一步造成学术污染。


讽刺的是,当我在查阅相关文章时,微信底部弹出一个提示,让我搜索“男性可以得子宫肌瘤吗”。出于好奇,我点击了搜索按钮,出来的结果是:男性确实可以患有子宫肌瘤。


有一秒钟,我差点要以为男性真的可能会患上子宫肌瘤,直到看了AI的参考链接,才确定是AI出现幻觉而不是我——它用学术造假的文章,造出了新的假事实。


论文内卷的医学界


近年来,医疗界论文造假事件频发。


2022年,国家卫健委通报了第13批医学科研诚信案件处理结果,2021年下半年累计通报案件310个,其中144个涉及论文代写代投、论文数据买卖,占总数的近一半。


这指出一个难以忽略的现实,在国内一些医院,一线医务工作者在职称评定中面临“必须在指定级别刊物发论文”的硬性指标,但由于本职工作已极为繁重,他们往往很难兼顾学术研究。


但如果没有论文,就无法晋升,无法晋升意味着薪资低下的现实问题。


中国医生的职称制度源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人员管理需要,职称制度与行政干部的行政等级制度、工人的技术等级制度共同构成了管理医疗人员的主要方式,成了决定工作人员薪资的决定性因素。


在评价体系刺激下,医生不得不重视科研,中国医生发表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多,根据《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的一篇名为《改革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是公立医院改革唯一出路》的论文统计,目前中国公开发行的各类医学学术刊物有1100多种,涉及18个学科领域,核心期刊有586种,年发表论文总量近10万篇。


实际上,不只是医学界,各行各业评职称、大学生毕业等都需要发表论文。近年来,出于国家对学术论文发表乱象的整顿,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整改,但结果却导致了论文版面更加供不应求。比如从文章质量出发,要求发表论文不能只有一个版面,否则不予录取,这一整改措施使得期刊论文的起始字数增加,进而导致版面稀缺,版面价格也水涨船高。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平台发展中心主任张国涛在2024年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指出:“高校老师评个正高职称,有的学校没有六篇八篇的‘C刊’(就评不下来);硕士生你得有个‘北大核心’;博士生至少你要有个‘C刊’。每年的论文发表需求就摆在这里,实际上我们的期刊是提供不了那么多版面、那么多发稿量的。”


晨晨是今年即将硕士毕业的医学生,由于规培期间大量值班事务缠身,到2月份她才差不多准备好论文寻找期刊投递,结果几位期刊编辑的回复给了她沉重一击。对方说,今年的版面都已经排满了,投递最早要等到明年年中才能发表。但是如果毕业之前不能拿到发表的指标,她就得延迟毕业,给后续找工作造成影响。


学术外包产业链


某种程度上,正是大量的发表指标需求,催生了源源不断的地下论文发表中介和“论文工厂”。


晨晨表示,在和期刊编辑咨询完发表事宜之后,一名自称可以代发论文的“老师”加了她的微信。晨晨并不清楚对方是从哪里得知她的微信的。对方说,可以帮她安排快速通道发表论文,最快可以在今年6月份之前发布,加急费加上版面费等费用加起来保守估计要4万元以上。如有需要,对方甚至可以提供一条龙的论文代写服务。


作为一个读了8年书、还未正式进入工作、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的学生,晨晨陷入了两难。


事实上,论文代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由期刊与论文中介、代写工厂组合成的论文生产链条在之前就曾经频繁被媒体曝光。


2023年,国际学术期刊《肿瘤的基因治疗》(Cancer Gene Therapy)因发现一篇论文图片中一把带有划痕的钢尺图像而怀疑起一篇学术论文,因为这张钢尺图先后出现在另外3篇不同署名作者、不同期刊的论文中。最终,这本期刊撤回了其中三篇可疑的论文。


过于相似的钢尺出现在不同论文中。(图/Cancer Gene Therapy)


在不少论文中,都有着相似的文章大纲,相同布局的条形图,甚至使用的表格也几乎一模一样。职业学术打假人认为,这些稿件都由同一个代笔公司,通过相同模板制作而成——只将文字和图片稍加调整,即可生产出不同的文章。


早在2016年,南方周末就报道过表面是生物科技公司实际上是论文工厂的“经营模式”。(《4.7亿元背后的跨国造假链:SCI论文的中国生意》)这些公司配备有实验室,可以为SCI的论文生产提供实验外包,但是由于做实验投入太大,一般数据都是伪造或者拼凑而来。而有些代笔公司甚至和国外的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通过各种关系,能联系到第三方评审。


假如是在一些级别比较低的期刊,刊载代写论文就更容易了。根据新京报“探针News”2024年的报道(《卧底“论文工厂”:剽窃论文、编造数据,写手用AI生成廉价论文》),代笔写手指出,“论文中的数据统计,可以先让AI合理地编一些数据,再让AI根据编好的数据,一章节一章节地分析”。


然而,惩罚被曝光的个例并不能解决学术圈长期以来的腐败顽疾。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副所长陈槐就呼吁‌将学术不端行为入罪‌,系统性切断论文“黑灰产业链”‌,他指出,当前学术评价体系过度依赖论文数量,导致“论文工厂”等第三方机构泛滥,形成写手、掮客、期刊的完整黑产链条,严重损害科研信誉‌。


对此,陈槐建议推进科研诚信立法‌,明确论文买卖、数据伪造等行为的刑事与民事责任‌;将论文买卖主体纳入征信黑名单‌,联动法律与信用惩戒,限制其参与科研项目‌;严打“论文工厂”‌,对参与代写、代投的机构及个人追责‌。


在学术不端入罪的提议中,他还提出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破除“唯论文”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科研评估体系,减少功利性造假诱因‌,如此才能真的根除学术圈的乱象。


或许,要彻底避免“男性长子宫”的现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非洲十大骗局 在非洲,存在着一些令人警惕的骗局。比如“假冒警察诈骗”,一些不法分子伪装成警察,以各种理由让受害者转...
ESG年报解读|隆基巨亏86亿... 资料来源:隆基绿能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编者按:ESG年报解读为搜狐财经及价值公司100联合发...
加仓中国资产是理性选择!进化论...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推出所谓“对等关税”,全球资本市场巨震。面对市场的暴风骤雨,进化论掌门...
港股医药ETF(159718)... 截至2025年5月8日 09:32,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上涨0.66%,成分股...
原创 生... 作者 | 莉莉丝 编辑 | 李小天 想象在清晨,一位海外消费者正从睡梦中醒来。 像你在剧集或电影中看...
北约年度报告渲染所谓“中国核威... 今天(5月8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北约近日发布年度报告称,中国已成为北约...
骑着自行车看市场 骑着自行车看市场,那是一种别样的体验。车轮缓缓滚动,仿佛带着我穿越在城市的脉络之中。沿途,一个个热闹...
如何面对亲人离世:心理学视角下... 在心理学视角下,面对亲人离世是一段艰难的历程。首先,要允许自己感受悲伤,这是自然且正常的反应,不必刻...
银行行业8日主力净流出2.06... 5月8日,银行行业上涨1.19%,今日主力资金流出2.06亿元,成分股34只上涨,4只下跌。 主力资...
卡牌行业龙头卡游冲刺港股,亏损... 2025年4月14日,卡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准备赴港上市。消息一出顿时引发热议,这家成立于20...
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2024年薪... 运营商财经网 王鑫垚/文 日前,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2024年薪酬总额飙升至6.39亿元引发热议!而...
台湾音乐人韩贤光心脏骤停送医抢... 搜狐娱乐讯 据台媒,台湾知名音乐人韩贤光近日突遭意外,陷入危急状况。据悉,韩贤光在打羽毛球时突然昏倒...
历史新高!吴艳妮世界排名升至第... 国际田联最新排名公布,中国跨栏名将吴艳妮在女子100米栏项目中跃居世界第23位,刷新个人职业生涯新高...
始祖鸟,机场的“救命鸟” 始祖鸟,在机场宛如“救命鸟”般的存在。它身形矫健,宛如空中的精灵。在机场这片繁忙的天地里,每当遇到紧...
钧达股份港股上市:市值68亿港... 雷递网 雷建平 5月8日 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钧达股份”,股票代码为:“0286...
盘前利好!怎么看?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中文快讯: 昨日市场高开,沪指重回 3300 点,成交 1.4 万亿,板块轮动健康,...
绿茶集团(6831.HK)启动... 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绿茶集团”),股票代码6831.HK,于2025年5月8日至5月13日期间招...
原创 这... 是谁把一位知名企业家逼到了这步田地? 是谁在纵容毫无证据的撕咬与污蔑? 是谁在降维打击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