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在海外市场,贝特瑞通过产能卡位和区域辐射的策略,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印尼基地作为东盟产业链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4年8月,一期8万吨负极材料项目投产,填补了东盟负极产能的空白,目前二期8万吨项目也在加速建设中。印尼拥有丰富的镍矿资源,占全球储量的22%。贝特瑞依托当地的镍矿资源,进行本地化加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据统计,本地化加工可使生产成本降低18%。
印尼基地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能够辐射泰国、越南等东南亚电动车产业集群。同时,通过在印尼生产,贝特瑞可以规避欧盟碳关税压力,打造“东盟生产 - 全球供应”的弹性供应链。例如,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电动车企业,由于贝特瑞在印尼的产能布局,能够更便捷地获得高质量的负极材料,从而降低了自身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摩洛哥基地则是贝特瑞进入欧洲市场的跳板。规划中的5万吨正极材料 + 6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将直供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该基地选址紧邻欧洲,距西班牙仅14公里。利用欧盟 - 摩洛哥自贸协定,贝特瑞可以实现零关税出口,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而且,交货周期从国内的7天缩短至48小时,这对于追求高效供应链的欧洲企业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