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水财经社 何离
当国人还在享受五一长假的时候,境外人民币汇率却发动了一波闪电战,一扫之前的疲软阴霾。
5月5日,也是五一长假最后一天,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破关”——接连升穿7.20、7.19两道整数关口,日内涨幅超100点,盘中最高触及7.1864,创下2024年11月以来新高。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如风筝坠地跌破100大关,最低下探至99.673,创近三个月新低。
其实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元和人民币汇率的相对走势就一直很诡异。一方面由于加税政策导致可能的经济衰退,引发美元指数雪崩。但是同时人民币不但没有随之升值,其相对疲弱的美元还逆势下挫,让很多人看不明白了。
但是人民币为何要趁五一长假,在离岸市场发动大反攻呢?
五一长假期间,中美经贸关系释放出微妙信号。
5月3日,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披露一份内部文件,称白宫正“重新评估”对华301关税清单,部分消费电子、医疗设备等产品或被移出加征范围。尽管白宫发言人迅速回应“政策未变”,但市场已敏锐捕捉到“边际松动”的迹象。
“汇率市场永远跑在政策前面。”香港某外汇交易员表示,5月2日离岸人民币单日暴涨686点,创下2023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正是对中美经贸“暗流”的提前定价。
一位匿名对冲基金经理透露,其管理的亚洲基金在五一假期前已将人民币多头仓位从15%提升至30%,“赌的就是政策转向的‘第一口汤’”。
“市场对中美关系缓和的预期,直接点燃了人民币资产的做多热情。”
实际上自特朗普上台了以来,美元就如坠地的风筝一般直线下挫。
2025年1月到4月底,美元指数从110点上方,一直跌倒98点以下,跌幅最高达到11%。这一反常现象的根源,在于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粗暴干预。
特朗普公开施压美联储停止缩表,甚至威胁要罢免“不听话”的联储官员,直接动摇了美元的信用基础。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公开喊话“国债收益率倒挂警示降息必要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转向的押注。
5月3日公布的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虽超预期,但薪资增速放缓至3.9%,远低于市场预期的4.2%,这意味着未来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大增,又给疲软的美元再踏上一只脚。
但奇怪的是,在今年美元疲软背景下,人民币不但没有相对升值,反而是跟美元“抢着”贬值。
数据显示,在今年美元暴跌11%的四个月里,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只是从7.33左右涨到7.28左右.
这意味着人民币的贬值幅度跟跟随美元的,这从人民币对其他主要非美货币的大幅贬值也可以看得出来。
实际上,五一期间人民币的大涨之前,美元指数在4月下旬也是出现一波反弹——从98点左右反弹到100点上方。
这是不是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正在采取相对盯住美元,“你贬我贬,你升我也升”的策略。至于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跟随战术”,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美元靠不住的情况下,人民币反而成了全球资本的“避险资产”,这个听起来有点诡异的观点似乎成了现实。
人民币资产的‘性价比’正在碾压美元。”某欧洲养老金基金负责人坦言,其组合中人民币资产占比已从5%提升至12%,“低波动、高收益、政策稳定,这三点足以让我们抛弃美元。”
据上海清算所数据,4月1日至18日,外资净买入人民币债券规模达33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激增120%。其中,中国财政部在伦敦发行的50亿美元绿色主权债券,认购倍数高达5.8倍,创下历史纪录。
“人民币债券的收益率比美债高150个基点,且汇率波动率仅为美元资产的1/3。”某国际资管机构负责人表示,人民币资产已成为全球投资者对冲美元风险的首选。
2025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超出市场预期0.3个百分点;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4月贸易顺差达646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五一长假期间,中国消费市场更是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44亿人次,深圳北站单日客流突破117万,刷新历史纪录;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暴涨173%,外国人来华旅游、消费热情高涨。
“强劲的经济数据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某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指出,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本质上是对中国经济韧性的信心。
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走弱的双重利好,点燃了外资对人民币资产的做多热情。5月5日,A50期货指数大涨1.2%,恒生指数在节日期间累计反弹3.4%,创下2024年11月以来新高。北向资金在4月单月净流入超600亿元,茅台、宁德时代等核心资产被外资大幅加仓。
“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外资投资A股的汇兑成本,而美元走弱则倒逼全球资本重新配置。”某QFII基金经理表示,其管理的产品近期将人民币资产仓位从45%提升至60%,重点增持科技、消费、新能源等板块。
但是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
以纺织业为例,某外贸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若人民币汇率维持当前水平,其出口至美国的服装产品毛利率将下降2-3个百分点。
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降低了进口原材料的成本,尤其是对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依赖度较高的行业。
对于一个长期顺差的经济体来说,往往更愿意保持相对弱势本币,因为这样才会保持出口产品竞争力,而本币的升值显然不利于出口。
这也是能够解释为什么人民币今年以来会跟随美元贬值,只有与美元同步贬值,一方面可以对冲特朗普加关税带来的出口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加大对于非美货币的贬值,来刺激国内对非美市场的出口。
但是汇率的大幅震荡,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肯定不是好事情,特别是低毛利行业,稍不留神的话,汇兑损失就让所有利润打水漂,所以对于这些企业的锁汇技术考验是相当大。
“我们正在通过‘套期保值’对冲汇率风险。”该负责人表示,其公司已将远期锁汇比例从30%提升至50%,并计划通过东南亚生产基地转移部分产能。
人民币汇率的强势表现,正在重塑全球货币体系格局。5月5日,美元兑日元汇率跌破145关口,创下2024年9月以来新低;欧元兑美元汇率突破1.13关口,创近两年新高。
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速:据SWIFT数据,2025年4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提升至3.2%,连续三个月位居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人民币正从‘避险货币’向‘储备货币’跃迁。”某国际投行分析师指出,中国央行近期与沙特、巴西等国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以及在伦敦、新加坡等地扩大人民币清算网络,均彰显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雄心。
尽管人民币汇率短期表现强势,但市场对其中期走势仍存分歧。
高盛预测,若美国在6月启动新一轮对华关税加征,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可能重返7.5;而巴克莱银行则认为,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有望维持强势,年底或升至6.8。
“央行已释放明确信号:不会放任汇率单边波动。”某政策研究机构负责人表示,5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2014,较市场预期偏强150个基点,显示出监管层对汇率过快升值的警惕。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正通过“稳汇率”与“促改革”的平衡术应对挑战:一方面,通过逆周期因子、外汇风险准备金等工具平抑汇率波动;另一方面,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化与全球货币体系的多极化,人民币汇率的每一次波动,都将成为观察世界经济格局变迁的重要风向标。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