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厂商集体兼容苹果这一设想极具话题性。若真能实现,或许能吸引一部分对苹果系统有一定依赖但又希望有更多选择的 iPhone 用户。毕竟安卓系统以其开放性和丰富的应用生态吸引着众多用户。然而,要抢走大量 iPhone 用户并非易事,苹果用户往往对其品牌有较高忠诚度,且苹果系统的流畅性和稳定性也是其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兼容举措可能会为安卓厂商带来新的用户增长契机,引发市场格局的微妙变化,究竟能抢走多少 iPhone 用户,还需看实际实施后的效果和用户反馈。
处处为苹果用户着想的,不只是苹果公司,还有安卓智能手机厂商们。
4月下旬,vivo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机vivo X200 Ultra和vivo X200s,这两款手机有一个共同的卖点:能与苹果生态(iOS/Mac)深度融合。
比如,vivo办公套件可以让vivo手机和Mac电脑双向互传数据;通过vivo互传软件,vivo手机不仅能与iPhone“碰一碰”互传数据,还可以与iPhone实现电话、短信、通知相互流转。所谓“流转”,就是说,如果你同时有vivo和iPhone,可以在vivo上看到iPhone的来电通知和短信。
图源:vivo
不止vivo,近年来,OPPO、小米等安卓厂商不约而同地主动兼容苹果,上线文件互传、远程控制、剪切板同步等功能。
去年10月,小米宣布,在澎湃OS 2.0系统上,小米手机可通过“小米互联服务”与iPhone、iPad、Mac之间实现文件互传;小米的设备还能查看Keynote、Pages等苹果系统软件的文档。去年9月,OPPO在苹果App Store上架“0+互联”App,此后升级的版本可以实现与iPhone互传文件、视频、图片。
安卓厂商集体兼容苹果,很大程度上是行业增速放缓背景下,布局新产品无果后的无奈选择。
从结果来看,单方面主动兼容苹果,让安卓厂商俘获了一些增量用户,但想借此实现高端化破局并不容易。
一、集体阳谋,主动兼容苹果
独特而封闭的生态系统是苹果的护城河。
以iPhone为例,凭借独特的iOS系统和A系列处理器,俘获了海量忠实用户。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苹果市占率为15.6%,位列第三。在800美元(约合人民币5835元)以上市场,苹果的份额更是高达60%。
图表来源:IDC
如何把消费能力强、品牌忠诚度高的苹果用户抢过来,是各大安卓厂商冲高路上的难题。
2024年10月,发布Find X8系列后,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公开表示:“苹果用户的大盘非常大,存量用户很多,对每一个安卓品牌来讲都是很大的机会。我们就是想转化苹果用户,说得直白一点,让苹果用户有另外一种选择。”
前几年,安卓厂商们纷纷喊出“挑战苹果”的口号,推出的旗舰手机底层配置突飞猛进,在系统、性能、续航等维度的体验均不输iPhone。
而iPhone由于有生态壁垒的优势,不需要和安卓旗舰手机死磕硬件,近年来产品配置进步迟缓,已明显落后于同价位安卓竞品,甚至出现短板。
iPhone 16e是典型的例子。起售价高达4499元,却只搭载单摄,屏幕刷新率仅为60Hz,最高27W有线充电。而4000元价位的安卓手机,大多搭载多焦段镜头模组,屏幕支持120Hz高刷,支持百瓦快充。
但即便如此,由于iOS生态封闭、用户迁移成本过高,安卓厂商们仍然难以“策反”苹果用户。
过去一年来,安卓厂商们转换策略,不再硬碰硬,而是主动靠近苹果,兼容苹果生态。
据雪豹财经社统计,目前OPPO、小米、vivo手机与iPhone、Mac的互联互通程度颇深,不光可查看苹果文件,还支持远程控制。
主动拥抱苹果生态,能抢走多少iPhone用户?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可以量化这一策略的贡献。但一个事实是,iPhone在中国的增长确实放缓了。
IDC数据显示,2024年Q1至2025年Q1,iPhone中国市场出货量分别同比下跌6.6%、3.1%、0.3%、9.6%和9%。
图源:IDC
安卓手机出货量则节节攀升。以小米为例,2024年Q1跌出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TOP 5榜单,但随后走出一条“微笑曲线”,2024年Q2-2025年Q1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16.5%、12.8%、28.4%以及39.9%。
由于缺乏具体的统计数据和样本调查,很难在出货量增长和兼容苹果这两者之间建立起可量化的关联。
不过,一个可资印证的注脚是,在2024年11月的一场直播中,谈及哪些人选购小米15系列时,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透露,除小米自有品牌用户换机外,“最多的还是iPhone,大约20%的用户来自iPhone”。
二、智能手机,没有奇袭时刻
“打不过就兼容”,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触及天花板的背景下,安卓手机厂商们的无奈之举。
智能手机行业已连续多年徘徊不前。IDC数据显示,2022-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分别为2.86亿台、2.71亿台和2.86亿台,同比增速分别为-13.2%、-5.0%和+5.6%。
不甘心躺平的安卓厂商们挖空心思寻找增长点:折叠屏手机、游戏手机、户外手机、AI手机……各种新形态和新噱头的产品纷纷亮相。
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创新性尝试囿于小众定位,未能打开想象空间。比如,2022~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分别为330万、700.7万和917万台(IDC数据)。由于基数小,同比增速不俗,但对比智能手机大盘年近3亿台的出货量,规模十分有限。
2023年以来,随着ChatGPT爆火,AI手机也成为一大风口。2024年初,OPPO创始人陈明永发文称,“未来五年内,AI对手机领域的革新,有望重现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的辉煌。”
然而,由于AI技术没有带来体验革新,AI手机并未如发轫之初的智能手机一样引发换机潮。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2024年初对外表示,手机智能体的用户体验不够好,“现在手机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了,所以,手机换机潮短期肯定不会再出现”。
结合市场数据来看,加码AI手机,确实没有让手机厂商迎来奇袭时刻。
以OPPO为例,其于2024年初“全面拥抱”AI技术。IDC数据显示,2022~2024年,OPPO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分别为16.8%、16.7%和14.8%,两年时间反而下跌两个百分点。
主动兼容苹果,或许让安卓智能手机厂商在局部战场获得了一丝喘息之机。但苹果在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并未被OPPO、vivo、小米等品牌蚕食,华为才是最大赢家。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2~2024年,在中国售价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356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苹果市占率从75%降到54%,下降21个百分点;华为的市占率从12%增长至29%,增长17个百分点,此消彼长趋势明显。同期,OPPO、vivo、小米等品牌在高端手机市场的市占率没有明显增长。
图表来源:Counterpoint
虽然OPPO、vivo和小米发力高端旗舰手机,但出货主力仍是中低端产品。以小米为例,财报显示,2024年其智能手机平均单价为1138.2元,智能手机毛利率同比下跌2个百分点至12.6%。
除华为外,其他安卓品牌主要吸引的是苹果用户中那些增购、换购中低端机型的用户。安卓厂商主动兼容苹果的举措,尚未帮助他们在高端市场打开想象空间。
刘作虎、胡柏山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两者都曾公开表示,与其试图说服苹果用户放弃iPhone,“不如成为他们的第二部手机”。
好在,已经有一些苹果用户因互联互通的便利性而选择安卓手机。接下来,借助这个管道,安卓厂商们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说服他们为自家的高端产品买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雪豹财经社,作者:吴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