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来事件,谁在逼着企业家沉默?
创始人
2025-05-06 10:01:23
0

请你明确一下“于东来事件”的具体内容呀,没有相关具体信息的话,我很难准确地进行描述和分析呢。仅从这个问题来看,可能存在各种复杂的因素和势力在背后作用,可能有一些不合理的舆论压力、行业竞争的暗流、某些部门的不当干预或者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在试图左右局面,让企业家陷入沉默的困境,但具体情况需结合实际事件来具体探讨和判断。


五一假期,你过得开心吗?  


有一个人不太舒服: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因为他和柴怼怼之间的纠纷,五一爆发了。


这事早在4月5号就开始了。那天,柴怼怼发视频说胖东来卖玉石是靠“暴利”赚钱,还放出话来有证据。


面对质疑,胖东来没藏着掖着,接连做出回应:公开销售数据、定价标准,甚至把产品送去第三方检测,还承诺如果有质量问题可以退货。  


即便如此,对方还是没放过他。到了5月2日到3日,局势彻底升级。


于东来连发多条动态,不止威胁政府,还说,如果不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对方责任,自己将退出胖东来,甚至关停胖东来。


这场风波持续半个月,直到最近抖音平台才介入处理。


而此时,于东来也删除了此前发布的所有动态,并把自己的账号设置为私密状态。这场舆论才低调收场。


1


我身边有些朋友看到后郁闷,说:一个网红,至于这么较真吗?于东来这大企业家脸都不要了,跟对方撕破脸,是不是太不理智、太偏执了?


我反而觉得,我们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你有没有听到于东来那声呐喊?这让我想起电影《哪吒》里的一句台词: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就要你死。


这句话虽然有点狠,但在现实中,它变成了一种控诉。


控诉什么呢?


于东来不是在跟柴怼怼一个人过不去,他在对整个网络环境发声:谁都可以随便说话、随便抹黑别人却不用负责的时代,老实做事的人到底还能不能活下去?


造谣动动嘴,一条短视频就能掀起轩然大波;而企业呢?要自证清白,得打官司,一拖半年起步,要公开数据、还得冒着泄露商业机密的风险,要应对舆论,还得花钱请团队做公关.....


这不是越想证明自己没问题,反而越被动吗?


其实,这件事,早在行业内不是个例了。2024年7月,网传金龙鱼某批次食用油,使用油罐车运输的视频。


结果,他们又是调研、又是公开数据,甚至还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验证,可即便如此,还是被一些人质疑在 “洗白”。


2024 年,一顾客称收到三只松鼠的死蜗牛并发布视频,后经三只松鼠调查,该顾客曾多次购买商品后,申请仅退款不退货,理由多为商品内有异物、收到死宠物等,且存在将已死蜗牛放置到三只松鼠零食袋子里进行拍摄等恶意行为。


后来,三只松鼠遂发布声明,澄清事实,并表示已向警方报案;但现在仍有人怀疑,三只松鼠到底干不干净。


这类事件数不胜数,已经形成产业链。那些靠泼脏水、蹭流量的人,反而成了赢家;而真正踏踏实实做生意的企业,却总被盯着挑毛病。


这次于东来撂下狠话,在用自己的方式,逼大家去思考一个问题:行业的规则,是不是乱套了?


我认为,这件事不只是企业和网红之间的冲突,也戳中了每个人的痛点;想想看,我们被误解时,不也常要拿出聊天记录、截图、甚至是各种证据,才能证明自己没撒谎吗?  


现在社会,对“好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是赚了钱,就会被说是“暴利”;不赚钱,又会被说是“作秀”。 


 这不是逼着企业去玩流量游戏,要么得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毫无隐私地接受审视吗?


所以,于东来的“疯”,是理想主义者的愤怒。他试图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告诉大家,当恶意可以随意横行,当真相变得无关紧要,这个世界的商业文明,就已经开始崩塌了。


2


看看现在这网红经济,早不是“流量为王”那么简单了,已经滑向了“暴力、观点即生产力”的深渊。


谁在纵容恶?我不敢下结论。


拿柴怼怼来说,那条质疑胖东来的视频一发出去,互动量直接翻了10倍,比平时卖货赚的8万还多,这说明现在“情绪价值”比商品价值更容易变现。


骂得越狠,涨粉越快,带货越多,这才是现实。


再看东北某姐,她团队干的事儿,简直离谱;一边虚假宣传卖红薯粉,一边威胁打假博主,平台不仅不拦着,反而把她的内容推给那些容易激动的人。


结果就是:吵得越凶,算法越爱推,流量越大。


这不是恶性循环是什么?我都快看不懂这个世界了。短视频平台早不是拼内容质量的地方,它拼的是:谁能挑动情绪。


有调查显示,73%的网民都觉得负面信息传播得更快。


因为平台算法看重的不是事实,而是情绪标签。比如:某姓司的财经博主偷税那事,他硬生生搞出个“爱国VS资本”的对立话题,一条视频互动量就破百万。


这就是典型的“争议=流量=变现”。


不仅如此,这背后资本也在推波助澜,有MCN机构内部文件显示,争议人设的转化率远高于常规内容。有些资本方甚至主动策划冲突事件,就是为了收割流量红利。


另外,社交媒体的“信息茧房”也让负面更容易传播。


腾讯新闻2024年6月24日有个报道,名叫《5名“网红”涉嫌诈骗被抓,警方公开征集犯罪线索》,当中有个案例说:


有个扛水泥的工人,为了给网红打赏,花了3.7万,那得扛3700吨水泥才能赚回来。这不是悲剧是什么?


说到底,每个人都是“暴力牟利”的帮凶,也是受害者。


普通人点赞、转发争议内容,看似伸张正义,其实在用道德审判换取情绪宣泄,就像在单位里,通过八卦别人隐私来获得认同感一样。


而当消费者发现东北某姐的红薯粉货不对板时,维权成本高得吓人:要取证、要投诉、要跑流程……


相比之下,损失钱还没请律师贵,很多人干脆放弃了,就像网购被骗了几百块,懒得追责一样。


更荒诞的是,大家一边痛骂网红逃税,一边又给“日入30万”的炫富直播疯狂刷礼物;这不是嘴上说讨厌特权,心里却崇拜特权吗?典型的“精神分裂式围观群众”。


所以,我不敢把锅全甩给短视频平台;网红经济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资本、平台、用户三方合谋的结果。


资本那边,早就把道德准则当成了避税工具,专门扶持“黑红人设”来收割短期利益。


平台呢,算法优先推荐有争议的内容,对诈骗行为还经常延迟封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于用户,你们自己看看评论区就知道了。


这场合谋,最终把商业文明拖进了“数据达尔文主义”的泥潭:好人沉默,恶人狂欢。当暴力观点成了流量密码,我们每个人都在推波助澜,也都在承受代价。


3


当坏人被纵容,说话的人却被打压,越来越多企业家开始闭嘴,不是他们没话说,而是说了也没用,甚至越说越麻烦。


你有没有想过:老板们突然都不说话了,是怕惹事,还是整个环境让他们没法开口?


来看看几个例子:


王兴关掉了微博,黄峥也不当CEO了。他们的沉默,被很多人理解为是在适应政策变化和公众对资本的不满。


而新一代企业家,董明珠、雷军,不太一样。他们敢发声,敢硬刚。董明珠举报别人偷技术,雷军还起诉过造谣的自媒体。


结果呢?董明珠因为说话太直,格力股价一直不好;雷军虽然赢了官司,但舆论反而说他在玩资本游戏。


看起来,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闭嘴,要么硬拼。但这背后,是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存。


一边是“资本原罪”的帽子,不管做什么都容易被骂;另一边,网上有些人专门靠制造争议赚钱。这种环境,逼得企业家只能保持沉默。


再来看看网络暴力的问题。


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有人专门写企业的负面文章,还有人造假视频敲诈企业。这些人能赚到钱,是因为平台喜欢推送有争议的内容。


那企业怎么办?维权成本太高了。打官司要花时间、花钱,最后可能赔不了多少。有些人干脆认了,直接给点钱了事,比走法律程序还快。


大家痛恨资本的不公,有些人逃税被抓,网友还嘲笑罚得太少,但另一方面,又愿意相信那些流量高的故事。


我不是要站哪边,只是想说:


企业家的沉默,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说话,是他们发现,说了不仅没用,反而更糟,这是系统出了问题。


当网络暴力变成一门生意,当平台规则偏向造谣者,当法律没办法有效保护正当权益时,沉默就成了最安全的选择。


所以,资本、企业家、平台都该反思:你们说商业环境被流量、舆论搞坏了,到底谁搞坏的呢?你们真应该学学胖东来,它像理想主义和流量暴力之间的一场终极对决。


4


都2025年了,到底什么是好的商业文明?站在企业、消费者、员工三者之间,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有没有一种模式,能让大家都接受、甚至都愿意参与?我认为,都说胖东来被神话了,但确实值得停下来审视一下。


他们推行半天工作制,员工一年有40天年假,平均工资接近一万元,福利也很好。这种做法,在传统零售行业看起来简直“反效率”。但奇怪的是,他们的人效却很高。


每个人每年能创造82.6万的价值,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多;这其实回答了一个问题:高福利和高效率,并不是对立的。


当我们不再一味追求情绪变现,而是转向价值创造,用长期积累的信任去做生意时,你会发现:这样的模式,是所有人都向往的。


因为,不只是员工想要好待遇,消费者也愿意为诚信买单,企业也能从中获得稳定的发展。


再来看他们的经营哲学:


把95%的利润分给员工,还规定商品毛利不能超过30%。为了帮助同行,比如永辉、步步高,他们甚至自己掏了8,300万,主动损失了19亿的销售额去支持对方。


有人质疑这是在“伪善营销”,是在炒作。但我忍不住想问:是我们对好人太苛刻了,还是我们根本不希望企业做好事?


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


一方面,大家点赞胖东来的“无理由退换货”“公开进货价”;另一方面,又吐槽它的东西有点贵,不如别家便宜。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态:既渴望真诚,又沉迷审丑。就像职场里,一边推崇努力奋斗的人,一边又羡慕那些“摸鱼”的高手。


说到底,人性是矛盾的。


我们讨厌别人投机取巧,可自己总想着走捷径。胖东来这样的“乌托邦”到底能不能推行下去?我认为,关键要看三件事:


一,要有制度保护,防止好企业名誉被恶意攻击;


二,要有技术支持,最起码,短视频平台,你得让企业、个人摆脱“自证清白”陷阱;


三,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觉醒。


我们要学会用“理性点击”来投票,拒绝为低俗、审丑的内容输血,就像于东来说的:善良不该成为被欺负的理由。


也许,当企业从“流量达尔文主义”走向“人本资本主义”,我们才能真正迎来一种新的商业文明。


看看被胖东来改造过的企业:永辉、江西嘉百乐、湖南步步高、中百集团,它们已经崭露头角。这说明,改变是可行的;商业世界,我们该醒醒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特朗普关税冲击下,美国玩具巨头... 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冲击下,美国玩具巨头无奈地宣布涨价。关税的增加使得玩具进口成本大幅上升,这无疑给本...
对话众安银行CEO吴忠豪:今年...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何柳颖 界面新闻编辑 | 王姝 4月30日,香港数字银...
原创 产... 节日期间外盘市场集体大涨,这也给A股市场五一后的行情带来了利好,在全球市场共振反弹的行情下,就看谁是...
伊利股份:4月30日融券卖出3... 证券之星消息,4月30日,伊利股份(600887)融资买入8934.89万元,融资偿还2.35亿元,...
“银发族”变身“剁手党”,老年... “银发族”变身“剁手党”,老年人网购着实“野”出了新境界。如今,不少老年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生活方式,...
华钰矿业:4月30日融资买入1... 证券之星消息,4月30日,华钰矿业(601020)融资买入1.07亿元,融资偿还1.58亿元,融资净...
“好房子”集中入市 多地新房、... 记者了解到,今年“五一”假期,在一系列政策持续影响下,全国多地的房地产市场延续一季度的回暖趋势,尤其...
Cursor到底有没有护城河? 请提供具体的关于 Cursor 的相关内容呀,没有具体信息我无法准确判断它有没有护城河呢。比如它所在...
爆火的AI 玩具,全行业等待一... 如今,爆火的 AI 玩具正成为市场的焦点。这些神奇的玩具凭借其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与孩子们进行互动...
最火AI编程独角兽又融资!估值... 智东西 编译 | 程茜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5月6日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报》昨日报道,AI编程黑马...
上周融资余额减少超150亿元,... 上周A股市场震荡,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A股两融余额报17864.83亿元,融资余额报1...
晓鸣股份:4月30日融资买入1... 证券之星消息,4月30日,晓鸣股份(300967)融资买入1160.06万元,融资偿还1859.18...
北京朝阳的LABUBU,何以撬... LABUBU近日在海外火出圈! 但很多人不知道, LABUBU户籍所在地:北京朝阳! 在朝阳区这片...
五一出游的中产,疯抢“景区三件... 五一出游的中产,仿佛着了魔般疯抢“景区三件套”。他们头戴防晒帽,那精致的款式和防晒功能,是他们对肌肤...
苹果眼里没有“最大甲方” 苹果眼中似乎并无“最大甲方”。它专注于自身的产品理念与技术创新,不为迎合某一个超级大客户而改变。苹果...
城商行争霸战:江苏银行坐稳“一... “规模为王”的旧秩序逐渐瓦解。 各大城商行纷纷交出业绩答卷。 银行业被称为“万业之母”,扎根地方经济...
戎美股份:4月30日融资买入6... 证券之星消息,4月30日,戎美股份(301088)融资买入63.6万元,融资偿还224.66万元,融...
格雷格·阿贝尔,最像巴菲特的伯... 5月3日,巴菲特和阿贝尔在年度股东大会 图源:CNBS 北京时间5月3日晚,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奥马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