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讨厌“胖都来”们
创始人
2025-05-04 21:01:04
0

你可能有一些误解,正确的是“胖东来”,它是一家知名的商业企业,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口碑著称。

胖东来始终坚持以顾客为中心,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舒适、便捷、高品质的购物体验。在经营过程中,注重员工的培养和福利,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胖东来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和对顾客需求的精准把握。它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成为商业领域的佼佼者。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这样的企业,而不是产生误解或偏见。


老板都不傻。


开店之前,名字肯定反复琢磨过。“胖都来”和“胖东来”这么像,老板不可能没考虑到法律和舆论的风险。


既然问题明摆着,为啥还要这么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备而来。


法人代表说,用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也姓“胖”,还说自己真心想学胖东来的模式。这话听听就算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背后肯定另有动机。


在我看来,这是典型的系统性碰瓷:一边蹭热度赚流量,一边小心翼翼地避开法律责任,能捞多少是多少。



为什么说是系统性的?从商业角度分析,胖都来至少利用了三大市场缝隙。


首先,对流量洼地的精准打击。胖东来在零售界名气很大,但在浙江还没有实体店,这给胖东来提供了天然的掩护。


名字一出,争议就起,加上开业前请了一堆明星录视频站台,结合短视频平台的这种争议,没开业先爆红,效果拉满;这波操作很清楚:黑红也是红。用最低成本制造最大曝光,稳赚不亏。


第二点,疯狂试探法律边界。


还记得真功夫那个侵权案吗?从2004年开始,他们用了一个高度相似李小龙形象的卡通LOGO,一直没授权。


直到2010年李香凝维权,官司一路打到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才裁定那二十个商标无效。


但现在民事索赔还在审理中。你看,这种事一旦拖进时间线,维权方耗不起,品牌方却能继续吃红利。


我查了一下,胖都来的母公司早在2025年1月就注册了“胖都来”、“淘都来”等商标,明显是提前布局,想通过跨类别注册避开和胖东来的正面冲突。


再加上我国商标注册实行“先申请原则”,企业名称登记和商标体系又分属不同部门监管,这套制度漏洞被胖都来拿捏得死死的。


你说这不是钻空子么?一个字:巧;两个字:老练。


最后一点是,消费者认知本身很脆弱。


胖都来不仅复制了“胖+三字”结构,还模仿了胖东来的视觉标识(如红色主色调)、服务话术(如“不满意就退货”)等细节,形成了全链条的“搭便车”策略。


这种策略,是零售业里的隐秘赛道了,这几年全国出现了不少类似的“胖改店”,模仿商品陈列、员工培训甚至薪资制度等,见怪不怪了。


我记得,元气森林刚出来时,有不少工厂直接在包装上做擦边球推向市场,也借了一波流量。所以说,胖都来这招,本质一样:踩着市场的缝、法律的边、认知的软肋,一步步把流量变成销量。



既然是“蹭名”,那这种策略到底能不能持续?我的判断是:这是一场拿品牌声誉当筹码的商业赌博。


为什么是赌博?


因为短期收益和长期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短期内能快速获取流量红利,从长期看,品牌信任的建立非常困难,而一旦信任崩塌,往往不可逆。


不信,我们来拆开看看。你知道现在零售业平均获客成本是多少吗?150到200块一个人。


而胖都来靠名字上的“擦边球”,把首月营销成本压到了传统模式的30%甚至更低。消费者因为混淆产生好奇,主动进店:这种搭便车效应,立竿见影。


但问题也很明显:衰减得也快。怎么衰减?


很简单:很多人第一次去,因为以为它是“胖东来”。但一旦发现服务一般、体验不佳,第二次就基本不会再来。


毕竟在大众认知中,胖东来标签很清晰:服务好、价格实、体验优,如果胖都来做不到这些核心价值,反而会让用户觉得被欺骗,进而引发负面口碑。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地理真空期


目前胖东来虽然没有在浙江布局实体店,但不意味着永远不会布局。我上次去胖东来走访时听说,只要政策允许,未来在全国多地开店也不是不可能。


这给了胖都来一个抢占消费者心智的窗口期,预计有12到18个月的时间。


他们要在这段时间里尽可能抢占消费者心智。类似的打法,在“茶颜观色”模仿“茶颜悦色”的早期也出现过。结果呢?正主一入场,山寨品牌迅速边缘化。


再来看看长期风险,最大的坑是信任崩塌


从内部来说,员工迟早会意识到,名字易抄,内核难学。


当他们发现,所谓“学习胖东来”只是嘴上说说,实际服务、薪资、管理等各方面完全跟不上时,内部就会开始反噬,时间一久,团队信心崩盘,人员流失加剧。


从外部来看,更直接:用户的反噬杀伤力极大。


你要知道,负面口碑的传播速度是正面内容的十倍不止,如果胖都来兑现不了“学习胖东来”的承诺,比如性价比、服务体验这些核心点,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一个大妈拍个小视频吐槽,胖都来想解释都来不及。


就像当年那些“康帅傅”、“雷碧”,最后都成了“山寨”的代名词,连提都不好意思提;所以说,流量可以借,但品牌只能自己长出来。



面对“胖都来”这波操作,胖东来5月2日也迅速做出了回应:强硬维权。但问题是,维权真能解决问题吗?我的结论是:很难、很久、很头疼。因为这些痛点背后是法律、商业与人性的复杂博弈。


虽然没有一个严格的法律专有名词来形容它,但是我还要用一个概念来表达:维权及亏损。


举个例子:


胖东来早年搞过珠宝业务,营收占比小得可怜,可维权的成本却高得离谱。律师费、调查费、打官司的时间……加起来早就超过了案子本身的价值。


有数据显示,73%的中小企业因为维权太贵,最后只能忍气吞声。违法成本低,维权代价高,这像变相鼓励别人来碰瓷。


再看看胖东来的“红内裤”事件,博主发一条视频,合作工厂的订单全没了。可企业要花几个月、几百万才能证明自己清白。


这还没完,跨区域维权更是难上加难。


胖东来在河南,“胖都来”在浙江,“红内裤”博主在陕西,“玉石纠纷”网红在广东……这种地理分散的情况,直接暴露了地方保护主义和执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胖东来得在杭州起诉,可各地对“商业诋毁”、“名誉侵权”的认定标准都不一样。有律师指出,异地维权成功率比本地低37%。换句话说,异地维权不仅难度大,成功的概率也低。


还有短视频平台的问题,这也是一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现象。


平台既是谣言发酵的地方,又要负责治理。玉石纠纷,抖音直到胖东来起诉后才开始查内容;红内裤事件中,误导性视频播放量爆了才开始封禁。


平台总是让流量飞一会儿,出了事再补救,你能怎么办?有研究显示,87%的侵权投诉都得企业自己举证,平台只是走个形式审查的过场。


更让人头疼的是,职业打假人、职业碰瓷的已经形成产业链了,把正常维权生态搞得一团糟。


胖东来调查显示,红内裤事件的投诉者三年内投诉了287次,其中263次都拿到了赔偿。这些人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典》的漏洞,对企业进行敲诈。


可问题在于,司法实践中对“过度维权”和“正当投诉”的界限还很模糊。


最后说说消费者认知,胖都来事件里,63%的消费者误以为它是胖东来的关联品牌;这说明零售业有个致命弱点:消费者对品牌符号的依赖远大于产品本身。


当“胖东来模式”被简化成“胖+三字”、红色主色调、退货承诺这些容易模仿的元素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反而被掩盖了。


这就像是你买手机,只看外壳不看芯片,结果发现性能根本拉胯。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于东来前两天关闭抖音账号的事。或许,有时候降低舆论热度,反而能让企业避免被无休止的争议和侵权行为纠缠。


如果零售业问题靠维权、说理就能解决,那就好了,但现实往往更加复杂。



所以,这件事对中小企业最大的警示是什么? 


胖都来戳破了一个致命误区:把投机当创新,把模仿当捷径。但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当“模仿”成为常态,企业如何才能摆脱路径依赖,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我认为,有几点值得认真反思。


第一点是:品牌不是后置项,而是前置动作。很多中小企业总想着“先赚钱,再保护品牌”。可胖东来的做法完全不同:人家从创业开始就注册了45类全类商标,常年养着专业法律团队。


现在很多人说维权太贵,其实不是维权贵,是你根本没做好准备。连基本盘都没筑牢,拿什么去维权?


再说胖都来母公司还抢注了“淘都来”这类关联商标,这也暴露出一个普遍问题:中小企业在法律认知上的错位。


商标布局不是万能的,如果被认定为“恶意囤积”,反而会变成侵权证据。所以,别等出事才想起律师,法务意识要提前建立。


第二点是,模仿不是出路,差异化才是活命之道。


那些模仿“胖东来”的店,最后都没走出来,真正突围的,反而是像杭州永辉这样的超市。


它靠的是啥?不是名字,是服务细节上的微创新:母婴室装紫外线消毒屏、推出“老年购物车”……这些才是真正打动用户的点。


这说明啥?


中小企业与其跟在大品牌后面抄作业,不如聚焦细分市场,把大企业忽略的痛点变成自己的机会。


你可以针对社区里的老年顾客,开发“代购+送货”服务;或者在生鲜品类引入透明供应链溯源系统;这些实实在在的差异化策略,比简单蹭名强太多了。


第三点是:用户忠诚度靠的不是名字相似度,而是价值共振。胖东来为什么能赢得人心?看看它的做法就知道了:员工月薪7000元起、每周二闭店培训……这些都不是表面功夫,而是在把人力成本转化为信任资产。


反观那些蹭热点的企业呢?


总想着靠流量赚钱,结果为了省成本克扣员工绩效,服务做砸了,最后被消费者贴上“东施效颦”的标签。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胖都来事件最大的讽刺在于:当模仿者忙着抄名字时,被模仿者早就超越了“品牌”这个层面,进化成了一个社会价值共同体。


胖东来把90%的利润分给员工,设立“委屈奖”这样的机制,其实在打造一种归属感,把企业变成员工和消费者的命运共同体。


所以,中小企业要想穿越周期,就得明白一件事:


商业的终点不是打败谁,而是成为别人绕不开、离不开的价值节点;真正能改变行业的,从来不是模仿者,而是敢于跳出主流赛道、重新定义规则的人。


名字可以蹭,人心、价值,真能学得来吗?还是要尊重行业,尊重前辈,尊重常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如今买房不一定非要拿出全款,贷款买房不失为上上策。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贷款买房,如今“八零后”“...
35元天价面包重返北上广 消费... 清晨7点的上海安福路,一家刚开业不久的精品面包店门前已排起长龙。队伍中不乏穿着时尚的年轻白领,他们等...
​胖东来要退圈?于东来与网红柴... 近日,关于“胖东来要退圈”的传闻引发关注。胖东来的于东来曾与网红柴怼怼因玉石之事产生纠葛。柴怼怼在网...
原创 沙... 不装了,中国黄金进口数量持续上涨,以瑞士为例,两国黄金同期增长率竟冲破71%! 瑞士加班加点给中国运...
投顾机构虚假宣传“荐股”背后的...   从去年的9月以来,股市再度活跃,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通过发布荐股信息,以相对低价的套餐吸引投资者购买...
贵州黔西市载人游船倾覆事故已致... 5月4日16时40分许,贵州毕节市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百里画廊景区发生游船倾覆事故。截至目前,事故已造...
美国商会:加征关税将给小企业造... 新华社华盛顿5月1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商会1日发布声明说,该机构已于前一日致信美国政府,要求其为小...
中国白银APP白银订购现货平台...   近年来,随着贵金属投资热潮兴起,白银现货交易因“五元起投“24小时交易”等噱头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原创 7... 74岁的刘永好,作为新希望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矫健,甚至被网友调侃“看起来像50...
一亏就跑,不叫尊重市场 在投资的世界里,一亏就跑这种行为不能称之为尊重市场。市场是充满变化与不确定性的,短期的亏损只是其中的...
中国秘密打造 “第二美联储”? 当所有人紧盯中美芯片战、贸易战时,一场更隐秘的货币战争已悄然打响! 中国正向着美元霸权发起挑战,甚至...
胖东来,讨厌“胖都来”们 你可能有一些误解,正确的是“胖东来”,它是一家知名的商业企业,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口碑著称。胖东来始...
2025抖音电商品牌服饰秋冬趋... 今天分享的是:2025抖音电商品牌服饰秋冬趋势预告 报告共计:115页 《2025年抖音电商品牌服饰...
从相亲圈到资本市场,留学生面临... 在相亲圈,曾因留学背景而备受青睐的留学生,如今却逐渐面临贬值困境。过去,留学经历被视为高知、开阔眼界...
巴菲特批评美国关税政策:贸易不... 中新网5月4日电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等外媒报道,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著名投资者...
贵州省黔西市发生载人游船侧翻事... 记者从贵州省有关部门获悉,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六冲河东风库区附近发生载人游船侧翻事故。当天下午4时...
我,北大毕业,来当厨子了 我,一名北大毕业的学子,如今却投身于厨房,成为了一名厨子。曾在那充满学术氛围的北大校园里,追求着知识...
原创 2... 2025年五一假期城市热度榜出炉,北京、上海以“断层式”优势领跑各大平台榜单,成都、重庆等“新一线”...
免签政策撬动文旅新纪元:解码中... ‌政策红利:从“签证难”到“说走就走”的质变‌ 2025年一季度,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突破921.5...
非洲视频博主流量变现难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非洲视频博主们面临着流量变现难的困境。他们凭借独特的非洲文化和风土人情,吸引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