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能重回外贸第一城?
创始人
2025-05-03 15:20:52
0

上海能重回外贸第一城,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优势。上海拥有世界级的港口,便捷的航运网络连接全球,货物吞吐量巨大,为外贸提供了坚实的物流基础。其先进的金融服务体系,能为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此外,上海汇聚了众多优质的外贸企业和专业人才,具备强大的贸易创新能力和市场敏锐度。政府的积极政策支持也为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和贸易项目。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上海在外贸领域再度领先,重回外贸第一城的地位。


此前上海在外贸第一城的位置已经稳坐九年,但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外资企业不断收缩。


在2024年上海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的年份里,深圳赶超上海,成为外贸第一大市。


近15年来,上海与深圳的外贸数据可以说是缠缠绵绵。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局、深圳统计局


曾经听过一句话,并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你的对手太过强大。


这一年里,深圳跨境电商迅速发展。出口企业超过15万家,其中上市公司13家,均已位居全国第一。


进出口额占到了全国的1/5,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让深圳在过去一年逆势上涨,成功超越上海成为了外贸第一城。


但上海也从未停止过脚步,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


所以,上海是怎么做到在短短一个季度的时间就迎头赶上,并重新回到外贸第一城的位置上呢?



上海重回第一,最不能忽视的一股力量就是民营企业。


国企强、外企多,一直以来都是上海给外界的固有印象。这种印象让人忽略了上海本身的民营企业底蕴,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上海对于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依然不减当年。


但过分依托外资的外贸快速增长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时代,外资收缩,民企崛起,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主旋律。


此消彼长之下,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也呈现出民营企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态势。尤其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达5.85亿元,占总值56.8%。


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4%,连续六年占据进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


放眼全国,民营企业近几年的崛起已经不容忽视。这种变化趋势,让上海立刻发现了问题所在。


于是怎么把失去的东西夺回来,成为了上海重点努力的方向。


所以近年来,上海开始对民营企业重点关注,着力调整外贸主体结构。


其实我们可以看一看2024年的数据,这一年里,民营企业增加值超过1.63万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3成。


税收贡献5599.1亿元,占比接近3成;进出口总额同比大幅增长10%以上,突破了1.43万亿元。


在新设主体、新增就业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从这些成绩不难看出,上海对于民营企业的布局,并非一时起意,也并非是临时抱佛脚,而是自有底蕴的长期布局。


民营企业在上海国企强、外企多的局面中,仍然迎头赶上,一同形成了三足鼎立齐头并进的局面。


上海在民营企业上下的功夫,很快就体现在了进出口贸易的数据层面。从2018年的不到两成,到2025年第一季度的接近四成。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局


较去年一季度民营企业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6%,进口总额同比增长15%,成为了2025年第一季度进口出口实现双增长的唯一经营主体。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局


让民营企业逐步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正是在这个周期里上海做出的第一步努力,2024年以来,上海多家本土民营企业都在出口业务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众多民营企业之中,最受关注的,应该就是高端制造业了。


复星医药年报显示,2024年集团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达49.3%,同比增长6.2%;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成立不足十年的本土企业西井科技强势突围,明星产品Q-Truck已经先后商业落地泰国、阿联酋、英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家。


在这几年的精密布局后,上海已经形成了由民营企业构成的出口业务矩阵。


业务类型遍布新能源、智能手机、医药、金属材料、物流服务等多个领域。



对于民企的崛起,上海在2025年第一季度成绩反超深圳之后的四月初又添了一把火。


包括支持民企开放创新发展、减轻企业负担在内的共计26项举措同时助力民企国际化发展。


在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上,上海的决心不言自明。



发挥自身优势,上海的国际“朋友圈”更加多元化了。


近年来,全国外资收紧的情况下,上海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占比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的外资企业依旧占据了进出口总值的半壁江山。2024年全年外资企业进出口总值达到23777亿元,在2025年开年波云诡谲的国际形势之下,还有5171.01亿元的贡献。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局


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抓准痛点,不放弃外企阵地是发挥优势。


无数的事实证明,上海依旧是外资企业进入国内之后的首选。


首先,从产业类型上来看:抛开上海的强势领域汽车不谈,在新兴领域,上海也斩获颇丰。


张江药谷的强势发展也让外资医药企业也瞄准了上海这块热土,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英矽智能今年1月宣布即将落户浦东。


英矽智能的负责人还透露,将与浦发联手打造生命科学自动化实验室,愈发紧密的合作体现出了外资企业对于上海的信心。


当然上海拓展“朋友圈”的步伐远不止于此,一直以来欧美都是上海的主要贸易伙伴,但目前国际形势多变,四月以来,关税几乎一天一个变化。


根据网络信息整理


面对欧美涉外贸易存在的不确定性。


所以,从贸易对象上来看,上海也开始走出“舒适区”,重构“朋友圈”。


可以看出,近三年以来,上海对欧美地区出口逐渐减少,尤其是对美国出口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局


这表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已经逐渐发生改变,俄罗斯与印度增幅最为明显,分别上升43.8%和30.8%。


数据来源:上海海关


在东盟超越欧美,强势占据第一大市场的前提下,对口贸易对象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上海的目光开始瞄准一些小众国家,在开拓贸易市场的路上,上海也找到了更多朋友。


首先最为吸睛的就是涨势明显的两个国家:俄罗斯与印度。


以俄罗斯为例,出口额从2020年的26.18亿美元到2023年的48.25亿美元,3年之内实现了接近翻倍的突破式增长。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制造业重镇,产业集群遍布造船、医疗制药、信息通信技术等等——有没有发现,这些都与上海的先导产业重合度极高。


所以在外贸进出口的业务范畴内,两地也达成了广泛的合作。


再来说印度,印度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顺差国,顺逆差接近7300亿元,仅次于美国的25696亿元。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而我国的主要出口物,大多集中在机械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中,而这一块正是上海制造业的强项。


其次,与我们呼吸相闻的东南亚地区也成为了上海出口重要对象——上海京嵘研发的天丝凉感面料成衣大批量销往马来西亚,厂家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中,找准定位,获得了更多认可,年出口订单量增长率达10%以上。


今年3月,上海港还正式开通了前往柬埔寨贡布港的直航航线。开通首月就已经有近一万吨设备、钢结构等物资成功运抵柬埔寨。


通过这几年的成功布局,上海已经从过去的依赖欧美市场转而变成了更加多元化的出口贸易区域,这些举措都进一步分散了贸易风险。


在寻找新的贸易合作伙伴的路上,这一年的努力成果喜人。


对俄罗斯、印度、中东进出口大幅上涨43.8%、30.8%、17.9%,促成了超过100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


已经不再依赖原有的贸易伙伴,转而开始探索新的道路。在发展近岸、友岸贸易上做出了较大的努力,这也使上海的外贸朋友圈更加多元化了。



上海的“危机感”,正是促使第一季度迎头赶上的根本原因。


这几年对于上海,可以说是充满了变数。除了丢失了外贸第一城的宝座之外,在这一年里上海似乎还失去了不少东西。


比如消费第一城:今年1-2月重庆凭借超3000万常住人口,使得社零总额达2831.83亿元,首次超越上海登顶消费第一城。


历来对上海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上海的一次“失去”都可以登上新闻,也让上海遭受了不少质疑之声。但有赖于过去几年未雨绸缪的布局,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就重新夺回了第一的位置。


在2025年第一季度斩获超一万亿元的进出口贸易额,成功超越深圳重登鼎首。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局、深圳统计局


年末外贸第一城失守之后,上海迅速展开外贸增速差距成因剖析:从数据中找寻差距,分析出包括贸易主体、伙伴、业态、产品、通道、平台在内的六个方向和原因。



同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向:上海外贸第一城的回归,说到底离不开两个词“底蕴”和“韧性”。在算得上艰难的过去一年,上海将韧性这两个字演绎到了极致。


作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的上海屡创纪录。去年12月,上海港打破世界纪录,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准箱的港口。


2024年全年,GDP突破五万亿大关,成为我国第一座GDP突破五万亿的城市。



也成功跻身全球GDP五强城市,不因一时的失去而感到丧失信心,面对困难主动变革,正是上海的精神内核。


这种精神内核让上海的外贸底蕴得以激发,让上海的韧性得以释放。



上海从来都是敢于自我革新的城市。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上海依旧能够稳扎稳打的同时推进民营企业崛起,外资企业回流。


在发觉民营经济暂时落后,立即出台相关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维护企业感受。在这一年里,上海依旧成为了首个GDP突破5万亿元的城市,也成功跻身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前五名。


内外兼修的上海,对内依托产业集群提升产品竞争力;对外广交朋友扩展贸易市场,分散对外贸易风险。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一个城市都该意识到——不倾尽全力就会被赶超。


事实上,上海及时调转车头,重组外贸结构的魄力。这正是上海不惧一时落后的勇气源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董明珠说不用“海归派”是不是职... 董明珠说不用“海归派”是不是职业歧视? 一直以来,对格力的董明珠来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女人,她素...
股市风向标 | 爱彼迎称经济不... 周五,爱彼迎(ABNB)股价小幅回落。此前一天,这家度假短租平台警告称,经济形势正促使消费者削减旅游...
揭秘李鉴宸:一个中国古玩界容不... 引言:从中国到新加坡的“古玩界出走者” 2018年12月,中国古玩界的一颗明星——李鉴宸突然宣布移民...
原创 美... 5600亿美的集团“练小号”也不易? 作者 | 姚悦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自2020年左...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申请活体抵押贷...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3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
额外配130平办公室,区供销联... “五一”、端午双节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西安市纪委监委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泽连斯基拒绝普京72小时停火提... 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今天(5月3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与记者交谈时明确表示,他拒绝俄罗斯总统普...
A股民企营收贡献度、分红率创新... 2024年,A股民企营收贡献度、分红率创新高。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
巴菲特,手握近3500亿美元现... 巴菲特,那位金融界的传奇人物,如今手握近 3500 亿美元现金。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他多年来卓越的投...
读段永平:做对的事情 段永平,一位深谙“做对的事情”之道的智者。他始终坚守着价值投资的理念,将目光聚焦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内...
月薪三千,在尼泊尔可以爽到什么... 在尼泊尔,月薪三千能带来许多独特的体验。可以悠闲地漫步在加德满都的古老街道,感受浓厚的历史氛围,品尝...
美国一季度GDP萎缩 特朗普“... 美国商务部4月30日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
天风证券:给予润欣科技买入评级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潘暕,李泓依近期对润欣科技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2024年业绩稳健增长,技术...
协和4+4,反而让高考的含金量... 协和 4 4 这一举措看似与高考含金量有所关联。从某种角度看,它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加专注于知识的深...
年轻人为归属感买单,捧红一门“... 在当今社会,年轻人常常为了归属感而慷慨解囊,这也不经意间捧红了一门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比如一些特...
龚关铭:黄金下跌快到尾声能否重... ————————消息面 4月30日,黄金周三,现货黄金窄幅震荡,目前交投于3308美元/盎司附近。周...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率领工党... 新华社快讯:据澳大利亚媒体3日报道,澳总理阿尔巴尼斯率领工党赢得2025年联邦选举。
江南的一个执念 在江南,有一个深深的执念。那是水乡古镇中蜿蜒的石板路,每一块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