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这位极具影响力的商业奇才,倘若能让特朗普听劝,或许将为特斯拉带来转机。马斯克以其创新的理念和果敢的行动在科技领域崭露头角,而特朗普的决策有时对商业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如果马斯克能凭借其卓越的沟通能力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成功说服特朗普采取有利于特斯拉的政策或举措,比如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贸易壁垒等,那么特斯拉将有望摆脱一些困境,在市场中继续蓬勃发展,为全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树立新的标杆。他的影响力或许能在这关键的时刻,成为挽救特斯拉的重要力量。
在市值接近腰斩后,马斯克终于决定抽身DOGE,多花点时间待在特斯拉,兑现他向投资者画下的大饼,主要就是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但“面粉”还在中国那边,他表态会与特朗普好好谈谈关税问题。
关税对企业来说有多痛,特斯拉心知肚明。在回应迟迟无法进入印度市场时,特斯拉的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说,他实在不想谈论“关税”话题,但印度对进口汽车的关税也太高了,高达100%,当地用户不想花那么冤枉钱,特斯拉自己也收不到自己这笔钱。他就差直接说,美国仅“对等关税”就向中国加征了145%,作为美国当地的客户,特斯拉也不情愿花那冤枉钱。
马斯克最好动作要快,救一下眼前的特斯拉。如果不是靠着出售碳排放信用额,赚到了5.95亿美元,特斯拉已经陷入季度亏损了;一季度,它的净利润为4.09亿美元,同比下降71%,跌幅几乎对齐了市值。
让我们拆解一下财报,揣摩一下财报会议上的发言,看看哪些是中国可以给特斯拉,而美国暂时给不了的。特斯拉参与电话会议的高管阵容非常豪华,包括CEO、CFO、投资者关系主管,以及供应链副总裁、汽车工程副总裁、能源与充电副总裁、自动驾驶软件总监等核心高管。
首先是这一季度特斯拉最大的亮点,能源与储能业务。以气候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兼顾了特斯拉的当下与未来。该业务继续高速增长,一季度收入同比上涨67%至27.3亿美元,相当于总营收193.35亿美元的14%,比去年同期涨了近7个百分点;汽车业务营收同比下滑20%至139.67亿美元,占比72%。五年前,马斯克曾豪言,长远来看,特斯拉的能源业务与汽车业务将旗鼓相当,甚至更高一点。
它的确定性也相对较高。今年2月,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已正式投产,规划年产商用储能产品Megapack 1万台,储能规模40GWh,与美国加州的持平;特斯拉还计划在美国德州再建一座,预计2026年投产。
但是,特朗普的全面关税,已经削弱了这一确定性与成长空间。目前,上海工厂的成本约比美国低30%,主要面向国内与亚太市场;而美国工厂仍然需要从中国采购磷酸铁锂(LFP)电池。特斯拉仍在采购更多电池生产设备,当前仅满足了本土产能的一小部分;更上游的锂精炼厂和正极材料工厂,按计划会在今年投产,但良率与产能爬坡速度将面临考验。中国依然是目前唯一能够大规模供给上述生产设备的国家。特斯拉已经在财报中提示了关税带来的供应链风险,相比汽车业务,能源储能业务受影响更大。
其次,传统的电动汽车业务只是受关税影响小,而不是没有影响。目前,美国本土汽车产能中用到的零部件,约85%符合“美墨加贸易协议”的本地化标准。这也只是规模量产车型的情况,最近,特斯拉已经暂停了从中国向美国运送Cybercab和SemiTruck零部件的计划。
华尔街一直寄希望于特斯拉推出一款更便宜的电动汽车。之前,还有媒体绘声绘色地爆料,马斯克力排众议,亲自砍掉了这个项目。这次,马斯克承诺会有,而且就在今年上半年投产,不过仍然没有披露更多分析师关心的细节,只是告知它可能利用现有的生产线来开发。
马斯克一直对廉价车型缺乏激情,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供应链制约。在电动车大规模制造领域,面对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特斯拉难以取得成本优势。如果真的“一直以降低车辆的拥有成本为目标”,那么廉价车型最好也放到中国来;但是它又无法平价出口到美国。
最后,就是马斯克继续画饼的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业务。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代表了马斯克眼里特斯拉的真正未来。但它受地缘竞争的冲击可能更大,不仅受到关税影响,还涉及各类披着许可外衣的禁令。这也是此前特斯拉市值高度膨胀,如今又迅速腰斩的原因。按去年年底花旗的估算,Robotaxi就占了特斯拉当时市值的40%。
这次,马斯克画的饼,具体包括:计划在今年6月于德州奥斯汀落地Robotaxi运营,车型为Model Y,软件为无人监督版FSD,期望到年底向更多美国城市推广;在未来,大多数人将不再购买汽车,特斯拉将吃掉Robotaxi市场90%甚至99%的份额。今年预计会生产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主要在今年年底;不到五年时间,可以实现100万台的量产目标。
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的灵魂就在人工智能。但是,特朗普针对半导体及下游电子产品的关税调查仍在进行;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也只是暂缓了90天。AI服务器所需的光模块、能源与冷却等零部件,都离不开中国大陆的产能。这已经不只是特斯拉需要面对的问题,吴恩达就痛批关税推高了数据中心的算力成本;但特斯拉一定是最痛的之一。在上一季度的财报会议上,特斯拉声称,人形机器人对训练算力的需求将是自动驾驶的10倍。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想要进入中国,还要解决好中国数据不出境与美国算力不入华的矛盾。目前,它的做法是,让应对中国场景的部分,设置本地化的参数,以类似“混合专家模型”的形式生效。这次,在财报会议上,马斯克鼓吹投资者多看看最勇敢的中国用户发布的视频,后者甚至敢在通往悬崖的山路上试用“自动驾驶”服务;他认为检验自动驾驶的标准,就是人类敢不敢在车里睡觉,并暗示这在今年年底就会实现。他还不清楚,中国已经开始让那些“自动驾驶”的大嘴闭嘴了。
看来,马斯克最近忙于美国政府提效,有点疏于掌握中国开始加强对“自动驾驶”的监管动向了。正如TikTok,FSD及robotaxi,都已经成为地缘博弈的重要棋子。马斯克还是要多往中国跑跑。
人形机器人面临的问题会更严峻一点。马斯克此前画下的饼是今年生产1万台,现在大幅缩水了。原因仍然在于供应链。“这类复杂的新型产品的产能提升速度,由最慢、最不稳定的零部件决定。”马斯克说,“Optimus包含大约上万个独特的零件。”据高盛此前的人形机器人100强报告,这个行业目前活跃的供应链玩家,73%在亚洲,56%在中国;美银的报告则估算,如果把Optimus放在中国制造,可以将硬件本体的物料成本从6万美元降至3.5万美元。
更大的问题在于,有钱都买不到。近期,中国收紧了对六种重稀土金属以及稀土磁体的出口管理,需要获得许可。即使如此,按韩国企业的说法,目前中国对此类产品采取了“长臂管辖”的方式,禁止韩国向美国违规出口包含中国成分的产品。
稀土磁体等是制造人形机器人手臂上的永磁电机的关键材料。近期,美国智库CSIS就分析称,美国无法填补这一缺口。美国一直在补贴国内稀土企业,但是远远不及预期。预计今年底,美国最大稀土企业MP Materials的钕铁硼(NdFeB)磁铁产能仅为中国7年前的1%。美国渴望获得乌克兰的稀土矿,也在求助于澳大利亚,后者拥有除中国外最大的稀土企业Lynas Rare Earths,但精炼环节仍要转运至中国才能完成。
马斯克称,自己已向中方保证,进口永磁材料只是用于人形机器人,而非武器系统。不过,他仍然要多和特朗普沟通。为了让美国本土再次拥有稀土供应链,美国政府已经启动了关键矿物及衍生品的关税调查,同样也影响他的供应链布局。
马斯克与特朗普团队的关系正在变得非常微妙。他公开批评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婉转”地指向了当前的关税政策。这次,他在财报会议上“强调”,自己支持可预测的关税结构,同时也支持自由贸易和较低的关税。在拜登政府时期,他就对向中国汽车零部件征收关税表示过惊讶。
“但我不是总统。”马斯克说,自己可以向特朗普提供建议,但最终由特朗普做决定。截至目前,特朗普对涉及中国的对等关税的最新说法是,“145%的关税非常高,未来远远不会这么高”,“它将会大幅下降。但不会降到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尽研究 (ID:Weijin_Research),作者:未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