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转口贸易困局,有人准备去日本开工厂
创始人
2025-04-14 14:22:19
0

在当前转口贸易面临诸多困境的形势下,有人毅然决定前往日本开工厂。这一举措旨在打破困局,开拓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日本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强国,拥有先进的技术、严谨的管理和成熟的产业链。在日本开设工厂,能直接接触到高端的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利用日本的贸易便利和物流优势,可更便捷地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规避转口贸易中的诸多风险和繁琐手续,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美国加税大棒一挥,中国很多工厂又开始考虑“转口贸易”这个老办法了。


比如,前天就有一个工贸一体型的朋友找到我,他知道我还算是懂日本的,就问了我几个问题:


1、是去日本收购一个工厂,还是自建比较好?


2、经营成本高不高?多长时间能盈利?


3、日本货到美国去的关税是否真的能降低?


这三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要根据这位朋友的实际情况来评估——比如他的投入资金有多少?现有产品是否匹配?有没有懂日本的团队或伙伴?是否有其他的战略诉求还是纯粹为了转口避税?是短期需求还是长期目的?


简单来说,你得“有钱、有人、有耐心、有战略”。不管是收购还是自建,所需要的资金量都不是个小数字,而且后续的运营成本更是居高不下、深不可测。纵观所有在日收购工厂的投资案例,真正决定成败的关键还是“对日本了解有多深、有没有这样懂日本又懂中国的高端人才或者专业团队支持”。而且,很多日本工厂看着很有技术含量,甚至留存资产也不错,但很多时候其实有“暗伤”,外行一般看不出来。好项目一般轮不到外国人去收购,这是日本商业社会的潜规则。


如果要回答那上面三个问题,也不是没有答案——一般来说,收购优质标的比自建更好。虽然自建没有历史包袱,在设备安装、原材料及生产调试、工人招募等多个层面都需要从零起步,难度颇大,比较适合“非常有实力的企业”。日本工厂的日常经营成本极高,主要是雇佣成本、合规成本以及其他你所不知道的税务成本。日本商品到美国去的关税现在也提高了,但是要考虑到日美同盟的关系,估计未来好转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到日本开工厂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转口贸易”而到日本去开工厂,很显然我们这些吃瓜群众都想的“肤浅”。那些大企业或者财团,都不是傻子。他们到日本收购或者自建工厂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四个字——“日本制造”


因为是“Made-in-Japan”,几乎就等于拥有了畅通全球的“通行证”。而且,日本的技术工人拥有“极其职业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这么多年下来,日本的工厂素来有“产量低、但质量极佳”、“工人福利好、专业性强”、“流程规范、出错率低”、“有足够利润且运转良好”这几个发达国家的工厂标配特点。


一般来说,转口贸易分为多种形态,根据货物流通渠道的不同,可分为“再出口贸易”和“单据处理贸易方式”两种:


再出口贸易,指的是“外国商品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输到外国”。这里面的关键判定标准“是否进行再加工”,如果从外国进口商品加工后又运往国外,或用外国进口原料制成另一种产品再运往国外,以及“暂时贸易”再运往国外的,都不能算为“再出口”。


而单据处理贸易是指:出口商通过中间商与进口商发生买卖关系,而后将货物直接从出口国运往进口国的贸易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货物并未在第三国通关进出口,而中间商仅涉及交易单据的处理。这种单据处理贸易方式实际上是货物所有权的再出口。再出口贸易方式在转口贸易发展的初期较多发生。


转口贸易根据货物是否在中转地加工,也可分为“纯粹转口贸易”和“加工转口贸易”两种。


所谓纯粹转口贸易指的是:中转的第三国的中间商对进口的货物未经加工再出口。当然,中间商可以将进口货物在当地保税仓库进行分级、混装、加包装、贴标签等。这些活动并未改变原进口货物的形态、性质,结构或效用等,所以不属于加工的范围。


而加工转口贸易是指货物通关输入到中转国,经加工增值后再输往进口国的贸易方式。货物经过某种程度的加工,使加工后的货物与原来未经加工的货物在形态、性质、结构或效用上发生某些变化。这种贸易方式不仅可以获得转口利润,还可获加工利润。加工转口贸易要求中转地有大量的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好,并有保税仓库或保税区等,这样才能使商品加工成本低,具有国际竞争力。加工转口贸易可以对整批货物进行加工、装配等;也可以是从国外采购某些零部件,与原有的设备配套装配成大型设备出口。


在日本传统采购的操作案例中,纯粹的转口贸易其实很多,因为日本是出了名的世界贸易大国,在全球都有很多业务布局。单据处理的贸易模式也非常之多。但是,这些形式,基本不能打上“Made-in-Japan”的标签。



取得“日本制造”标签的关键判定点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如果是Made-in-Japan的产品,一般需要“原产地证明”。该证明的核发是需要由工厂或者生产商去向日本相关机构申请才能获得。在审核阶段,相关机构就会研判以下三点:


① 是否使用日本制造的原材料生成

② 是否采购海外原材料并在日本生产

③日本工厂的制造环节是否存在且真实


一般来说,根据WTO的规则,当商品生产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时,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最终国家会被标明为原产国。简单来说,一旦HS编码发生变化,就可以视为一个新的产品。HS编码是进出口统计品目编号,用于进出口产品时进行品目分类。


比如,你生产一件衣服,主要的面料都是在日本工厂自产的,且所有缝制工作都在日本国内工厂完成,那就可以打上Made-in-Japan的标志。但是,你仅仅是换了个服装标签,按照常理来说,打上日本制的标志就比较牵强,大概率很难拿到许可证明。


原产地证明书的申请是比较繁琐的。需要企业提前在相关网站注册,并提交一系列材料和信息,且未来如果被发现是造假的话,就会被处以高额处罚。所以,你要想找一个愿意配合的日本工厂来操作,难度其实非常大。


在申请该证明书时,如果HS编码发生改变,一般也可以视为有力证据。所谓HS编码,就是性质相似的产品采用相似的编号进行分类,如果原材料或零部件的HS编码与成品的HS编码不同,则被认为是在日本制造的。


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增值标准,比如,你进口了一批原材料,在日本加工的加工费、使用日本原产材料的总成本、利润、国内运输成本等总和在一定标准以上,也可以视为在日本完成了一个生产过程。比如,日本出口到印尼,在海关角度就有规定,必须需要40%以上的增值价格。


再举个例子:某化妆品品牌商,进口了一批原材料到日本,直接分装到日本产的容器中,是否可以认定为日本产呢?另外一个化妆品品牌商,进口了一批原材料到日本,混入其他日本产的原材料后,再进行分装,又应该怎么认定呢?


第一种情况一般就很难通过申请,因为这只是简单的“分装”,容器一般很难被界定为“主要原材料”。第二种情况,假如新的配方材料发生了HS编码的改变,则可以认定为日本产。



到日本开工厂的几种方案


去日本开工厂,手续极其复杂繁琐,正常来说,从立项到最终落地,没有个一两年是不大可能的。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快速一点:


1. 直接收购日本工厂


真是看缘分、看运气。如果运气不错,摘取现果子总比从头开始播种施肥好一些。直接收购涉及到众多关联方、如果是上市公司就牵扯到更多的管制措施。


另外,大部分日本工厂愿意出售是因为后继无人,或者技术落后、渠道缩减、产品落后之类的原因,这样的工厂收购过来意义不大。而真正有技术实力的工厂又很少被摆到市面上。此外,很多日本工厂的老板担心被中国企业收购之后,会对现有员工体系进行大调整,因为日本工厂大部分实施终身雇佣制,不能随便裁员。简单来说,就是既怕你不来,又怕你乱来。相对来说,欧美企业去日本收购工厂会更容易一些。


2. 参股日本工厂


这个做法其实很明智,且最容易实施。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有中国资本进入是好事,只要资金合法合规,大部分没有问题。最难的是要说服日本企业主接受这笔投资,用中国市场和全球视野容易打动人心。参股之后,可以在董事会里占有一席之地,不瞎指挥,不乱建议,不干预日常运营,可能就是最佳姿态。双方合资最大的难点还是“不同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冲突”。


3. 包线、联营、深度分工


日本企业主相对比较喜欢的还是“联营共赢”。比如,中国企业去包一条生产线,签长期合作协议,亦或是联合建立品牌,全球渠道铺开,日本做生产基地等等。这些模式的本质是“中国人善于经商及创新的优点,与日本本土生产的结合”。


4. 自己直接建工厂


难度最大。因为自己建工厂,首先就是要成立一个日本本土企业,然后选址找地,与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沟通设厂事宜。如果有现成厂房,也需要改建。完成之后,需要招工,请工厂管理人员,建立品质管理机制,调达原材料,生产完成之后,要做报表,算利润。在中国开工厂的流程,在日本也照样要走一遍。自己建工厂的最大好处是,真正把生产核心抓在自己手里。不仅可以接日本本土订单,也可以大量接收中国订单。当然,这个玩法不是财团或大企业根本没法做。本土化是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的。而且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日本的法律法规又很细致,很容易碰到地雷。


经营日本工厂要避的“坑”


日本工厂数量这几年已经越来越萎缩。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2003年的时候,全日本还有近30万个工厂(标准:4个工人以上),到了2020年的时候,就只剩下17万个了,也就是说,17年的时间,日本本土工厂大幅萎缩40%。从2020年的全球大疫情之后,日本工厂经营状况更加举步维艰,据统计,每年都有大约5000个工厂面临关闭风险。


日本工厂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还是:


  • 各项成本居高不下;

  • 技术工人逐渐老去;

  • 全球技术进步背景下的竞争格局。


我个人并不赞同很多自媒体所说的“日本制造优势”,在部分高精尖领域虽然很多中国人都知道“日本工厂的隐形冠军很多”,但大部分集中于制造业、材料科技、自动化设备等领域。日本企业占据了最顶端的技术,但是过于夸大日本的制造业优势,只是“另有所图”而已。制造业包含形态多种多样,大部分日本工厂的生存状况其实并不算好,在日式商业规则里,上下游的协同关系非常重要,日本制造这么多年的积累,自然造就了一堆“可以专注于极其细分领域的环节加工”的协作型工厂。一旦它的上游发生变化,一串连锁反应自然发生。



经营一个日本工厂要关注以下几点:


1. 法律法规。日本有非常完善的体系,比如劳动法、合同法、环境保护法等,都有很详细的规定,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一旦违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2. 人员成本。日本到现在为止还是终身雇佣制,所以你基本不能随意开除员工,而且,日本工人的各项福利成本极高。虽然有些人会大量雇佣外国工人,但是依旧需要支付高昂的各项费用。


3. 文化冲突。我见过很多在日本经营工厂的中国人,最大的痛苦还是无法指挥手下的日本员工,你别以为人家会轻易听你的话,深藏在骨子里的文化不认同,才是导致很多人接手日本工厂后无法顺利推进的最大原因。


4. 各种关系。比如当地政府的沟通协调,口座银行、行业协会的关系也都非常重要。毕竟你是“外来的和尚”,要入乡随俗,这个过程还是很痛苦的,没个三年五载,基本上融入不了。


5. 心理预期。千万别以为买了一个日本工厂,就可以迅速打开销售通道并大幅盈利。以我多年的观察,能够在5年内盈利的情况并不算多。所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极其关键。


看了这些内容,如果您还要去日本开工厂,那就真是“财大气粗”了。我其实不反对中国企业进军日本制造业,反对的是“为了一个单一的理由而非完备的考量”。


或许,破解转口贸易困局而进军日本的最佳路径是——找一个日本工厂,把中国原材料运过去,进行二次加工,变成“日本制造”。


当然,目前大部分采用转口贸易的通道都是越南、墨西哥等国家,而美国特朗普政府认为“通过日本进行中转贸易的成本较高”,所以并没有要求日本政府对来自中国的“纯粹转口贸易”进行加税。如果你想采用这种方式,那就需要理解日本的“关税、消费税、仓储物流成本”等,进行综合计算考量。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您的经营决策有帮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贸通,作者:专注日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庞麦郎:从病人变成普通人 庞麦郎曾因独特的风格和舞蹈走红网络,然而后来他的生活似乎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那个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他...
原创 三... 这两天,印巴冲突愈演愈烈。一方面,在自己土地上死了人,这让一向自诩亚洲强国的印度,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磁力引擎618重点招商项目全景... 年中大促即将如约而至,作为生意经营至关重要的节点之一,品牌如何精准把握节点契机,实现品效双收?快手磁...
Nature:炎症是衰老之源 《Nature:炎症是衰老之源》在《Nature》的研究中明确指出,炎症堪称衰老之源。随着年龄的增长...
电影市场这样,电影人全责 电影市场如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局面,似乎一切问题都被归咎于电影人。从影片的质量把控到市场的营销推广,电...
重庆大学通报“本科生发14篇S... 近日,网友对重庆大学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发表论文等情况提出质疑。今天(5月10日),重庆大学发布...
联合国儿基会批美以“新加沙援助... 以色列从3月起全面禁止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地带,加沙民众的温饱和健康面临严重危机。面对国际社会谴责,...
谷歌被告上法庭 近日,谷歌被告上法庭这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谷歌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在互联网领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IPO雷达|资产负债率超200... 据港交所官网,5月9日,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景电子”)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
原创 一... 第一:隔夜美股涨跌不一 隔夜外围,美股涨跌不一,道指下跌0.29%,标普500指数下跌0.07%,纳...
被忽视的菜园 在那喧嚣城市的角落,有一处被忽视的菜园。它就像一个被遗忘的秘密花园,静静地散发着质朴的气息。那些原本...
2025世界田联接力赛今晚开赛... 2025世界田联接力赛今晚开赛中国队全新阵容即将亮相其中:男子4×100米资格赛第一轮谢震业、曾克理...
雷军: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 5月10日早上6点52分,雷军发布微博写道:“周六。健身房打卡,2025年第42次。”他表示:过去一...
山东济南雨后现“紫色夜空”,气... 极目新闻记者 柳琛琛 5月9日夜,山东济南刚刚经历雨水天气,网友在社交媒体晒出拍到天空呈现紫色、红色...
景顺:美国政府政策不确定性令美...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称,美联储在最近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宣布其政策利率维...
“软实力”理论奠基者逝世,在美... “软实力”理论奠基者逝世,这无疑是学界的重大损失。在当下美国面临软实力危机的时刻,其影响更为深远。这...
全牌照支付机构付费通股东大换血... 近期,南都·湾财社记者从企查查获悉,全牌照支付机构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付费通”)发生多...
4000元的冥想班,白领花钱买... 如今,市场上出现了价格高达 4000 元的冥想班。不少白领纷纷慷慨解囊,将这笔不菲的费用投入其中。他...
颜宁公开打假,为何总有人热衷于... 颜宁公开打假,这一行为引发了人们对于“造神”现象的深刻思考。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人热衷于将某些杰出人...
突然被执行悬赏!曾是300亿A... 5月6日,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一则执行悬赏公告,将腾邦集团董事局主席钟百胜的涉诉事项撕开了一个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