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野心藏不住了
创始人
2025-03-10 06:41:58
0

京东的野心藏不住了。从最初的电商平台起步,京东不断拓展边界。它不仅在零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还积极进军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在物流方面,京东构建起高效的配送体系,以极速的物流服务赢得消费者信赖。金融业务的开展,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支付和信贷服务。京东的野心在于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平台,让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能与京东紧密相连。它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运营能力,不断探索创新,向着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企业的目标稳步迈进,其野心已然清晰可见且势不可挡。


京东旗下上市公司已经在资本市场形成一个板块,主战场在港交所:


2020年6月18日,京东集团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代码HK:09618),最新市值5415亿港元;

2020年12月8日,京东健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代码HK:06618),最新市值1144亿港元;

2021年5月28日,京东物流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代码HK:02618),最新市值877亿港元。

2022年3月11日,京东集团间接获得德邦股份(HS:603056)66.5%股权。

2025年1月25日,京东集团向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达达(NASDAQ:DADA)发出私有化邀约。按京东的行事风格,达达将更名为“京东XX”在港交所上市;


京东旗下还有三个公司正在进程中:


京东数科——2020年9月11日申请科创板,次年4月22日撤回;2022年1月24日,申请香港主板(已更名为“京东科技”),暂无最新进展;

京东产发——京东集团于2023年3月30日披露将拆分上市,目标香港主板;

京东工业——于2024年9月30日申请香港主板上市;

 

以上八家中,半数以上生长在京东电商生态中。

 

远看一片“森林”

 

1.营收格局尘埃落定

 

  • 服务收入占比趋稳于20%

 

京东集团经营两大核心业务——线上零售、电商平台;营收分为两类——商品收入、服务收入。

 

京东以自营业务起家且销售全额入账,所以在早期贡献了绝大部分的营收:


2016年,商品销售、服务收入分别为2379亿、203亿,服务收入占比7.9%;

 

2019年,商品销售、服务收入分别增长到5107亿、662亿,服务收入占比11.5%;

 

2023年,商品销售、服务收入分别增长到8712亿、2134亿,服务收入占比19.7%;

 

2016年,商品销售、服务收入分别为9280亿、2308亿,服务收入占比19.9%;



  • 电子产品占自营销售趋稳于60%

 

京东自营业务又是以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俗称3C)起家的,至今仍占商品销售收入的六成:


2016年,电子产品销售额1798亿、占自营收入的75.6%;

 

2019年,电子产品销售额3287亿、占自营收入的比例却降至64.4%;

 

2023年,电子产品销售额达5388亿、占自营收入比例进一步降至61.8%;

 

2024年,电子产品销售额达5650亿、占自营收入比例进一步降至60.9%;


 

  • 广告收入占服务收入趋稳于40%

 

京东平台提供的服务分两大类——广告、物流:


2016年,广告收入171亿、占服务收入的83.9%;

 

2019年,广告收入427亿、占服务收入的比例却降至64.7%;

 

2023年,广告收入847亿、占服务收入比例进一步降至39.7%;

 

2024年,广告收入901亿、占服务收入比例进一步降至39%;

 


经过多年演进,京东集团营收结构趋于稳定且经济效益日渐改善。


从好的方面说,京东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业务结构;从不好的方面说,京东“进化”的空间有限。

 

2.业绩向好的主因是毛利润率提高

 

下图用蓝色折线代表毛利润(率)、彩色堆叠柱代表费用(率),蓝色“淹没”彩色方可获得经营利润。

 

自2021年,京东集团毛利润(率)稳步上升,费用(率)得到较好控制:


2022年,京东集团毛利润达1471亿元、毛利润率14.1%;履约费用630亿、费用率6%;营销/研发/行政费用合计657亿、费用率6.3%;毛利润率较总费用率高1.8个百分点;

 

2023年,京东集团毛利润提高到1597亿元、毛利润率提高到14.7%;履约费用646亿、费用率仍为6%;营销/研发/行政费用合计662亿、费用率6.1%;毛利润率较总费用率高2.7个百分点;

 

2024年,京东集团毛利润1839元、毛利润率增至15.9%;履约费用704亿、费用率6.1%;营销/研发/行政费用合计739亿、费用率6.4%;毛利润率较总费用率高3.4个百分点;

 

 

2024年,总费用率略有增长,但小于利润率增幅。所以,京东集团业绩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毛利润率提高。

 

3.持续盈利能力得到验证

 

2022年Q1,京东集团净亏损35.2亿,主要原因是达达(NASDAQ:DADA)股价暴跌。

 

此后,京东集团连续11个季度盈利(通用会计准则),但季节性波动明显:


2022年Q2,京东集团净利润40亿、利润率1.5%;

2022年Q3,京东集团净利润60亿、利润率2.4%;

2022年Q3,京东集团净利润32亿、利润率1.1%;

2023年Q4,京东集团净利润仅1.9亿,主要原因又是与达达相关的资产和商誉减值;

2024年Q2,京东集团净利润136亿、利润率4.7%;

2024年Q3,京东集团净利润128亿、利润率4.9%;

2024年Q4,京东集团净利润109亿、利润率3.1%;

 

 

即便商誉减值 、资产减值的影响动辄高达数十亿,京东集团仍能连续盈利。最近三个季度,净利润稳定在百亿以上。

 

京东集团进入“黄金时代”,但盛世之下有隐忧。2024年,京东集团GMV低于淘天、拼多多和抖音电商,跌至第四名(注:各家GMV统计口径不同,横向比较的价值不大)。

 

京东物流客源单一

 

如果把京东商城比喻为“花盆”,最能说明盆中植物关系的莫过于京东物流。

 

京东物流前身是京东自营的履约部门,成立于2007年。京东依据运营经验及优化算法做出需求预测进行采购,并将货物调拨至“区域配送中心”(RDC),进而分拨到“前端物流中心”(FDC)。用户下单后,商品在距TA最近的RDC/FDC出库,发往1.8万个配送站中的一个,由29万小哥中的一位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

 

以“送货快”为卖点,与“友商”差异化竞争,是京东成功的关键。“送货快”不是“跑得快”而是不需要“跑远路”,因为用户下单的商品就在距TA不远的RDC/FDC,依维柯运一段、小哥骑电车送一程就到终点。其他电商平台的商品要跨越“万水千山”,京东自营的商品距离买家的直线距离或许只有几十公里。笔者将这种模式总结为“以储代运”。这套模式后来进化为“一体化供应链服务”。

 

1.开拓客源

 

自营商品、自建物流树立品牌后,京东开始引入第三方卖家,赚取服务性收入。这是京东物流向外开拓客源的第一步。

 

2017年,京东因势利导开放物流服务。

 

京东集团接受的全部是“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平台第三方卖家可选择“一体化服务”或“普通服务”。

 

2018年,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收入342亿、占京东物流总营收的90.2%;其他服务收入37亿、占比仅不到10%;

 

2020年,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收入556亿、占京东物流总营收的75.8%;其他服务收入178亿、占比提高到24.2%;

 

2023年,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收入815亿、占京东物流总营收的48.9%;其他服务收入851亿、占比首次超过50%;

 

2024年,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收入874亿、占京东物流总营收的47.8%;其他服务收入955亿、占比52.2%;

 

 

最近三年,接受一体化服务的外部客户贡献营收增速开始放缓:

 

2022年,外部客户贡献292亿、占一体化业务营收的37.7%;

 

2023年,外部客户贡献314亿、占一体化业务营收的38.5%;

 

2024年,外部客户贡献323亿、占一体化业务营收的37%(低于2022年);

 

 

京东物流“对外开放”伊始,主要客户是大卖家,选择一体化服务者居多。


2018年,外部客户贡献113亿收入,其中76亿属于一体化服务、占比达67.1%;

 

2020年,外部客户贡献342亿收入,其中165亿属于一体化服务、占比降至48.1%;

 

2023年,外部客户贡献1166亿收入,其中314亿属于一体化服务、占比达26.9%;

 

2024年,外部客户贡献1278亿收入,其中323亿属于一体化服务(约8万客户、平均每户支出40万元)、占比达25.3%;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外部客户”不是真正的“路人”而是京东电商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成立多年以来,京东物流客源单一、高度依赖京东集团。

 

2024年,京东物流接入淘宝天猫平台,在拓宽客源的道路上迈出关键的一步。

 

2.京东物流居功至伟

 

京东物流前身是为京东自营业务提供配送服务的部门。开放对外服务后,扩大的规模效应摊薄了成本。


 2018年,京东集团履约费用338亿。其中,自营业务266亿(由京东物流完成),费用率6.4%;


 2022年,京东集团履约费用630亿。其中,自营业务483亿,费用率5.6%;


 2024年,京东集团履约费用704亿。其中,自营业务551亿,费用率回升到5.9%;



京东自营规模巨大,2024年金额接近9300亿。尽管京东物流使自营业务履约费用率降低不到1个百分点,但对集团业绩改善居功至伟。

 

近看一“盆景”

 

1.分部营收

 

自2021年Q1,京东开始披露各分部财务数据,并对以往几个年度进行了追溯:


2019年,京东零售、京东物流、新业务营收分别为5453亿、498亿、117亿;

 

2022年,京东零售、京东物流、新业务营收分别为9299亿、1374亿、298亿;

 

2024年,京东零售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达1016亿,同比增长7.5%;京东物流营收1828亿,同比增长9.7%;新业务营收192亿,同比下降28%。



2.分部效益

 

  • 京东零售

 

2019年以来,京东零售经营利润进步神速:


2019年,经营利润150亿、利润率2.7%;

2021年,经营利润266亿、利润率3.1%;

2023年,经营利润359亿、利润率3.8%;

2024年,经营利润411亿、利润率4%;



  •  京东物流

 

东京物流业绩改善明显:


 2022年,京东物流经营利润5.3亿、利润率0.4%;


 2023年,京东物流经营利润突破10亿、利润率0.6%;


 2024年,京东物流经营利润狂飙到63亿、利润率3.5%;


 

3.分部抵消

 

京东旗下子公司/可变利益实体,主要有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数科、京东健康、京东工业品、京东云、京东安联保险等。


2019年,子公司/可变利益实体共计从第三方获得营收5769亿,这正是京东集团年报披露的营收。其实,集团内部子公司间收入475亿(相当于第三方收入的8.2%)被抵销;

 

2020年,子公司/可变利益实体共计从第三方获得营收增到7458亿,集团内部子公司间收入突增至7016亿,相当于第三方收入的87.3%!


2023年,子公司/可变利益实体共计从第三方获得营收增到1.1万亿,集团内部子公司间收入高达9254亿,相当于第三方收入的85.3%!



大型集团公司各分部间交易可谓天经地义,京东的问题是把各分部都拿去上市。


好比一个火锅店连锁品牌,成为上市公司,其后又诞生一堆上市公司:


因为成功秘诀是采购的食材质量高、储运高效,干脆把采购+仓储部门“打包”上市,于是有了第二家上市公司(可与京东物业类比);

又发现烧饼、冰粉、酸梅汤、糍粑等几种小食受欢迎,销量可观,就把相关食品销售业务“拎”出来单独上市,于是有了第三家上市公司(可与京东健康类比);


因为门店由连锁集团统一租赁、装修,又把这个部分拆分出来,于是有了第四家上市公司(可与京东产发类比)

……

 

李书福喜欢把一张“大饼”切成几块,分别拿去上市。京东更甚,正面上了市,反面又上市一次。

 

京东电商平台好比一个“大花盆”,里面“栽种”着多家上市公司,拥挤而且养分不足。最近,京东大举进入外卖、网约车领域,是想让“盆栽植物”到“大地生根”。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你对当前的投资市场有哪些疑惑?


目前作者Eastland的粉丝群正在招募中,他可谓是财报解读方面的专家,本篇是他第1049篇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彤师粉丝群,与他直接沟通~


文章标题:京东的野心藏不住了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100948.html

阅读原文:京东的野心藏不住了_虎嗅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陕... 雷达财经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 在隆基绿能迈入第25个年头的关键节点,身家数百亿的陕西富豪李振国选...
牧原食品冲刺港股:年营收137... 雷递网 雷建平 5月27日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牧原食品”)日前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上...
养电子鱼体验赛博人生!网友:再... 养电子鱼体验赛博人生,这是一场全新的视觉与心灵之旅!在虚拟的世界中,电子鱼仿佛拥有了生命,它们游弋在...
首家直销银行即将退场 多家银行... 每经记者:刘嘉魁 每经编辑:陈旭 2025年5月26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其直销银行App服务将于...
A股继续调整,浮动费率基金重磅... (转自:ETF炼金师) 5月27日,A股市场延续震荡格局,三大指数普遍收跌,市场成交额持续低迷,两市...
大跌17%,拼多多怎么了? 5月27日晚,拼多多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该季度实现营收956.72亿元,同比增长10%;...
“上证·院士说”做客“徽客厅”... 5月22日,上海证券报“上证·院士说”系列活动第九期做客“徽客厅”。在华安证券全程深度支持下,本次活...
申万菱信半年清盘4只基金,最快... 作者 | 郑理 来源 | 独角金融 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申万菱信基金”)一只偏债混合型基...
同时官宣!重组上市,终止! 【导读】招商轮船、安通控股公告,终止重组上市事项 中国基金报记者 闻言 5月27日晚间,招商轮船、安...
三星等海外巨头减产或退出 国内... 随着全球三大存储芯片厂商相继减产、退出NOR Flash、DDR3、DDR4市场,利基型存储市场竞争...
全国碳市场配额价格较高点跌超3... 近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CEA(碳配额)价格持续走低,引发市场关注。上海环境...
第一批深圳00后,已经财富自由... 第一批深圳 00 后,已悄然实现财富自由。在这座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城市,他们凭借敏锐的商业眼光和敢于尝...
新人作家,需要自己的“天才捕手... 这位新人作家怀揣着对文字的热爱与梦想,如同怀揣着一颗璀璨星辰。在文学的海洋中独自漂泊,虽有着无尽的灵...
全固态电池新标准出台,储能电池... 截至收盘,中证新能源指数下跌0.6%,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下跌0.2%,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中证上海环交...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理财“新三金... 5月下旬,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启幕,国有六大行定期存款整存整取1年期利率在0.95%—0.98%。 曾...
隆基绿能管理层变阵:李振国第二... 李振国退出隆基董事会旨在专注科研,其独生女李姝璇走向台前 文|《财经》记者 徐沛宇 郑慧 编辑|韩舒...
原创 与... 由于对欧盟提交的方案感到不满,特朗普威胁对其征收50%的关税,并且打算从6月1日开始执行。为了阻止这...
精准医疗板块4月23日涨1.1... 证券之星消息,4月23日精准医疗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12%,药明康德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2...
广州一家汤粉店能吃免费餐,店主... 近日,一则“广州一家汤粉店能吃免费餐”的新闻引发关注。 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德兴社区清河东路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