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50%再涨回来,要涨100%,这个思考为什么是错的?
创始人
2025-02-04 22:21:22
0

很多人认为跌50%再涨回来要涨100%,这种思考是错误的。假设初始资金为100元,跌50%后,资金变为100×(1 - 50%) = 50元。如果要涨回初始的100元,是在50元的基础上涨,那么涨幅为(100 - 50)÷50×100% = 100%。但从百分比的本质看,跌50%是以100%为基数减少,而涨回来是以减少后的基数计算。两者的计算基数发生了变化,不能简单认为跌50%再涨回原价就是涨100%,这是对百分比在增减过程中基数动态变化理解的偏差。


一、一个思维盲区


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涨比跌容易》中,我为了说明“股票天然利于做多,因为股票向上和向下空间是不对称的”这个观点,用“一个10块钱的股票最多向下跌到0元即退市,但是向上可能涨到100块,1000块都有可能”来举例。


结果有同学留言,用“10块跌到1块,跌了90%,但涨到100,需要上涨900%”来证明一个相反的观点,向下跌容易,向上涨难。



这个反驳乍一听挺有道理,但我在写文章的时候,早就想到这一点,拿出准备好的答案:“前者亏9.9,后者赚99,能一样吗?”


之所以写文章的时候就想到有人要这么问,是因为我最初也曾这么想过,大部分人都曾这么想过,这涉及人类数学思维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乘法优于加法。


投资需要不断判断利弊,而这个“乘法优于加法”的特点,让我们在很多极端条件判断上出现偏差,比如高赔率机会的判断,常常不自觉地使用错误的计算方法。


二、AI也有直觉吗?


不光人类会出现判断失误,深受人类思维影响的AI,也会在此类问题上出现错误。


前几天我问了Deepseek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关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A组给出的答案是80万公里,B组给出的答案是10公里,哪一组与正确答案的差较小?


先不看大模型的答案,我们自己思考一下,表面上看,B组的答案很离谱,因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公里,地月距离只有10公里显然很离谱。



但实际上,由于地月距离是38.44公里,大家可以算一算,“差较小”的,反而是10公里这个答案。


本以为这是一个人类独特的思维偏差,没想到,AI的答案是一样的,来看一看Deepseek的思考过程:


前三步非常正确,计算出两组数据的偏差:



但到了第四步,忽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变:



这个答案等于在说384390>415600。


不光是Deepseek,我问了通义千问、豆包和Kimi,答案都是一样的,只有ChatGPT是对的。



为了弄懂大模型怎么想的,我又点了Deepseek R1,它在答案外补充了一段“深度思考”,我终于理解了它的答题逻辑,因为这家伙实在太啰嗦,我只选核心的几句话:


嗯,用户问的是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看起来B组的差距绝对值更小,但直觉上10公里和实际距离相比太小了,可能有问题。


不过,可能用户想考察的是相对误差而不是绝对差值。比如用相对误差百分比来计算。A组的误差是(80万-38.44万)/38.44万≈108%,而B组的误差是(38.44万-10)/38.44万≈99.997%。这样B组的相对误差反而更小?这似乎不太对,因为10公里和实际距离差了几乎整个数值,而80万虽然超过一倍,但相对误差可能更高?


……


或者,用户可能想考察的是数量级上的接近。比如,80万公里是38万的两倍多一点,而10公里和38万公里差了四个数量级(10是10^1,38万是3.8×10^5)……,所以A组的答案在数量级上更接近。这时候可能更合理,因为数量级差异大时,绝对差值可能不如数量级重要。


所以综合来看,正确答案应该是A组更接近,尽管误差绝对值大,但数量级更接近,或者从实际应用的角度,10千米和38万千米的差距实在太大,无法视为接近。


我终于理解了四个大模型都给出错误答案的原因,就好像是过于聪明的学生,很快答出答案后立刻陷入自我怀疑,为什么会这么简单呢?然后自我降智到普通学生的水平,给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


它认为“但直觉上10公里和实际距离相比太小了”,其实AI哪有什么直觉,它并非在推理,而是先有一个人类答案,假定它是对,再去找可能的原因,所以,虽然Deepseek已经知道,A组无论是绝对差值还是相对误差都偏差更大,但它还是一心要为人类的直觉找一个理由。


国内的这几个大模型,沾染上职场恶习,出现反常的事,先假定老板是对的,“老板为什么会这样想呢”“老板这样想一定有他的道理,只是我比较笨而已”“我终于明白老板的良苦用心了”。


AI更应该优先掌握的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类先哲精神。


三、乘法优先于加法


AI最后找到的理由是“数量级”,实际上比较的是倍数而不是差,这其实是用乘除法来替换问题要求的加减法,AI之所以认为这么做才对,是因为它知道人类的思维先天是“乘法优先于加减法”,在讨好人类。



下面的描述都是正确(加法)但违背直觉(乘法)的:


太阳表面的温度(5500℃)比起15000℃要更接近5℃;


巴黎市区人口比起纽约,更接近一个仅有12个居民的村庄;


火星的质量比起地球,更接近一个乒乓球的质量。


下面的这个线段,一边是1000(一千),一边是1000000000(十亿),现在用手指指出1000000(100万)的位置



如果没有文章前面的铺垫,一般人脑子里的位置应该是这样的:



看了前面的文章,你大概会把位置向左移动一些。


但我敢说,此时你脑子想象的位置肯定跟下面的实际情况有差别,无论是0、1000、10万还是100万,它们几乎都挤在最左边的点上。



原因就是我前面说的,人脑是“乘法优先于加法原则”。


加法法则是直接以相同的基数来计算差值。而乘法法则是在计算了差值的基础上,再计算差值,相当于是倍数的概念。


我们的大脑对数字的比较,优先使用乘法,所以叫“乘法优先于加法”原则,特别是那些很大的数字,如果这个线段是1到100,让我们指出10的位置,误差就会小很多——但还是存在。


再回到我开头举例的那个留言,我在说向上空间和向下空间的比较时,比较的是差,但那位读者不自觉地变成了倍数。


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我们的直觉是用乘法,那么是不是因为乘法比加法更合理呢?


这个想法有一定道理,但到底用加法,还是乘法,答案应该取决于比较的目标何在。


比如投资中计算赔率,显然加法比乘法更合理。


四、赔率计算中的一个常见错误


一支股票经研究后,你认为上涨的最高可到8元,下跌最大可到2元,那么那个赔率1:1的位置是多少?


这相当于问2和8的中间数是多少,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是4,实际上是5,而4对应的赔率是2:1。2/5/8是加法计算,2/4/8是乘法计算。


赔率的作用是计算投资的期望值,赔率是每股赚4:亏2,在胜率50%的情况下,该笔投资的期望值是每股(4-2)/2=1元,所以计算赔率应该看差值,用加法。


正确地使用赔率非常重要,我在《涨比跌容易》中描述的一个现象:


现象二,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不同波动空间,向上和向下胜率分布差别也非常大:


10块钱的股票跌到9块钱跟涨到11块钱的概率,基本上差不多;


10块钱的股票跌到5块钱的腰斩概率,小于涨到15元的概率;


10块钱的股票跌到零元的概率,远小于涨到20块钱的概率。


这段描述是可以验证的:2024年A股涨跌中位数为-3.85%,所有A股超额涨幅在10%(即上涨6.15%)以上的股票有1771支,超额跌幅在-10%(即下跌-13.85%)以上的股票有1706支,出现的概率基本差不多。


但超额涨幅在50%以上(即上涨46.15%)的有429支,跌幅-50%(即下跌-53.85%)的有36支,前者的概率是后者的11.9倍。


这个现象的意义在于,既然向上向下是不对称的,那么我们要尽可能寻找向上空间大的公司,越大越好,你就算不会算向下的空间,也知道赔率通常都比较大。


当然赔率高的公司,通常中短期胜率都,比较低,很多最后的预期收益率其实并不高,通常都是一些走产业趋势的科技品种,或者短期内具有极大爆发性但估值很难判断的品种,所以“高赔率投资”需要精于胜率的判断,就是我经常说的“赔率标的买在胜率拐点”。


对于一般投资者,更合理的方法是寻找长线高赔率标的,把投资期限拉到几年的长线,以提高投资胜率,最终的预期收益率仍然是很高的,这个观点我在《幸福靠胜率,成功靠赔率》一文中有过详细的阐述。


如果在赔率中下意识地使用乘法,会引起比较上的混乱。比如有一个流传很久的说法:10元的股价跌到5元,跌50%,再涨到10元,要涨100%,后者显然更难(概率低)——以此为例,说明投资中保证本金安全的重要性。


这个观点当然是正确的,但证明的方法是错误的:


10元的股票跌到5元和涨到15元,可以放在一起,代表1:1的基准赔率,因为它是你买了一支10元的股票后,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可以用于预期收益率的计算。


但10元跌到5元和5涨到10元放在一起比较,没有任何意义,你不可能同时以5元和10元的价格买到同一支股票。


而和这个比较等价的一个比较是:10元价格的股票跌到5元和涨到20元的比较,后者的概率当然低,因为它整整多赚了1倍的钱,只要超过33.33%的胜率,投资期望值就是正的。


我在《涨比跌容易》一文中介绍的“再平衡法”,就是把已经发生了不同涨跌幅的股票,通过“再平衡”加到同样的起点,这实际上是把“乘法”回归到“加法”,此时才能增加胜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降价、卖身,星巴克走到十字路口 星巴克,这个曾经引领咖啡潮流的品牌,如今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兴咖啡品牌不...
一年净赚127亿,但为保住利润... 魏建军所带领的企业一年净赚 127 亿,这无疑是卓越的成绩。然而,在商业的浪潮中,利润的保持并非易事...
甘肃天水幼儿园后厨监控视频公开... 近日,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发生部分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1央视记者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
福建省防指再次会商部署台风“丹... 福建省防指再度举行会商,全力部署台风“丹娜丝”的防御工作。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各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密...
义乌商户开始收取稳定币 近日,义乌的商户们开始悄然收取稳定币。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稳定币因其价格相对稳定的特性,在...
AI“撕裂”版权法:Meta与... Meta 与 Anthropic 迎来不同判决,这一事件仿佛是 AI 给版权法撕开了一道口子。Met...
非洲电商:中国卖家的下一个黄金... 非洲电商,正悄然成为中国卖家的下一个黄金十年。非洲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互联网...
通胀侵蚀收入 日本实际工资连降... 日本厚生劳动省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日本实际工资连续第5个月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9%,...
“外卖大战”新阶段:美团拓店、... 作者| 蓝鲨消费 王冲和 7月5日,美团突然发放大量大额乃至“0元吃”、“0元喝”外卖红包券,引发...
35家上市银行年度分红超500... A股上市银行进入现金分红高峰期,7月7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已有35家银行落地2024年度末期利润...
澳华内镜股东拟减持258.18... 7月7日,澳华内镜公告,股东苏州君联欣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高燊计划在2025年7月14日...
巴西总统卢拉称“不需要皇帝”怒... 据新华社报道,巴西总统卢拉7日在里约热内卢就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金砖国家发出关税威胁回应说,这一做法“...
重磅对话:为什么很多企业劳而无... 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常常出现很多企业劳而无功的现象。一方面,部分企业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盲目跟风追逐...
“大而美”法案落地,美元、黄金... “大而美”法案的落地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美元方面,其走势可能因该法案而发生重大...
四川雅安天全县山体垮塌造成5人... 近日,四川雅安天全县遭遇了一场惨痛的山体垮塌灾难。那一瞬间,山体仿佛被猛兽狠狠撕裂,巨大的石块和泥土...
外籍旅客“丝滑”入境!厦门 “... 近日,厦门的“境外来宾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让外籍旅客实现了“丝滑”入境。该中心整合了海关、...
“为什么总会出现假BP?” 假 BP 之所以总会出现,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方面,利益驱动是关键因素,一些人为了快速获得资金、项目合...
巨头决战外卖,将如何影响众多餐... 巨头决战外卖,对众多餐饮品牌影响深远。一方面,外卖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餐饮品牌不断提升菜品质量和服务水...
头晕乏力……当心“热中风”来袭... 头晕乏力……当心“热中风”来袭!在炎炎夏日,高温环境易使人体血管扩张,血压波动,尤其对本身就有心血管...
特朗普对关税“松口”,亚洲股市... 特朗普对关税“松口”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经济领域掀起波澜。亚洲股市如同久旱逢甘霖,纷纷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