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用餐如今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在餐厅里,人们有序排队点餐,不大声喧哗,不再有插队、争抢桌椅等不文明行为。就餐时,适量点餐成为习惯,“光盘行动”深入人心,食客们积极响应,避免食物浪费。使用公筷、公勺也逐渐普及,这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重。许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也注重培养文明用餐的习惯,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明用餐的理念不断传播,成为彰显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剩菜主动打包,“小份菜”“小份饭”渐成主流……春节期间,记者在福州市各大餐饮企业走访时发现,文明用餐已成为不少餐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共识。
在各大餐厅,随处可见“反对浪费 崇尚节约”等文明餐桌提示语,文明用餐氛围浓郁。“我们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鼓励顾客按需点餐,避免过度消费。还准备了公筷公勺,以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福州一家酒店负责人说,许多家庭点餐时都会主动询问服务员,并根据家庭成员的口味和食量合理安排菜品数量,避免浪费。
婚宴酒席是餐饮浪费的“重灾区”。随着文明餐桌理念深入人心,酒席浪费现象也慢慢得到了改变。“这些酒席剩下的菜请帮我打包一下。”大年初二,吴先生在婚宴酒席上打包了六盒剩菜,“从小和奶奶一起住,老人家勤俭节约的习惯也影响到我和家人,如果有剩菜剩饭,都尽可能打包”。
文明用餐不仅仅体现在餐厅里,更体现在每一个家庭中。许多家庭在制作年夜饭时,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进行荤素搭配,既保证了食物的营养,又避免了浪费。许多家庭也会准备一套公筷公勺,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为了避免‘剩宴’,如今我们家在菜品选择上注重合理搭配、适量准备,避免浪费。”市民刘女士说,家人们在享受这份温馨与喜悦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餐桌理念。(记者 沐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