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庆励,在福州这片充满活力与底蕴的土地上,宛如一颗积极汲取能量的种子。福州的独特文化、丰富的人文风情以及繁荣的商业氛围等都如同肥沃的土壤,为他提供了众多的养分。这里悠久的历史传承,像是深邃的知识宝库,他从中吸收到传统智慧的精华;热闹的市井生活、多元的社交圈子则似丰富的社会实践课,让他学会了人际交往的技巧,拓宽了视野,获得了从精神到经验等多方面的滋养,使他在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己。
入选2024福布斯中国杰出匠人TOP100名单
曹庆励:在福州我吸收了很多养分
曹庆励。受访者供图
12月8日,“2024福布斯中国杰出匠人TOP100入选名单”公布,在福州定居6年多的曹庆励入选。
据介绍,入选匠人很大程度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的水平,将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曹庆励有何绝活,为何定居福州?记者就此约访了他。
破碎的瓷碗、瓷杯,在曹庆励手上,不仅得到修复,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上各式各样的金属钉和金属片,从而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一件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曹庆励从事的这门古老民间手艺“锔瓷”——瓷器破碎后,留着无用弃之可惜,经过摸索实践,人们总结出一套合理的锔瓷技艺,把破碎的瓷器用铜铁等金属钉修复起来。
曹庆励告诉记者,将一件破碎瓷器锔好,需要经过找碴对缝、打孔、做钉、装钉(金属钉)、打磨、填粉等工序,少则四五个小时,多则两三天。
在成为手艺人之前,曹庆励是个商人。“做企业可以给我带来收入,当现实层面的问题解决了,我想换一种生活状态。”他说,他自幼喜欢中国传统手工艺,曾做过木雕、石雕,后拜师学习锔瓷。
2018年8月,曹庆励从家乡广西来到福州定居,孩子如今在福州读初三。为什么选择在福州扎根?
他说,2015年第一次来福州,就喜欢上了这个有内涵的城市。尽管之后几年,每年只来一次,也不影响他对福州的喜爱。在福州,他去看寿山石雕刻,去看漆器制作,不是具体地去学一门技艺,而是从这些工艺里总结出共通的地方,然后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他说:“在福州我吸收了很多养分。”
选择在福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能接触到很多建盏。建盏是曹庆励创作最重要的载体,而福建建阳是它的发源地,在福州也容易找到建盏。
曹庆励说,在他看来,宋代美学体系里,建盏非常另类,不懂的人看它就是黑乎乎的一团。与其他宋代瓷器的雅致不同,建盏沿袭了秦汉美学。“从个人角度,我更偏好秦汉的恢宏古朴,所以宋代建盏的修复,我表达的内容和方式是以秦汉美学为主。”
一件残破的建盏,被挖出来时釉面已被侵蚀大半,按寻常的方式难以修复。曹庆励另辟蹊径,把残存的釉料刮掉,坯体暴露出来后形成新的平面,然后在上面錾刻金文。以古器为依托,以文字为阶梯,去追索传统文化脉络,这是曹庆励的创作主题。
来福州后,曹庆励产生了新疑问:如果传统锔瓷工艺也无法修复器物,那该怎么办?残缺的器物是不是可以呈现另外一种美?
曹庆励把在福州学习的雕刻、漆艺等融入创作中,从起初简单的外部雕刻,一层层往里走,拓展传统器物再生之路,使得残破的古老器物既得以保留本来气息,又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生于当下,凸显个性。(记者 陈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