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接受了BBC的采访,明确表示优衣库不使用中国新疆的棉花。这一言论迅速在中国消费者中引发了强烈的不满和质疑。
2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答外媒记者提问时强调,“新疆地区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我们希望有关企业能够排除政治压力和不良干扰,独立自主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商业决策。”
事实如此,新疆地区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新疆棉花的品质优良,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棉农们的辛勤耕耘。
优衣库在大中华区年营收已经达到了360亿人民币,中国市场是其最主要的部分。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服装品牌,理应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原材料的选择,特别本土化的选择。然而,优衣库却选择了放弃使用新疆棉花,并且还要振振有词对外宣示:“不使用中国新疆的棉花”。
这不禁让人怀疑其背后的动机。
对此疑惑,优衣库声称不使用新疆棉花是出于某种政治压力或不良干扰。但这样的解释显然难以服众。作为一个国际企业,优衣库应该具备独立自主的商业决策能力,而不是被外界因素所左右。如果优衣库真的认为新疆棉花不适合其产品定位或市场需求,那么应该公开透明地说明原因,而不是含糊其辞地归咎于政治压力。
优衣库在中国市场较高的占有率,充分说明了中国消费者对于优衣库品牌的认可和喜爱。但如此任性之举,无疑是在中国市场上的一次重大失误,甚至是恶性行为。
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往往与品牌对中国的态度和尊重程度密切相关。优衣库的这种赤裸裸挑衅的言论,已经伤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感情,也必然损害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是在自毁前程。
作为一个国际企业,优衣库应该尊重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消费者需求。在中国市场上,优衣库应该更加注重与中国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据此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优衣库才能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更加长远和稳定的发展。
但是,优衣库肯定不在乎这些。个人分析,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是优衣库太懂中国人了,它牢牢占据着中国市场。有数据显示,优衣库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总数达到了926家,其在中国的供应链合作生产工厂和加工工厂高达269家。因此,斗胆做出这样的偏激之举,也是有自己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试想,它要不行了,是不又得一批工厂减产,一批人员失业。
其二,在这之前,耐克辱华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了,每次国人对耐克的大规模抵制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耐克大中华区的业绩又会迎来新高。这样的类似案例,肯定给了优衣库很多“有益”的借鉴。
因此,优衣库能做出这样“抽筋”行为,就不那么令人费解了!
但是,对于中国很多网友,心情肯定是郁闷的,这股气还真没有地方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