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红糠疹
### 一、概述毛发红糠疹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慢性丘疹鳞屑性皮肤病,曾被称为毛发红糠疹或尖锐苔藓。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维生素缺乏、角化障碍、内分泌功能障碍、感染、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毛囊角化性丘疹和中央有黑色角质栓的橙红色鳞屑斑块,并可能伴有掌跖角化过度。
### 二、临床表现- **毛囊角化性丘疹**:在皮损部位可见粟粒大小的角化性丘疹,表面覆盖着糠状鳞屑,形成特征性的毛囊角化性丘疹,中央常有一根黑色或白色角质栓穿出。
橙红色鳞屑斑丘疹:这些丘疹通常融合成大小不一的红斑,上覆细薄的糠秕状鳞屑,类似于干性湿疹的症状。 好发部位:毛发红糠疹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但通常不累及面部和头皮。常见于指背、腕、前臂外侧等位置。 伴随症状:患者常出现掌跖角化过度,70%到87%的患者掌跖皮肤受累。此外,还可能出现瘙痒、皮肤干燥和紧绷感等症状。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毛发红糠疹的诊断主要依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通过皮肤活检可以观察到表皮角化过度、毛囊口周围角化不全、颗粒层稍增厚等特征性改变。
鉴别诊断:
银屑病:银屑病的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刮除鳞屑后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而毛发红糠疹则为中央有角质栓的毛囊性丘疹。 脂溢性皮炎:该病多见于皮脂溢出部位,表现为黄红色斑片伴油腻鳞屑,无毛囊性丘疹。 扁平苔藓:以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为主,表面有蜡样薄膜和网状纹理。 四、治疗
局部治疗: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缓解瘙痒和炎症。常用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维A酸类药物:具有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作用,可减轻毛囊角化过度现象。常用的外用药物如他扎罗汀凝胶等。 角质软化剂:如尿素软膏、水杨酸制剂等,可帮助软化角质,促进药物吸收。 系统治疗:
口服维A酸类药物:如阿维A酯,是治疗毛发红糠疹的首选药物,但可能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需定期监测。 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适用于病情较重或对维A酸类药物不敏感的患者。但这类药物可能有较多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其他药物:如维生素D类似物(卡泊三醇)等,也可用于辅助治疗。 物理疗法:
光疗:对于难治性病例,可考虑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PUVA(补骨脂素联合使用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等光疗方法。这些方法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改善皮肤屏障功能。 五、预后
毛发红糠疹是一种慢性经过的疾病,部分患者的病情可在数年内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疾病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临床类型、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大多数典型成人型患者在治疗后可实现长期缓解,而非典型儿童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缓解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