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康复记丨与病毒较量 经历生死考验:“大白”回来了!
admin
2020-02-02 10:00:53
0

原标题:

在此次疫情中,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急诊科医生陆俊有着双重身份,他既是冲在疫情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重症患者。在与病毒较量的过程中,陆俊医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同仍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的医护人员一起,找到了比药物还要重要的东西。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急诊科医生陆俊,刚战胜了自己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经两次核酸检测都为阴性。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他,因为肺部损伤尚未完全恢复,这两天刚从武汉金银潭医院转回同济医院,仍需要吸氧机来辅助呼吸。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医生 陆俊: 感觉整个人都变得比以前轻松了,现在没有发热,也没有肌肉酸痛,呼吸也是在慢慢变好。乐观一点说,氧气设备如果能拿掉,我就能回家了。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31岁的陆俊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1月2日,同济医院急诊科的患者越来越多,身为党员的陆俊主动请缨到急诊值班。面对不断前来的不明肺炎发热患者,为了搞清病因,他曾一天工作18个小时,连续为十多个病人提取咽拭子进行化验,自身也不幸感染。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医生 陆俊: 当时第一次就知道有危险,自己也是这个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个党员,冲在第一线就是应当的,这是一个职责所在。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罗金龙: 一个战友倒下去,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会不会感染,但是病人来了我们肯定还是要以病人为主,其次才会考虑到我们自己。

因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陆俊的病情不断恶化,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确诊后被送到武汉金银潭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主任 李树生: 在武汉早期染病的医护人员里面,他是最重的一个。我作为一个科主任来讲,有个大夫这个样子,内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金银潭医院是收治危重患者最多的一家定点医院,在这里参与治疗的有来自各方的一线专家,陆俊的同事房明浩主任也是其中一员。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房明浩: 他自己心理上也觉得压力很大。那个时候我跟他说,你一定要相信我,我们两个共同面对这个事情。

面对凶险的病毒,医护人员们在重症监护室里,全力以赴对症施策,挽救一个个濒于死亡边缘的生命,此时的陆俊是他们中的一员,从医生变成病人,他把自己的身体当做新的战场,展开与死神的较量。一周后,他的各项指标开始出现好转。但网上却传着他已去世的谣言,此时刚刚能下病床的陆俊把自己坚持体能恢复训练的视频发到网上。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医生 陆俊: 我从最严重的呼吸衰竭中慢慢康复过来,希望同行看到我就像看到希望一样。大家不要有后顾之忧,疾病并不可怕。

面对疫情,信心比药物还重要。陆俊正在康复的消息,在同济医院近400人的急诊医护群里引起广泛关注,大家都感到很振奋。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 张雷: 陆俊医生工作认真负责,个性又比较好,是一个暖男,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大白”。写的就是“大白加油、大白早日康复、大白早日回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战斗”。在这样的紧急事件里面你当然会恐惧,但是恐惧完了以后我们应该做什么,首先应该树立一个信心,这个可以说是战胜所有一切的一个良药。

1月29日,陆俊从武汉金银滩医院转回同济医院的内科病房,继续肺部功能的恢复治疗。他的妻子每次送饭时都不忘透过玻璃窗看一看门那头的爱人。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医生 陆俊: 经过这一次以后,我更加自信了,更无畏了。如果有机会,当然还是会像同事一样穿上这个防护服,投入到一线的这个救治当中。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护士长 郑佳: 他能够尽快地恢复,意味着我们有更大的信心,就像我们医院一样的,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共同战胜这个病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