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17日至6月10日,中国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白区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党在白区(即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方针和策略问题。会议上对白区工作中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进行了批评,并强调了在复杂环境中坚持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
需要注意的是,同年稍晚些时候,即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陕北洛川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洛川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全国抗战开始后的全面抗战路线及军事问题。这两次会议虽然都在1937年召开,但议题和背景有所不同。
1937年5月17日至6月1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根据白区工作长期斗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
A. 延安工作会议
B.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白区工作会议
D. 瓦窑堡会议
C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工作的策略方针,即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进行清党反共,实施白色恐怖。由于中共中央出现“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错误,使党在白区的工作遇到很大挫折。1935年遵义会议认真总结白区工作的经验教训,转变党领导白区工作的方式。1937年5—6月在延安召开了白区工作会议全面论述了党的白区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和策略原则。是由“左”的错误向正确路线转变的重要标志。1940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论政策》的党内指示终于得出白区工作十六字的正确方针。
扩展知识
西安事变后,在中国革命进程和国共两党关系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关头,在全国性抗日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夜,为了使全党明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任务以及党的政策、策略,做好迎接重大转变的思想准备,中共中央于1937年5月至6月,先后在延安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即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当时称苏区代表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会议。
下一篇:《以法之名》,太敢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