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米粒妈
来源丨米粒妈频道
ID丨MilimaPinDao
01.
最近大家都在看什么剧?说真的,我被最近看的一部国产剧,给吓到了。
在一众青春纯爱、古偶虐恋、家长里短、悬疑惊悚的题材中,这部剧却不走寻常路,真实得让人头皮发麻。
没有流量明星加持,也没有耸人听闻的噱头,这部剧叫做《无尽的尽头》,主要讲述的是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案子。
这部剧把一个非常敏感,却又急需重视的“未成年人犯罪”题材搬上了银幕。
每一个案件都像是从社会新闻里“搬”出来的真实故事,剧中桩桩件件的“孩子事”,背后却是各种家庭、社会问题的缩影,这些涉案的孩子背后,彼此拉扯的成年人没有人敢说自己是“无辜”的。
相关题材的电视剧,我也看过不少,但是像这部剧尺度这么大、这么敢拍的,还是第一次。
剧集全凭着对未成年人犯罪背后原生家庭问题的深刻剖析,让人看得脊背发凉。
比如第一个案例,通过寥寥几个镜头,就把少年恶魔的形象勾勒出来。
因为怀疑自己的同桌张文轩跟老师打小报告,于是初中生李晖找来了15岁的小混混黄家旺和另一名同伙陈小斌,一起把张文轩逼到烂尾楼的楼顶上,准备“教训教训”他。
对他拳打脚踢地暴力虐待,把他打得面目全非,嘴里还不停地辱骂着,反复折磨虐待了几个小时,甚至还在他身上撒尿来羞辱,还用手机拍下了视频,威胁张文轩要转发给别人。
就在张文轩濒临崩溃的时候,黄家旺仍然口出恶言,一直不停地辱骂、刺激他,最终导致张文轩不堪折辱,从烂尾楼上一跃而下。
主办这件案子的检察官林之桃,通过反复寻找线索,终于还原了霸凌者陈小斌手机里被删除的视频。
视频里,黄家旺不断用“你跳楼,我就放过你”这样的说法来逼迫张文轩跳楼。
更令人发指的是,当时张文轩跳楼后,并没有直接死亡,李晖曾经两次拨打了120,试图救一下张文轩。
但是黄家旺说:“张文轩死了,这事儿才好了结。”就这样,李晖也放弃了施救。
而这,也证明了黄家旺他们就是主观意愿要让张文轩死。
这一幕,让米粒妈瞬间想到了河北邯郸那个被三名同学霸凌致死的少年。
可怜的男孩遭受了三名与他无冤无仇的同学非人般的虐待,最终惨遭杀害,
三个可怕的恶魔,长时间霸凌同校同学,他们不仅谋财,还害命,把同学杀害之后,埋到了一个蔬菜大棚里。
更可怕的是,被害的学生在尸检中发现喉咙里有土。如果他在被埋之前就殒命了,是不会呼吸的,土也进不了喉咙。
之所以有土,很可能是因为他被埋时还有意识。他是被活埋的,在那暗无天日的地底下,他一个人在痛苦和绝望中一点点感受自己的死亡……
而这几个凶手,在杀了人之后,居然还心安理得地躺在床上玩游戏,第二天更是若无其事地去上学。
那几个孩子才十几岁啊,本是天真无邪的年纪,怎么能坏到这种地步?
事情发生之后,警察带着受害者的家属找到了凶手的父母,可凶手家人却拒绝调查,甚至还不让警察问话,怕吓到他们家孩子。
有这样是非不分、溺爱孩子的父母,会养出自私无情漠视生命的孩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02.
而且凡是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案件,量刑也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
那起轰动全国的邯郸三初中生杀人案,最后的判决结果是,主犯无期徒刑,从犯12年有期徒刑,还有一人免于刑事处罚。
这样的判决结果,让很多人都迷惑不解,但在这部剧中,我们才知道,这样的量刑,都已经是检察机关顶着重重压力,做出的最顶格的判决了。
法庭上,黄家旺嚣张冷笑着说:“我都没满16岁,法律能拿我怎么样?”
最终,他只被判了8年有期徒刑。更令人窒息的是,他的父母在判决后仍然云淡风轻地说:“八年而已,就当换个地方上学。”
从父母的态度中,就足以见得黄家旺的堕落,一定是必然的。
他的父亲常年出轨,母亲沉迷麻将,对他丝毫不上心,只是一味用奢侈品和零花钱来填补亲情空缺。
当他第一次偷窃、第一次打架的时候,父母不仅没有重视,反而掏出了“孩子还小”的借口,掩盖自己的失职。
这种“物质富养+精神弃养”的模式,让孩子在扭曲的价值观中成长为“空心人”,也成为了无视法律的恶童。
面对这样的“天生坏种”,法律的“无奈”显得格外刺眼,这部剧也是毫不遮掩地把这种“无奈”摊开在大众面前。
在看守所里,黄家旺依然横行霸道,被关禁闭时,监狱管教想用泡面试图拉近关系来慢慢感化他,可没想到,他却变本加厉地挑衅说:“一碗泡面就想收小弟啊,装啥呢……不乐意你打我呀”。
到了法庭上,检察官林之桃明明知道黄家旺几乎已经是“无药可救”,却只能在法律框架内量刑,最终他也只是被判处八年有期徒刑。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设立的初衷,有一部分是为了再给走上歧路的孩子一次机会,但这把双刃剑,同时也一并保护了那些黑化了的恶童。
还记得2019年,大连10岁女孩淇淇被13岁男孩小蔡杀害的案件吗?
当时,13岁的小蔡以需要人帮忙拿东西为由,将善良的淇淇骗到了他的家里。
我们不知道,小蔡到底对淇淇实施了怎样的侵害,只知道,当天晚上,淇淇紧闭双眼,躺在了小区的绿化带里。
身上是一个又一个刀口,浑身是血,裤子也被褪到了膝盖处,任凭父母如何哭喊,她也再无法睁开那双灵动的眼睛。
而这个时候,小蔡在做什么?
犯罪后他还若无其事地跑到淇淇父母水果店打探情况,甚至在聊天群里询问自己虚岁14有没有法律责任。
诱骗、侵害、谋杀、抛尸,还顾得上对照法律。
他明知道自己在违法犯罪,更知道这是一件恶行。
却展现了老练的作案手法,强大的心理素质,这不像是13岁的孩子,而像是31岁的杀手。
03.
之所以说这部剧的尺度大,也是因为,它勇敢地披露出法律对待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矛盾与不完善。
也把更多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问题暴露出来。
随着网络的发达,孩子们能随时接触到各种信息,社会上的各种暴力事件,学校里的校园霸凌、网络暴力,这些都是小孩子可以在手机上看到的。
有的孩子看到的是暴力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和痛苦,从而更加有同理心去抵制这些暴力行为。
而有的孩子则是有样学样,认为暴力是可以解决问题和释放内心不满的途径,这导致了一些小孩儿的行为都非常极端。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外界的引导。
大连10岁女孩被杀害一案中,明明真相已经不能够再清晰,男孩的父母仍没有一声道歉,甚至几次开庭都从未出面。
他们狡辩、为孩子开脱,把年龄当做金钟罩,软硬不吃。全然不顾受害者的父母失去骨肉的悲痛,更别提有一丝愧疚了。
当那些作恶的孩子,第一次萌生出恶的想法,或第一次有恶的行为时,父母的做法和教育方式已经决定了他们的一生。
这些父母觉得:没关系,他还只是个孩子。
可恰恰就是这种想法,给了孩子作恶的底气,让他们会一步步探索恶的边界,直至犯下令人发指的恶行。
但电视剧也没有一味“甩锅”给原生家庭,而是通过一桩桩一件件的案例告诉观众,我们还有“强制报告制度”,也有“亲职教育”和“社会支持系统”,极力在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侵害。
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与捍卫社会公平之间,法律有时只能在矛盾中寻找平衡,而这种脆弱的平衡,注定伴随着无数争议。
这部剧的价值,不在于给出标准答案,而在于撕开那层“家丑不可外扬”的面纱。
当镜头掠过未管所教室墙上的标语“救一个孩子,就是救一个未来”时,你会发现,这部剧最重要的部分,已经不是如何判决了。
在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的当下,这种直面矛盾的勇气,或许比完美的答案更为重要。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