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祝希娟
以下为采访摘要
银幕背后的时代记忆
1962年,《大众电影》杂志创办中国第一个电影奖百花奖,评奖对象是1960至1961年期间出品的各类影片,依照观众喜好,投票选出,在那个通讯不发达,仅靠寄信投票的年代,《大众电影》杂志社收到选票117939张。
由谢晋导演、祝希娟主演的电影《红色娘子军》得到观众呼声最高,拿下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配角四大奖项。年仅24岁的祝希娟一举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位影后。
△祝希娟
祝希娟:知道自己拿到奖项,我都傻了,不敢相信是真的。那是新中国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一次选最佳女演员。当时,我前面就有几个好演员,谢芳没我运气好,她的《青春之歌》是1959年上映的,没能入围这次评选。
那一年,比较出色的作品有《洪湖赤卫队》和崔嵬主演的《红旗谱》。选女演员的电影就《红色娘子军》这部比较好,但是我当时也没多想。
田川:您当时是自己一个人去北京领奖吗?
祝希娟:没有。我们组织了一个上海代表团去北京。导演们坐软卧,我们坐硬卧。
田川:您那会儿给自己准备了哪些行李?领奖的衣服、鞋、造型等等?
祝希娟:这些都没设计过。就听说北京比较凉,要带件两用衫,我也没有。谢晋导演让我去上影厂服装仓库去找,我找了一件黑色外套。
田川:领奖时候您穿了一条裙子?
祝希娟:领奖时候穿的裙子是我姐姐的,她以前是苏联专家的翻译。我没有布拉吉,我就穿了一件两用衫和工装裤去的北京。五月份的北京,天气一下就热了,我没有别的衣服,正好我姐在北京,就给我留了那套布拉吉。
△祝希娟领奖留影
田川:当时穿这身衣服就像现在穿晚礼服吧?
祝希娟:那时候已经很漂亮了,电影学院的学生都没有穿那么漂亮。
这是祝希娟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令她做梦也没想到的是,晚会进行到一半,周恩来总理竟然亲自莅临现场,还邀请她跳了当天的第一支舞。
田川:当时很多人想跟周总理跳舞吧?
祝希娟:对,我没过去,人家都争先恐后。因为电影学院的、北京人艺的演员都跟总理很熟,就我一个上海来的,我就老老实实坐在那。周总理说,我要跟今天得奖的最佳女演员跳第一支舞。谢晋导演就跟我说,快去快去。我在学校就不爱跳舞,这一跳惨了,踩了总理好几脚。
田川:您当时穿的什么鞋?你们跳的什么舞?
祝希娟:穿的是猪皮平底皮鞋,跳的是慢四步交谊舞,可以一边跳一边说话。我记得总理当时跟我说,你年轻时候要打好基础。
田川:总理说要跟您跳舞的时候,您当时什么心情?
祝希娟:我觉得自己运气太好了!跟总理跳完舞之后,我又跟陈毅同志跳了一支舞。陈毅同志跳舞最有意思,过程中我也踩了他的脚,他说没得关系,这个跳舞就是音乐散步,他把跳舞叫音乐散步。那时候他们年纪已经大了,不太可能跳华尔兹那么快的舞,就慢慢跳慢四步。
1962年,获得百花奖影后不久,让祝希娟一生引以为荣的事情再次发生。那一年,经周恩来总理提议并亲自指定的“22大电影明星”,祝希娟被选中,而且是当中资历最浅、年龄最小的一位。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
田川:周总理钦点您进入“22大电影明星”行列,当时为什么要选22个?
祝希娟:“22大电影明星”是中国第一次造“星”运动。以前,我们电影院放的是苏联的22位演员。后来,中苏关系破裂了。1962年,在北京开文艺创作会议,我们那时候还没有资格去,还都是些小年轻,当时是赵丹、张瑞芳他们去的。总理就说,放松一天,到香山去玩。在香山的时候,总理提议,能不能把那22个人换成我们自己的演员?当时大家都同意。于是就让各个电影制片厂推荐演员。那时候只有长影、八一、北影、上影四个电影制片厂,其中上影推荐的演员最多。
田川:您作为唯一一个戏剧演员,归到了上影?
祝希娟:当时上影不报我,因为我不是那的编制,我是上海青年话剧团的。总理就说,她应该要上,因为第一届百花奖得主是祝希娟,22个里你不挂她也不好。因为要老中青结合,后来我才知道我上去是把刘琼老师换下来了,总理亲自给他打电话说,你这次就让青年演员上吧。
田川:为什么必须得是22位,不能多加一位?
祝希娟:当时电影院挂的就是苏联的22个人,所以我们就要有22个人去替换。中国字很有讲究的,当时也不叫“拿下来”,而是叫“换”。其实有很多德高望重的演员,比如刘琼老师、浦克老师,长影的梁音老师,他们都很优秀。有一次梁音老师开玩笑跟我说,其实“22大”里他也应该算一个。因为他的《冰山上的来客》演得很好!就是因为22个的限制,好多人没能入选。
田川:选谁不选谁,当时怎么评判?大家会争吗?
祝希娟:当时我们演员没人知道,等照片挂出来了,人家跟我说你在“大光明”挂出来了,我才知道。
田川:您和一些名气非常大的艺术家们一起成了22大电影明星,您又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位,除了兴奋之外,压力也很大吧?
祝希娟:我从没觉得自己了不起,就八个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田川:有没有特别的待遇?
祝希娟:没有特别待遇,就是有了一个荣誉!
22大电影明星,曾为中国几代观众创作出无数经典的银幕时刻。但随着他们一个个离去,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不知道他们的名字。2012年,74岁的祝希娟萌发了为22大电影明星拍摄纪录片的想法。用了十年时间,辗转多地采访老艺术家,制作23集纪录片,第一集讲述22大电影明星诞生始末,之后每一集分别聚焦一位明星,每集时长25分钟。电影资料版权,租赁场地,拍摄器材,每一笔资金,都靠祝希娟亲自刷脸推动。更难的是与时间赛跑,22大电影明星在2012年纪录片开拍之时也只剩下10位在世,陈强和张瑞芳两位艺术家在拍摄期间相继去世。
△《永恒的星辰》
祝希娟:去年谢芳走了,今年于洋也走了,现在活着的四个人里,三个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我,现在就剩我们四个人了。
拒绝安稳 拒绝定义
的“随心人生”
祝希娟1938年出生在江西赣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后举家迁往上海。从小活泼好动,到哪儿都风风火火,男孩子气十足。1956年,祝希娟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祝希娟
田川:您父亲看到上戏的录取通知书,说了一句“我们家出了一个戏子”?
祝希娟:当时他们觉得戏子不好。
田川:您考上戏的时候跟父亲讲过吗?
祝希娟:没有,我瞒着他去考的。通知书来了我父亲才知道我报考的上戏,所以他才会说,我们家出了个戏子。
田川:听到父亲这么说,您什么感觉?
祝希娟:无所谓,我这个人什么都不往心里去。
田川:有没有想要证明给父亲看?
祝希娟:没有,我年轻时候什么都不在乎。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点随心所欲。
这一辈子,我在同辈人里是佼佼者,因为我运气好。我在戏剧学院读书的时候,成绩不好,表演只有四分,我们班上很多调干生都是剧团来的,人家都很棒。他们编的节目都是这个谈恋爱,那个谈恋爱,我不编这些东西。我做了一个小品是复习功课,把胡伟民老师笑得够呛。
我当时一年级,已经做好被甄别的准备了。不行我就再考农学院,无所谓的。
田川:您当时看过《米丘林》那部电影,被那个影响,还抱着做园艺师的梦想?
祝希娟:我准备考南京林业学院和北京林业学院,因为这两个学校学农艺。
《米丘林》那部电影里,蓝天远树,黄金色的麦浪,云影在丰饶的大地上飘动,果树满开着绚烂的花朵,到现在我还记得。
1959年,谢晋为新片《琼岛英雄花》物色女主角,戏中女主人公是一个性格泼辣,敢于反抗,自立自救的革命女性形象,寻遍各大电影厂及剧团,都没有合适的演员,直到在上海戏剧学院排练厅看见一个女学生,瞪着一双大眼睛,带着怒气,和男同学争论不休的样子,谢晋这才找到了心中的“吴琼花”。
△祝希娟在《红色娘子军》中 饰演 吴琼花
祝希娟:根本就没注意这事儿,因为我经常跟班上同学打打闹闹。有时候男同学得罪我们了,就把他骗到女生教室,把他们捆起来放到储藏室。那时候大家都叫我阿廖沙,意思就是性格不像女孩,像个男孩。
田川:吴琼花的个性和您当时的个性还是挺吻合的。
祝希娟:所以说我运气好!有这个性格碰不到谢晋导演也不行,又碰到《红色娘子军》这么好的剧本。
田川 :吴琼花这个角色,哪里最吸引您?
祝希娟:她复仇的那个劲儿。那时候谢晋导演叫我们都要写演员自传。我就假设父母都是被他打死,父亲还被活活扒了皮。父母死了以后,我被他抢回家做丫鬟,有这一段历史以后,对表演还是很有帮助的。
田川:决定您要演吴琼花之前,和谢晋导演偷偷见过两次面。那两次他都跟您交流了什么?
祝希娟:他就问我看剧本的感觉,我说这个角色太好了,不知道你选好演员了吗?他就笑。
田川:谢晋导演也没跟您透露点什么?
祝希娟:他没透露说一定用我。因为他执导的电影《女篮五号》找了个运动员来演,现在又找一个新演员,就没用上影的演员,大家都在等着看他找的新演员到底能演成什么样。谢晋导演说,他心里也忐忑不安。
我进电影厂第一天,到食堂去,人家都围过来看谢晋找了这么多年,找了个什么样的女主角。一看傻不拉几的,梳着两个大辫子。从他们演员的角度来看,觉得我们这些学生很土。
田川:那会儿上学也不允许去拍电影吧?
祝希娟:学校不借学生出去拍戏。谢导跟我说,他有办法。当时的文化部长是夏衍,夏衍一个电话打到戏剧学院说,这是重点片,学校才放我走。所以谢晋导演对我特别严格,第一次上银幕,他说不要管镜头,不要管漂不漂亮,不要管化妆,我们那时候就上点底妆,口红什么的一概不许涂。
田川 :在正式演之前,您还去海口训练了很长一段时间?
祝希娟 :一个多月的下生活。按当年娘子军的作息时间操练,我们还得穿草鞋,刚开始穿的时候脚都起泡。娘子军的服装都做好了,一人一支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领导拿盒子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驳壳枪,这个枪不是谁都能拿的。
田川:枪的重量也跟真枪是一样的?
祝希娟:那时候道具全部是真实的。我们用的就是真枪,只是没有实弹。拍戏的时候火药前面弹头改成木制的,火药打出去有火光,但是不会太伤人。现在有时候看到影视剧里用驳壳枪,都是美国打法,抗日战争时候完全不一样。
当时就想一心一意把这个角色演好,不要辜负谢晋导演对我的培养,我没想到会一举成名。
电影《红色娘子军》上映后,祝希娟塑造的红军女战士吴琼花,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银幕形象,然而,就在正当红时,祝希娟却选择离开大银幕,回归戏剧舞台。
祝希娟:拍完电影回来,电影厂调取了我的档案,我说我不去,我还年轻在舞台上再锻炼锻炼。我知道自己的表演不是那么不得了,演一个主角很不错了。
我回到戏剧学院以后,一心一意表演话剧《无事生非》。演《无事生非》也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这是一部外国戏。在学校里我从来没演过外国戏,也从来没演过古装戏,那会儿我见到学校教务长就问他,我为什么不能参加《桃花扇》的排练?教务长说,你做不到婀娜袖中藏。
田川:您饰演的《无事生非》女主角特别漂亮!您当时看到这个造型,也被惊艳到了?
△祝希娟在话剧《无事生非》中 饰演 佩特莉丝
祝希娟:所有人都没想到我在舞台上这么漂亮!
田川:您为什么一直都说自己不漂亮呢?
祝希娟:人家都说我不漂亮,那就不漂亮吧,我不在乎这些东西。
田川:小时候,尤其是女孩子,可能还是会在意别人的评判吧?尤其像您,还要上台演出。
祝希娟:要不说为什么人家叫我阿廖沙,我就是大大咧咧的男孩子气。我们导演说,这造型照不错,很漂亮,后来我们宣传部长看,叶剑英元帅也带着全家都来看这个女主角。后来我们宣传部长说了,你平时要是像舞台上那么漂亮就好了。
田川:这话很打击人吧?
祝希娟:生活里无所谓的,在舞台上好看就行了。
田川:您参演《无事生非》,是在拍完《红色娘子军》,还没得影后那段时间?
祝希娟:拍完《红色娘子军》以后,上海市领导和戏剧学院领导就觉得,她刚演了工农兵,让她再演一个外国角色,这样就能证明,这个演员演什么都行。可是对我来说,压力又太大了,每天早上就开始练习跳宫廷舞,你知道那时候我穿高跟鞋穿到脚都发烫,回到家就把脚泡在冷水里。
田川:对您来讲,从工农兵到玩世不恭的大小姐,这样的角色转变是不是您内心想寻找突破的一种方式?
祝希娟 :对,我觉得我跟女主角佩特莉丝有很相近的地方。
田川:相通点是什么?
祝希娟:高傲!那时候叫我演爱情,我不演,朱端钧老师就说“高傲的女郎”。其实我也不是高傲,只是不喜欢的东西别加给我,我不愿意接受。这一点正好跟佩特莉丝很接近,她也是很高傲,虽然爱着贝尼迪克,她也不说出来。莎士比亚的戏剧写得真的很不错,我和焦晃也演得不错。
△(左一)祝希娟 话剧《无事生非》剧照
祝希娟:这部戏是苏联专家在上海戏剧学院教学的,在北京是人艺的演员去演的。之后,由我们实验话剧团接过来演。我后来发现人艺的佩特莉丝没我漂亮,我就放心了,至少我比她年轻,这点让我很有信心。当时焦晃也很帅,后来人家说我们实验话剧团演的这场比人艺那场好看,因为人漂亮、年轻也充满活力。
田川:回过头来看,您演了这部话剧之后,又拿了百花奖影后的荣誉,有了这些加持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祝希娟:对!那时候领导一天到晚找我们谈话,强调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八个字儿我记了一辈子,几乎成了我的座右铭。
制作人:张燕
编导:李晗
编辑:Gy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