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有一座最为低调的城市,那便是普洱。这里的美食仿佛是被隐藏的宝藏,好吃到让人不敢想象。走在普洱的街头,那股独特的香味便扑面而来。糯香竹筒饭,用鲜嫩的竹筒包裹着香甜的米饭,一口下去,竹筒的清香与米饭的软糯完美融合。还有那酸辣爽口的撒撇,牛苦水搭配各种香料,刺激着味蕾,却又让人欲罢不能。香茅草烤鱼,经过香茅草的熏烤,鱼肉鲜嫩多汁,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普洱的美食,无需华丽的包装,只需用心去品味,便能感受到那最纯粹的美味,让人流连忘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晓洋
说起去云南避暑,谁还没被大理、丽江这些“初代网红”刷过屏?近几年,建水、芒市、保山等小城也成了流量新贵。翻开云南地图,估计就剩下东北角的昭通还没有爆火。
不够“网红”的昭通,却是一座适合躲避暑热的宝藏城市。它藏在乌蒙山脉的怀抱里,任金沙江流过,静静嵌在滇川黔三省交界处。踏入盛夏七月,这里晚上睡觉还得盖个薄被。当风从山里江边吹来的时候,酒店的空调更像是一种装饰,不一定用得着。
比这“天然空调城”更有名的,恐怕是当地的美食。无论是爱吃肉的,还是喜吃素的,来了估计都会吃到扶墙走。人少好吃不贵,说的正是昭通。
昭通的夏天是什么感觉?大概就是自带顶配新风系统的全天候空调房。
以前云南人喜欢把昆明叫“春城”,叫昭通“秋城”。如今,“春城”的名声越发响亮,“秋城”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名气可以冷热交替,凉爽从没离开过昭通。
这里的“凉”,不是那种阴冷山城的潮湿,而是舒坦得刚刚好的凉爽。风从山谷里吹下来,带着江水的气息,把整座城市温柔地包裹住。
这座位于滇东北的城市,四周是重岩叠嶂的乌蒙山,山间有金沙江、牛栏江、横江等大江小河穿过,形成纯天然的“水冷空调”。加上平均海拔接近1900米,地势高差大,夏天最热的时候,气温也不过二十多摄氏度,平均湿度约在70%。
尽管温湿度适宜,但这里至今名声还不及“凉都”六盘水,也常年缺席“最佳避暑胜地”的榜单。但在邻近的川渝人民心里,昭通早已是一座口耳相传的宝藏避暑地。
入夏后,重庆、宜宾、泸州等地的老人会一波接一波地去过夏天。有人在望海楼公园跳起广场舞,有人在凤凰山晨练观鸟,还有的干脆买下城边小户型,每年带着孙子避暑三个月。
别以为昭通只是银发族的避暑天堂,这里同样藏着让年轻人兴奋得哇哇叫的秘境。
如果你肯从市区往外走得再远一点,会遇见一座魔幻的小县城:盐津县。名字听着温吞,长相却很“凶猛”。它被大山夹在中间,最窄处只有30米,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城市”。
整座县城沿着金沙江修建,七彩斑斓的吊脚楼贴着崖壁排开,火车穿楼过,下坡路陡到让新手司机心跳加速。论气质,这里可以说是一座微缩版山城。
如果说盐津是山水之间劈开的一道窄缝,那永善县就是贴着江水舒展开来的山城画卷。受典型的山区气候影响,永善夏无酷暑,温润有致,有“小春城”的美誉。路不宽,风景却足够辽阔。
沿着213国道到细沙乡,那里有千年楠木松杉、数万亩筇竹林,森林覆盖率超过60%,每一口呼吸都清新舒畅。夏天刚好也是苗族花山节,姑娘小伙穿上节日盛装,在马楠乡的万亩草场上斗牛走马,别有一番壮阔。
很多人也许还没去过永善,却与它打过交道。永善与四川的大凉山一江之隔,溪洛渡水电站横跨江面,形成“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奇观。这是世界第三大、中国第二大的水电站,左岸主要向浙江送电,右岸主要向广东送电1。昭通不仅自己凉快,还给别人家撑起开空调的底气。
无论是昭通市区,还是下辖的县城,夏日里空气凉得自然,节奏慢得刚好。只要来过一次,就会记住这里带着松弛感的山风。
昭通的温度是宜人的,而美食更是讲究的。清晨空气微凉,直到“早餐三件套”饵块、油糕、稀豆粉的热气升起来,才把凉意慢慢带走。
你很难给昭通贴上某种“滇味”标签,只因这里正是滇、黔、川三省美食文化的交融地带。贵州六盘水羊肉粉路过,昭通人把粉换成云南人更熟悉的米线,做出羊肉米线;四川宜宾燃面本是素面,在盐津搭配上炸完再焖的猪肉丁,组成熏肉燃面出道;昆明的小锅米线以红油为特色,到了昭通镇雄则被换成偏贵州风味的酸汤。
一碗米线下肚,酸辣适口,汤浓肉香。你很难说它属于哪个省,但它确确实实只属于这座云贵川交界的小城。北上广贵到飞起的云贵川融合bistro,在昭通随便一家早餐小店,花上十来块就能体验得到。
昭通美食里最出名的是小串,毕竟纪录片《人生一串》夸它是“烧烤的艺术”。夜晚最常见的画面,是一张矮桌、几把小凳、十几串烤得滋滋冒油的牛肉小串。本地人管小串烧烤叫“把把烧”,师傅一手抓着十多个牛肉小串在炭炉上翻转,客人也是三十串、五十串那样下单。
这些小串烤之前得先在卤汤里浸泡入味,猛火快烤至六七成熟,再撒上干辣椒粉。牛肉小串渗着卤香、牛肠包葱很攒劲,一串接一串,根本停不下来。
昭通人还特别会吃洋芋。在昭通的大街小巷里,几乎随处可见炸洋芋(即土豆)的小摊。别的地方有一人小火锅,昭通则一人大油锅炸洋芋。这油锅边上还平伸出一截,方便热乎乎的土豆沥油。就算是平平无奇的烧洋芋,类似烤地瓜的做法,昭通人也能整出八九种调料,比连锁火锅调料台还丰富。
昭通是云南洋芋主产区之一,流传着“无洋芋不成菜”的说法。当地大厨能用洋芋做成热菜、汤蒸菜、凉菜、小吃、主食等菜品,摆出一整桌“洋芋全席”。这里还有中国第一条“土豆米”生产线,能将土豆淀粉链重塑成一粒粒金黄米状,吃起来像饭,香气却是土豆本尊。
炸洋芋、烧烤吃多了,怕上火?不用怕,昭通还有超级养生的天麻。作为全国野生天麻核心产区之一,昭通天麻肥厚、饱满,特别是彝良小草坝的天麻,是昭通天麻的代表。天麻炖鸡是家家户户的老方子,说是头痛的克星。加上火腿和各种药材,慢炖一会儿,汤色金黄,喝一碗舒坦得想添第二碗。
游客们避暑之余,还能到周边农家乐摘果子,车厘子、琵琶、李子、桃子都是夏日主打。等到秋天来临,街边的果摊开始铺满昭通苹果。这里是全国重要的高原苹果产地之一,市区甚至专门立了座大大的红苹果雕塑,成了城市地标。
除了长得周正的大苹果,昭通丑苹果也非常出名。它种在高原坡地上,不打蜡、不套袋,外皮斑驳却藏着晶莹的糖心,一口咬下去,脆甜汁多,有点凉意,有点野。
在大城市的超市里,苹果一个就要五六块。这价钱在昭通能买到一大袋苹果。许多本地人秋天都会到果园买上好几箱,搁在阳台上,能一直吃到初冬。
昭通的凉,不只藏在风里、水里、美食里,也藏在风景深处。
从昭阳城区往西开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大山包。初听名字平平无奇,像是随手一画的地名,其实是藏在乌蒙山褶皱里的一块秘境高地,海拔高达3000米,湿地和云海交错。
夏天,草甸绿得浓烈,牛羊点缀其间,像极了Windows的经典桌面图。冬天,飞雪浪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从青藏高原飞来过冬,给苍莽山野增添不少生趣。
大山包里最出片的,要数鸡公山玄武岩大峡谷。这条峡谷垂直落差超过2600米,山脊如刃,绝壁如削。站在“玻璃跳台”上往下看,是万丈深渊;往远望,是云海浮动、山影层叠。看着这般人间仙境,心慢慢就沉静下来了。
山景云海之外,还有飞瀑成群。黄连河瀑布群位于大关县东南,汇聚47条大小瀑布。最壮观的是“情郎瀑”,落差高达142米,宛如白练,从山崖一泻而下。行走在瀑布之间,不自觉就把暑气抛洒在山林之间。
穿过神奇的山水,你还会发现雄浑的历史场景。豆沙关古镇是盐津县的门户,保存着秦代五尺道遗迹和明清古建筑群。站在古镇边上仰望,能看到“僰(bó)人悬棺”遗迹。峭壁间走一趟,仿佛能听到回荡千年的马蹄声,凛冽的冷风与古镇里的生活细节一同带人穿越回历史现场。
在昭通,茫茫山野与人间烟火之间穿梭不过是一两个小时的车程。
从山里回来,幸运的话能赶上彝族集市。附近的寨民卖着手工编的竹篮、农家种的蔬果和自制的辣椒粉等,孩子们围在羊肉摊边舔手指。方言与普通话交错,菜篮子与手机同框,在那里,你不会觉得自己是个游客,而是“刚好回来了一趟”的朋友。
在这个气温越来越高、各地文旅越来越卷的夏天,昭通也许是那个最被低估的名字。你可以在这儿过一个不开空调的夏天、吃一顿扶墙走的宵夜、走一条踩着历史回音的古道,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