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报道,美日澳三国宣布建立稀土供应链,矛头直指中国掌控的关键矿产主导地位。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最近在华盛顿搞了个阵仗不小的聚会。这四个国家签了个备忘录,核心目标说白了就是要联合起来,试图打破中国在稀土领域近乎垄断的地位。这事绝非心血来潮。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文件泄露了关键信息,他们将35种矿产列为“关键矿产”,其中包含了所有重要稀土元素,中国在这些矿产的全球供应链中要么稳坐主导,要么扮演着无法绕开的角色。
中国对全球稀土格局的巨变洞若观火。就在四国签字的档口,中国自然资源部和工信部联手扔出重磅消息:2024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比上年猛增7.2%。别小看这个数据增长——这是过去29年里年度配额增幅最大的一次!回顾中国实行稀土开采总量指标制度以来,以往每年的指标增量顶多在10%左右浮动,而这次调整直接打破历史纪录。这背后是战略主导权的巩固:中国的开采和冶炼配额占据世界绝对大头,相当于其他国家根本无法通过单纯扩产来挑战中国的地位,全球稀土市场的方向盘始终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稀土(资料图)
美国盟友们的现状给四国计划泼了一大盆冷水。澳大利亚想挑战中国稀土的根基就暴露无遗——莱纳斯公司经营的稀土工厂麻烦不断。马来西亚社区抗议他们工厂的废料处理问题,环保纠纷始终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更别说工厂里至关重要的“水焙烧”技术根本就没获得中国的专利授权!美国国内的稀土矿场芒廷帕斯情况也不妙,它大部分开采出的稀土精矿只能千里迢迢运到中国进行分离提纯加工。美国能源部去年的一份报告说得很直白:在美国本土处理这些精矿,成本会是中国企业的两倍以上。
稀土之争绝非挖矿挖得快就能赢,核心命门捏在高难度提纯技术手里。中国拥有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最顶尖的稀土分离提纯专利技术。西方公司要是想自己处理稀土精矿,几乎必然碰到中国布下的专利墙。现实很骨感:全球近97%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在中国手上运转。这意味着啥?即使澳大利亚挖出再多矿石,美国资本再怎么砸钱投入,那些挖出来的稀土原料,最终绝大多数依然要万里迢迢运抵中国工厂的车间里被处理成有用之材。
稀土(资料图)
四国联手对中国的稀土反击大动作,其实是中国战略工具箱开启的开关。中国不仅手握调整产量配额的大牌,还有更大一张底牌:《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承诺的稀土出口管理特殊条款已到期终止。这一招让中国在规范稀土出口上拥有了更充分自主权。这可不是虚张声势,早在2010年,中国通过暂时限制稀土出口引发国际市场价格暴涨,日本企业被迫高价抢购。
华盛顿几个文件的热闹签字仪式过后,西方业界才真正醒悟中国稀土的力量到底从何而来——那就是“从矿山到磁铁”的完整产业链。开采配额控制源头产出,巨量指标保证全球供给依赖中国调配;严苛环保规则提高了国际玩家入局的门槛和成本;庞大的冶炼分离和深加工能力构成天然垄断的护城河。美国阿达马斯商情公司的数据揭示了一个难以逾越的现实:中国企业生产关键稀土永磁材料的成本,相比竞争对手至少能便宜30%-40%。澳大利亚工业部估算更令他们心凉:想在本土建立起与中国相匹敌的重稀土冶炼分离能力?这需要的成本投入和需要消耗的时间可能长达十五年以上。当西方还在争论能否建立本土稀土加工线时,他们发现中国更新的《中国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技术目录》里,关键稀土冶炼提纯技术的条目又悄然多了几个条目。
稀土(资料图)
全球稀土博弈这张牌桌上,筹码并不平衡——西方在追赶稀土自主的路上艰难跋涉,而中国,早已稳稳占据关键高地。这场围绕“工业维生素”的战略博弈,每一步棋落下去都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