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守护中国的能源咽喉
创始人
2025-07-02 17:22:33
0

请你提供相关内容呀,没有具体的“以下内容”,我无法准确进行创作呢。你可以详细说说关于守护中国能源咽喉的相关信息、事例、人物等,这样我就能写出精彩的 200 字描述啦。


6月25日,中国海油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


这个6月,并不平凡,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以及美国的卷入,让霍尔木兹海峡的波涛暗藏危机。


伊朗扬言封锁这条全球20%石油(每日约2090万桶)的咽喉通道。早在2019年的一次秘密演习中,伊朗就成功测试了“智能水雷”系统,能精准锁定特定船只,避开己方油轮。这一技术细节从未公开,却让海峡封锁威胁更加可信。


封锁如果实施,将推高油价至每桶100美元以上。而伊朗约90%的石油出口流向中国。


历史总是一再重演。1973年10月7日,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爆发,伊拉克宣布将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的股份收归国有。这是OPEC石油禁运和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导火索。


此举让美国措手不及,油价从每桶3美元飙升至近12美元,迫使美国加强了对波斯湾的军事部署,如在巴林建立第五舰队,才最终巩固了其通过能源控制全球霸权的战略布局。


这是波斯湾国家在能源控制上的觉醒,他们意识到,手中握着的不仅是石油,更是全球经济命脉。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23年石油消费量达7.56亿吨,天然气消费量约3900亿立方米,其中约70%的石油和40%的天然气依赖进口,高度暴露于国际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 尤其在南海,马六甲海峡承载了中国75%的石油进口,这一“能源咽喉”一旦受阻,将直接威胁国家经济与军事运行。 


为摆脱这一战略瓶颈,中国在海洋科技上持续发力,深海水下滑翔机、LNG运输船和“深海一号”能源站等技术突破,都是为了守住能源自给的“生命线”。


南海蕴藏约19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和110亿桶石油的已探明储量,另有未探明资源潜力巨大,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40%。 “深海一号”大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2025年6月全面投产后年产气量达45亿立方米,相当于海南省2023年天然气消耗量的1.67倍。


霍尔木兹波涛涌,南海气田风浪平。 


时间倒回2014年8月18日,夜幕下的中国南海,橘黄色的火焰从“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的燃烧臂喷薄而出,照亮了漆黑的海面。


这不是普通的火光,而是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里程碑——“深海一号”大气田的发现。这片位于海南岛东南150公里、琼东南盆地陵水17-2区块的超深水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井深超过4000米。这是中国首个自主勘探开发的超深水大气田,也是打开南海深海能源宝藏的一把金钥匙。


然而,这片宝藏并非唾手可得。深海1500米的极端环境,复杂的地质构造,高温高压的挑战,以及此前中国在超深水领域的技术空白,让“深海一号”的开发充满了悬念:中国能否突破世界级难题,自主掌握深海油气开发技术?这一气田的成功开发,又将如何改变国家的能源格局?


深海的“无人区”


在全球油气勘探的版图上,深水(水深超过300米)和超深水(水深超过1500米)是资源开发的“无人区”。全球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其中40%来自深水,而超深水更是技术与勇气的试炼场。


海面下每增加一米水深,压力、温度、洋流等条件的变化呈几何级数增长,开发难度成倍递增。国际上,仅少数几家石油巨头掌握超深水开发技术,而中国在2014年之前,海上油气开发主要集中在300米以内的浅水区,超深水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2006年,中国海油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钻探第一口深水井,验证了南海深水油气的潜力。然而,2012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国外合作伙伴因储量规模和经济性问题退出,留下中国海油独自面对这片未知的深海。


“深海一号”气田的发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技术可依,中国海油能否在这片“无人区”闯出一条路?


“深海一号”气田的开发面临三大世界级难题:深水、高温、高压。气田位于欧亚、太平洋和印澳三大板块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地层温度高达138摄氏度,压力超过69兆帕,相当于家用高压锅的1000倍。钻井作业需应对超深水、高温高压、极端天气等挑战,而中国此前从未自主设计和建造过1500米级深水油气处理装备。


35岁的李达,担任“深海一号”项目副经理兼浮体负责人,带领团队从零开始。2014年10月,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建造一座带储油功能的半潜式生产平台,采用“保温瓶内胆”原理,将凝析油存储在立柱内。这一设计在全球尚无先例,连国外同行都未尝试过。业界一片哗然,但李达和团队坚信,这是破解深海开发经济性难题的唯一出路。


“深海一号”能源站的奇迹


要开发“深海一号”气田,核心装备是“深海一号”能源站——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它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总重量超过5万吨,最大排水量达11万吨,高度约120米


更令人震撼的是建造速度。国际同类半潜式平台从决策到投产平均需38.4个月,而“深海一号”能源站仅用20多个月,创下全球最短纪录。2021年1月,这座“海上巨无霸”从山东烟台出发,穿越渤海、黄海、东海和台湾海峡,历时18天、航行1600海里,抵达海南陵水海域,完成1500米深水的多点永久系泊。


能源站的设计和建造包含3项世界首创技术:半潜平台立柱储油,最大储油量近2万立方米;世界跨度最大的桁架式组块;陆上船坞内湿式半坐墩大合龙技术。此外,还应用了13项国内首创技术,包括1500米级水深聚酯缆锚泊系统和30年不回坞检修的浮体结构疲劳设计。这些创新不仅填补了中国在超深水领域的技术空白,还将关键设备自主化率从33%提升至80%。


“深海一号”能源站的诞生,是无数中国海油人日夜奋战的结晶。开发团队数千人轮班作业,攻克了高温高压井下安全、深水流动性保障、乙二醇回收系统调试等一系列难题。


项目总经理尤学刚回忆:“我们没有经验可借鉴,每一步都在试错和突破中前行。”


2021年6月25日,当水下机器人开启1500米深水下的油气阀门,火炬点燃的那一刻,团队成员蒋东雷在办公室激动地鼓掌,但短暂的喜悦后,他又投入到新的挑战中。蒋东雷和团队正在研发1500米级国产深水水下采油树。他预计,在2026年,1500米深水水下采油树的国产化率将达到85%。


“四星连珠”的创新模式


“深海一号”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100亿立方米,凝析油超过100万立方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主力气田。


然而,中国海油并未止步。2015年,陵水25-1气田被发现,探明储量超500亿立方米,距离“深海一号”能源站约70公里。为最大化利用现有设施,中国海油创新提出“深浅结合”开发模式,将陵水25-1气田作为“深海一号”二期工程,采用“水下生产系统+浅水导管架平台+深水半潜式平台远程操控系统”的全新模式。


二期工程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地层温度高达138摄氏度,压力超过69兆帕。项目部署12口深水气井,新增1座导管架平台、1套水下生产系统、5条海底管道和4条脐带缆,构建起地理跨度超170公里、水深跨度超1500米的超大规模生产设施集群。


二期工程攻克了7项世界首创技术,包括全球首套千米级深水自动发球管汇,以及脐带缆光连接器、海洋平台透平发电机等国产化装备。2023年6月,115.5公里的海底长输管道完工,这是中国最长的深水油气混输管道,用钢量超过了“鸟巢”。2024年2月,综合处理平台上部组块完成海上吊装,形成海南海域首个“四星连珠”天然气生产集群。


2024年6月24日,“深海一号”二期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为海洋工程领域唯一的一等奖项目。9月27日,二期项目全面投产,至此,“深海一号”气田23口水下气井全部运行,最高日产能达1500万立方米,年产气量超过45亿立方米,相当于海南省2023年天然气消耗量的1.67倍。


能源安全的“定海神针”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能源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然而,国内天然气储量有限,长期依赖进口。“深海一号”气田的开发,显著提升了中国能源自给率。气田年供气量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并通过香港、三亚、珠海等陆岸终端,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为华南地区提供稳定清洁能源。


此外,“深海一号”带动了周边气田开发,形成气田群,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天然气管网,助力建设“南海万亿大气区”。预计到2025年,南海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三盆地天然气探明储量将达1万亿立方米,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助力“双碳”目标。


“深海一号”项目填补了中国在超深水油气开发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形成了完整的深水钻完井、勘探开发和运维技术体系。项目攻克的深水高温高压钻完井技术、1500米级水深聚酯缆锚泊系统等,使中国跻身全球少数能自主开发超深水气田的国家行列,为后续深海油气开发提供了“中国方案”。


更重要的是,项目推动了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链升级。从“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到“深海一号”能源站,中国海油打造了以“海洋石油201”“海洋石油720”等为核心的“深水舰队”,实现了关键装备国产化。这不仅降低了开发成本,还增强了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深海一号”气田的开发带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经济发展。清洁天然气的稳定供应,支持了区域工业和民生用能需求,促进了能源结构优化。同时,项目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海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注入了新动能。


2025年6月25日,“深海一号”迎来投产四周年,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成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气田。这片1500米深海下的能源宝藏,不仅点燃了清洁能源的火炬,也点燃了中国海洋石油人的信念。从无到有,从浅水到超深水,中国海油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然而,深海的征途远未结束。南海还有更广阔的海域、更深的未知等待探索。“深海一号”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信念的胜利。它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挑战“无人区”,中国就能在深蓝的舞台上,守住经济命脉,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心智观察所,作者:心智观察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德国为什么没有诞生广告巨头? 德国在广告领域未能诞生巨头,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德国以严谨、务实的工业文化著称,其企业更注重产品质...
北影+上影双肯定,他却说AI也... 这位创作者可谓独具慧眼。北影与上影的双重肯定,无疑是对其才华的高度认可。然而,他却能保持清醒的认知,...
一味追求遥遥领先,多半是病了 一味追求遥遥领先,多半是病了。当人们过度痴迷于超越他人,将领先视为唯一目标时,往往会陷入焦虑与浮躁。...
福州鼓岭上榜全国避暑旅游路线 福州鼓岭成功上榜全国避暑旅游路线,着实令人欣喜。鼓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nestled in th...
公募基金把脉A股2025年下半... 2025年下半年已至,公募机构如何研判未来A股市场走势?投资主线又聚焦于哪些领域? 澎湃新闻记者搜集...
原创 艾... 北京时间7月3日消息,来自名记Shams的报道称,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在度过48小时澄清期后,完全自由...
新一代互联网基础协议(SRv6... IT之家 7 月 2 日消息,国际互联网标准组织 IETF 于 7 月 1 日发布新一代互联网基础协...
哪吒汽车预招募意向投资人,但想... 哪吒汽车预招募意向投资人,这一举措看似充满机遇,实则盘活起来并不容易。哪吒汽车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崭露...
家里真有矿,我也不敢报这个专业 “家里真有矿,我也不敢报这个专业”,这背后或许蕴含着诸多考量。一些专业看似热门且“前景光明”,但实际...
探访省级儿童友好社区 感受“童... 近日,我有幸探访了省级儿童友好社区,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对儿童的关爱与呵护。踏入社区,色彩斑斓的...
疗愈经济兴起 鸟咖成为年轻人社... 随着疗愈经济的兴起,一种全新的社交场所悄然诞生,那便是“鸟咖”。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年轻人渴望寻找一...
福州棚屋区改造25周年摄影展开... 福州棚屋区改造 25 周年摄影展盛大开展啦!此次展览将持续整整 1 个月,为人们呈现 25 年来福州...
“鼓楼喊您来吃饭”活动7月3日... “鼓楼喊您来吃饭”活动于 7 月 3 日盛大开启啦!鼓楼,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如今化身为美食的召唤者...
全市工会投入2500万元送清凉 全市工会在炎炎夏日展现出了对劳动者的关爱与关怀。投入 2500 万元开展“送清凉”活动,这一举措犹如...
弘扬船政文化 构筑精神家园 两... 船政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精神的传承。两岸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开展学术交流,旨...
纪念沈葆桢诞辰205周年座谈会... 在榕城,一场意义非凡的座谈会隆重举行,以纪念沈葆桢诞辰 205 周年。座谈会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各界...
优化“个转企”办理流程 九部门... 今天(3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公布《关于推进高效办成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加大培育帮扶力...
证监会:以做强主场为方向,持续... 近日,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研究部署资本...
特朗普亲自“剪彩”,“鳄鱼恶魔...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7月1日飞抵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出席新建移民拘留中心“鳄鱼恶魔岛”的启用仪式。拘...
业绩“变脸”,兴业消金很难破局 出品 | 妙投APP作者 | 董必政头图 | AI制图在网贷为主的消费金融赛道中,凭借独特的线下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