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现实世界资产)正在海外持续活跃,成为企业跨境融资新风向。从上千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到大连小平岛景区的闲置资源,乃至上海果园里的一串马陆葡萄,都能纷纷“上链”,以数字代币的形式在区块链网络上实现交易与流转,为资产融资提供新可能。
一方面,RWA展现出实际应用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有关炒作的质疑纷至沓来。是新风口还是又一泡沫?业内专家认为,业内健全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仍有待构建,中国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坚持合规发展。
现实世界资产上链代币化
在绿色能源融资领域,一项创新探索正吸引多方注意。近日,在迪拜的Web3峰会上,国内首单光伏RWA项目实践成果首度在海外亮相。这不仅是国内光伏领域的首单RWA,也是截至目前国内发行规模最大的一次RWA。
所谓RWA(Real World Asset),即现实世界资产,其核心在于将现实世界中实体资产的收益权以数字代币的形式在区块链网络上实现交易与流转。
据介绍,协鑫能科此次发行的RWA,锚定的是其在湖南、湖北两地装机容量约82兆瓦的鑫阳光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融合技术,该公司将这些电站自身价值、运营、收益等数据打包存储在区块链上,成功获得了2亿元跨境融资。
作为数字资产舞台新宠,RWA正吸引多方下场。4月底,国内首个RWA数字岛屿项目——大连市小平岛闲置资源盘活项目正式签约落地,一期计划投资20亿元,包含1000套医养酒店、11万平方米综合体、室内冰雪综合体等。
早在2024年,就有企业率先尝鲜:上市公司朗新科技和蚂蚁数科合作,发行1亿元的RWA,成为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的首单内地企业跨境RWA。上海企业左岸芯慧发行了首款以地标农产品“马陆葡萄”数据资产作为底层资产的RWA,并完成1000万元股权融资。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于佳宁表示,相比传统市场上的封闭交易机制,RWA更容易实现碎片化、全球化、全天候交易,这对诸多原本流动性不足的传统资产而言,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价值重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RWA市场的总锁仓价值已达到了惊人的150亿美元,相较于年初价值增长超10倍。
拓展企业境外融资新路径
目前为止,国内企业对RWA的尝试,主要聚焦在绿色能源融资领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新能源企业普遍面临重资产、长周期、高杠杆的痛点,RWA的引入,带来新的解决办法。
以国内首单基于新能源资产的RWA融资为例,朗新集团将旗下新电途平台上营运的9000余部充电桩以及部分收益权作为锚定资产发行RWA,融资金额1亿元人民币。
“通过代币化,每一台充电桩的收益在区块链上均透明、可查证、不可篡改,避免了传统模式下被项目方隐匿收益的可能。”据项目方介绍,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回传上链,不但可以清楚掌握充电桩的状态,其产生的收益分成也能提前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固定和执行。“这打破了过去绿色资产融资依赖传统金融工具和区域化市场的边界。”
对于这类RWA融资,蚂蚁数科CEO赵闻飙将其形容为一场“迷你IPO”,能够让更多企业通过区块链网络连接全球资金。
“从实践来看,RWA通证化最直接的价值在于打破资产参与门槛、释放被低估的资源,并提升传统金融未覆盖领域的融资能力。”在于佳宁看来,内地企业也可以利用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优势,通过RWA的形式,拓宽跨境融资路径。
合规应用机制仍有待完善
放眼国内,“RWA”作为一个新词,正频频出现在各机构企业的表述中。4月29日,中国工商银行在财报提到,加大风险加权资产RWA管理力度;4月30日,蚂蚁数科宣布为全球RWA资金高效交易推出全新区块链平台;5月14日,京东科技在招聘平台发布多项RWA相关岗位招聘信息,并表示这是“公司在新能源与区块链结合领域的战略布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现行外汇管理条例,跨境资金流动需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监管下进行,内地市场对Web3行业也仍有监管限制,在加密货币、数据保护和金融合规等方面,尤其审慎。
“内地企业通过RWA出海融资,也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资产所有权和权利证明是否清晰,资产评估和定价机制是否有效,跨境数据传输、交易和资金流动渠道是否合规等等。”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经济平台分会副会长高泽龙说。
部分滥用技术的炒作现象也需要警惕。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有部分项目在缺乏真实资产支撑的情况下,滥用上链叙事,将纯代币行为包装为资产映射,严重损害市场信任机制。此外,估值逻辑的缺失与数据来源的非透明,也使得RWA通证化在风险定价和资产定级方面缺乏可复制性和可验证性基础。
“RWA想要合规发展,需构建健全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于佳宁称,目前全球范围内,RWA的法律地位尚未完全明确,这既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挑战,也为其参与标准建立方面提供了先发优势。记者获悉,今年3月,由中国信通院牵头,近20家公司参与编写的《可信区块链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已正式立项并启动撰写,有望针对制造设备、能源设备等实体资产上链场景,首次系统性提出数据上链的全流程技术框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袁璐
下一篇:固态电池绩优概念股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