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创数据,全称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是一家专注于大数据存储与智能处理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于一体,致力于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如cStor云存储系统、dBrain数据大脑平台、WitCloud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构建完整的大数据价值链业务体系。云创数据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11月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南京市首家登陆北交所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为835305。
在上市初期,云创数据凭借其在大数据存储与智能处理领域的优势,以及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的成功案例,赢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公司曾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先进计算百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等多项荣誉。
云创数据的成功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创新: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拥有众多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构建了以cStor云存储系统、dBrain数据大脑平台、WitCloud人工智能云平台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这些技术为公司在大数据存储与智能处理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市场拓展:
云创数据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成功案例,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与多所大学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多个研发机构,不断提升产品的专业深度和行业广度。
3.荣誉与认可:
公司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荣誉,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先进计算百强等。这些荣誉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也增强了市场对公司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的认可。
然而,自2021年上市以来,云创数据的业绩表现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甚至陷入了经营失败的困境。以下是对其失败原因的详细分析:
1.财务数据全面恶化:
·营收与利润断崖式下跌: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骤降至5040万元,同比降幅高达82.95%,净利润亏损1.74亿元,较2023年扩大189.56%。这一表现不仅触及了北交所的财务类退市指标,更暴露出其核心业务已丧失造血能力。
·财务造假疑云:年报修正后暴露出的数据操纵行为,如原预告的营收被大幅核减、应收账款骤降而其他应收款激增等,已构成重大财务造假。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信誉和投资者的利益。
2.业务模式积重难返:
·政府依赖症加剧经营风险:公司超70%的收入来自政府信息化项目,但受地方财政紧缩影响,项目落地周期延长,导致营收大幅下滑。同时,部分已确认收入的项目被审计机构认定为“缺乏商业实质”,可能涉及收入虚增。
·技术迭代滞后:尽管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超3000万元,但核心产品仍停留在传统存储设备领域,与AI算力、智能终端等主流方向严重脱节。新推出的“云创智能云平台”因技术落后,收入占比极低。
3.监管高压下的退市风险:
·立案调查直指退市红线:证监会调查聚焦公司连续三年财务造假和控股股东系统性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等问题。若最终认定符合退市规则,公司将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治理乱象丧失资本市场信任:公司存在财务总监频繁更换、内控流程形同虚设、印章管理失控等重大缺陷,以及合同签署流程违规导致的供应商起诉案件等。这些治理乱象已丧失资本市场的基本信任。
综上所述,云创数据的经营失败主要源于财务数据全面恶化、业务模式积重难返以及监管高压下的退市风险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经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