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侬曾以性价比高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涨价后,其日子变得愈发艰难。原本亲民的价格体系被打破,消费者在购物时开始犹豫,纷纷在其他品牌中寻找替代选择。这导致迪卡侬的客流量大幅下降,店铺的销售额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曾经热闹的货架如今显得有些冷清,店员们的脸上也少了以往的笑容。迪卡侬不得不面对市场的残酷考验,努力寻找新的经营策略来挽回颓势,否则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可能会逐渐被其他品牌所取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何驰,编辑:DR
自从抛弃穷人后,迪卡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最近,市场上出现迪卡侬考虑出售中国区业务30%股权(估值约10亿美元)的传闻——类似的传闻,近几年不绝于耳。
尽管迪卡侬方面对传闻表示“不予置评”,但迪卡侬集团3月底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报告,也证实了这家体育用品零售商的日子并不好过。迪卡侬集团2024年总营收162亿欧元,微增3.8%,净利润7.87亿欧元,同比下滑15.47%,利润为近四年最低。
曾经是户外用品平价超市、“穷鬼衣橱”的迪卡侬,在历经涨价、换帅、主攻专业细分高端户外赛道之后,利润下滑,进退失据,终于将自己困进了“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的尴尬局面。
“以前迪卡侬只是丑,现在是又贵又丑”
迪卡侬是来自法国里尔的“70后”,今年是它进入中国开店22周年。中国市场在迪卡侬全球排名前五,仅次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但2024年财报显示,迪卡侬在中国增速明显放缓。
早些年,迪卡侬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近郊开设平价大卖场,用性价比和体验感让消费者乐于“无痛消费”,它也因此一度被大家戏称为“直男天堂”“穷鬼乐园”“平替之光”“入坑户外一站式超市”“避暑亲子游乐场”“运动界的宜家”“人生是旷野代言人”“免费共享健身房”“失业中年中转站”“免费午休钟点房”……
性价比是消费者青睐迪卡侬的重要动机,迪卡侬天猫旗舰店2024年的20万条用户评论显示,“性价比高”相关关键词出现频率达38.7%,远超“质量好”(21.2%)、“品类全”(15.6%)等其他维度。
迪卡侬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迪卡侬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高性价比,“得益于我们的全产业链模式,迪卡侬在中国实现了设计、生产、物流及零售的全方位覆盖,为用户提供更具价格优势的专业运动产品,而这也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
但最近几年,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走进迪卡侬之后,发现钱包和心都开始疼了起来,登山裙价格从99.9元涨到了129.9元,抓绒外套从249元飙升至499元,瑜伽服售价突破500元大关,专业公路自行车售价从三四万元上涨到7万元。
有数据调研机构分析,2022年至2024年,迪卡侬商品销售均价从128.81元上涨到196.32元,上涨幅度达到52%。
有媒体用迪卡侬2024年的产品售价对比知乎用户2015年的价格记录,发现这10年间大部分产品涨幅在30%~60%,少数基数过小的产品涨幅超过100%。涨幅较大的品类集中在户外、露营装备。其中在社媒上最受追捧的户外徒步背包涨幅最大,达到100.5%。
但直到2024年,迪卡侬开始抛弃“穷鬼”的话题,才被网友们冲上热搜,
迪卡侬高管拿出了“高端化”做挡箭牌,“迪卡侬过去入门级产品占比较大,价格更亲民,中高端产品占比只有一两成。随着国内消费者对中高端产品需求的提升,倒推迪卡侬提升了这些产品的比例,因为性能、用料、设计各方面都有升级,成本相对高一些,体现在价格上会有些变化,并没有硬暴力的涨价”。
但,遭遇“背刺”的网友并不买账,并给出了精准点评——“以前迪卡侬只是丑,现在是又贵又丑”。
盯紧中产,把店开小,把货卖好
为了破局,迪卡侬几年前便开始着手进行人事调整与业务转型。
2022年,迪卡侬任命芭芭拉·马丁·科波拉(Barbara Martin Coppola)为全球首席执行官。芭芭拉此前曾在宜家和谷歌任职,主要负责数字化转型以及全球数字业务。这是迪卡侬首次从集团外引进女性职业经理人。
芭芭拉的任期原本要在2026年才到期,但在2024年度业绩报告发布的前一日,迪卡侬宣布,在职26年的老将哈维尔·洛佩兹(Javier López)火线上岗,接替芭芭拉出任CEO。外界纷纷猜测,芭芭拉的提前卸任很可能与其在位期间迪卡侬转型效果不佳有关。
迪卡侬的转型策略是想从体育用品零售商变成专业运动品牌,通过提高品牌调性,盯紧中产,向上兼容,把店开小,把货卖好,赚中高端户外市场的钱。
2024年3月,迪卡侬宣布品牌焕新,并发布扁平化风格的轨道新logo,品牌主色由深蓝变为亮蓝。重新划分9大运动产品品类,新设4个高端细分专业线品牌——VAN RYSEL(公路自行车)、KIPRUN(跑步)、SIMOND(攀岩)与SOLOGNAC(狩猎),以及全新生活方式支线Sportswear。
在2015年以前,迪卡侬几乎不做广告,主要依靠口碑营销,其宣传费用被严格控制在营业额的1%以内。但近几年,迪卡侬开始在品牌营销上发力,其中包括通过赞助大型专业赛事和专业运动队、运动员来提升品牌专业形象,扩大品牌声量。
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迪卡侬为约45000名志愿者提供定制服饰,提高了品牌曝光度;2023年3月,迪卡侬签约两届奥运会奖牌得主保罗·切利莫,2025年,又一口气签下法国长跑名将吉米·格里西耶、法国足球运动员格列兹曼、NBA华盛顿奇才队新秀萨尔的代言合同;自2024年1月1日起,迪卡侬成为AG2R LA MONDIALE三支自行车队的联合冠名赞助商,旗下的高端公路自行车品牌VAN RYSEL为车队提供自行车、头盔及眼镜等装备。
2024年,迪卡侬还把“lululemon中国一号员工”张晓岩挖来出任中国区首席营销官(CMO)。很明显,迪卡侬特别看重张晓岩在社群营销方面的经验,希望她在女性市场端上有所作为。张晓岩上任后,很快推出一系列女性瑜伽服饰,不少女性消费者将其视为lululemon平替。
此外,迪卡侬相继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出多家“小而美”的新标店,并计划未来两年在中国新开二三十家同样的新标店。这些新标店不同于此前动辄2000—5000平米的大店,而是控制在1000—2000平米之间,选址放在离中产更近的市中心或繁华商场,产品品类更加专业和精细化,部分门店也在尝试打造生活方式体验店。
品牌向下兼容易,向上兼容难
近年,得益于自然系、森系生活的走红,许多户外品牌通过技术堆叠、潮流设计、社媒营销将自己成功打造成为“社交货币”。少数品牌甚至通过饥饿营销,打造了一个越涨越好卖的消费怪圈。
中产人群是“户外装备党”的主要消费人群,冲锋衣甚至变成了北京上班族的工服,最直接的原因是它防风防雨、耐脏耐操,只要一穿上,相当于向所有人庄严宣告:我的肉体在工位,我的灵魂在雪山。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户外运动爱好者年均消费保持在较高水平,在单个户外运动项目上的消费年均达2000至5000元,行业销售额TOP5的国际品牌均价在千元左右。高净值人群不仅贡献市场近60%的份额,51%的高净值人群更是愿意支付超30%的溢价。
涨价的当然不是迪卡侬一家,许多平价品牌也纷纷加入涨价大潮。天猫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户外运动行业销售额TOP30有近半数品牌的商品均价都有所上涨,骆驼、伯希和、凯乐石、探路者四个本土品牌近一年均价同比上涨25%至65%不等。过去三四百块的凯乐石,如今动辄一千五六。
高端运动户外品牌这几年吃到的市场红利,迪卡侬当然眼红。
从财报上看,2024年,安踏集团营收708.28亿元,其户外品牌增长迅猛,包括可隆、迪桑特在内的所有其他品牌板块,收入同比增长53.7%到106.78亿元。亚玛芬(始祖鸟母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大中华区的营收增速均超过50%,全年营收达12.98亿美元。2024财年,lululemon在中国大陆业务净营收同比增长41%;昂跑在亚太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84.5%,其中中国市场功不可没。
当运动成为城市生活最强劲的一股风潮,每一个运动品牌都在发力跑马圈地,争抢最甜的那块蛋糕,希望成为风口上的猪。
从始祖鸟、lululemon、On昂跑、萨洛蒙、HOKA、可隆、迪桑特、拉夫劳伦、巴塔哥尼亚到亚瑟士,从闪电、崔克、富士到徕卡……“中产三件套”有很多,你我都可轮流坐。
但是,品牌向下兼容易,向上兼容难。
想做真正的高级西服,并不是在袖标绣上“高级西服”、标签售价8888元这么简单。
品牌形象与定位一旦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认知,很难一夜扭转。
迪卡侬想要抱紧中产的大腿,还有15公里要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