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联动 数贸兴邦
编者按
在数字经济浪潮与全球贸易变革的双重驱动下,跨境电商正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第八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引发各界高度关注。经历多轮战略扩围后,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如何借政策东风实现能级跃升?新一轮试验区布局将如何重构行业版图?综合试验区政策又将如何释放产业升级新动能?在内陆枢纽城市,交通网络与产业集群优势如何协同发力畅通国际物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本期经济地理将深度解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下的跨境电商新图景。
循例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童彤
湖北鄂州,这座一度被花湖机场“带飞”的城市,如今也搭上了跨境电商新一轮发展东风。
近日,国务院批复在海南全岛和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鄂州等5座中部城市入选,一改以往获批入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城市多为东部沿海和沿边城市的惯例。
中部作为不沿海、不沿边地区,受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一直面临着进出口的短板。然而,一旦中部地区开始迸发枢纽优势,并进一步串联起产业链条上的多个城市,那么将是另一番景象。
客观上,这也凸显出了中部交通枢纽对于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跨境电商新布局的重要作用。
以鄂州为例,中国(鄂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于2025年4月30日正式启用,这一试验区依托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构建起“空铁水公”多式联运枢纽体系,并为跨境电商货物提供“全球72小时达”的物流保障,使跨境包裹能在48小时通达欧美、24小时覆盖东盟。
同时,依托“AI+区块链”数字通关系统,实现“申报—查验—放行”全流程无纸化,使得企业通关成本降低45%,时效提升3倍,日均处理量突破120万单。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让鄂州迅速成为跨境电商领域的一颗新星,同时为其他内陆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鼓励内陆城市发展跨境电商具有诸多积极影响。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跨境电商产业的兴起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例如,为了满足跨境电商货物运输需求,物流企业纷纷在试验区周边布局,仓储、分拣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同时,金融机构也推出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特色金融服务,如供应链金融等,助力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这些产业的协同发展,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在服务全国跨境电商发展方面,内陆城市作为重要的物流枢纽和产业承接点,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能够有效连接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内陆城市将本地优质的制造业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推向全球市场。
再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比如内陆城市与海南自贸港之间,海南拥有自贸港独特政策优势,如“零关税”、所得税优惠等,内陆城市的制造业企业可借助海南的政策与物流通道,将产品更便捷地出口到海外市场。海南也能从内陆城市的产业发展中获取丰富的商品资源,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当然,对于内陆城市而言,在发展跨境电商过程中也要未雨绸缪,主动迎接各种挑战。
一方面,与沿海城市相比,内陆城市的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物流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尽管一些城市通过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改善了物流条件,但在国际航线数量、物流网络覆盖范围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另一方面,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内陆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内陆城市在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为应对这些挑战,内陆城市积极采取措施。在物流方面,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拓展国际航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合作,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比如,一些城市通过与航空公司合作,开通定期货运航班,提升货物运输效率。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开设跨境电商相关专业课程,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优秀人才流入。
展望未来,内陆城市在跨境电商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交通枢纽和制造业优势,加强与沿海地区及其他城市的合作,不断完善物流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内陆城市将在全国跨境电商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跨境电商新布局的形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