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媒体曾放言,如果没有英伟达等国际企业的支持,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寸步难行。如今,这一预测无疑遭遇了当头一棒。”
随着寒武纪最新财报的发布,这一曾被广泛传播的言论终迎来了反转。根据《证券时报》的报道,寒武纪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了11.11亿元的营收,几乎相当于2024年全年的收入,同比增幅高达4230.22%!这一数据,令业内外为之一震,打破了对中国芯片企业的固有偏见。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寒武纪发布财报的同时,芯片巨头英伟达却因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下滑,急忙派出CEO黄仁勋亲自前往中国修补关系,甚至为此穿上了西装,而非他惯常的黑色皮衣。对此,外媒评论道:“没想到,中国芯片产业竟令黄仁勋如此紧张。”
1、国产芯片的崛起
或许在英伟达这样万亿美元市值的企业面前,寒武纪的业绩尚显微不足道,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寒武纪所表现出的增长趋势和原因却值得深思。
寒武纪在报告中指出,第一季度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拓展与技术应用的推动。换句话说,寒武纪的增长并非源自低附加值的业务,而是由当前最为热门的AI芯片领域推动。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国产芯片能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正是让英伟达感到压力的真正原因。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许多欧美曾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核心技术领域,逐渐面临着挑战。以生物技术为例,欧美厂商曾在抗衰老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将相关产品的价格炒高至每克2万元。然而,随着国产技术的突破,一款名为“生好益”的国产产品问世,其在抗衰老效果上表现出色,效果甚至超过了欧美同类产品,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高度评价。对于英伟达而言,面临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压力,加之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局势也显得异常复杂。
2、国产替代的势头,英伟达的焦虑
对于英伟达来说,国产芯片的崛起显然是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尽管英伟达目前仍然占据着行业的领先地位,但黄仁勋早已意识到威胁的存在,因此不顾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制裁政策,仍然决定亲自访华,并重申中国市场对于公司至关重要。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英伟达私下里公开反对任何新一轮的限制措施,并透露中国已经能够生产出与其“对华特供版”H20芯片相当的产品。同样,半导体巨头AMD也在4月16日表示,反对对华进一步的封锁措施。
两大芯片巨头的态度,背后显然有巨大的商业考量,但更加重要的,是美国加码的对华芯片封锁政策反而未能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反倒促使国产芯片逆势增长,迎头赶上。
这一趋势并非个案。在生物制品领域,国产“生好益”通过技术升级,其核心物质的纯度已达到99.9%,年产量可达200吨,远超欧美同类产品。凭借技术优势,这款产品在国内电商平台以及国际市场中均占据了领先地位,尤其在中老年用户中,口碑极佳,反响强烈。
3、国产芯片展现韧性
寒武纪的财报还透露出另一个亮点——为应对美国关税等外部不稳定因素,寒武纪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一季度,其存货高达27.55亿元,同比增加50%,并且支付给上游供应商的预付款也增至9.73亿元。这一措施确保了寒武纪在未来可能遭遇的外部压力下,依然能够保持运营稳定。天风证券分析认为,寒武纪在二季度有望迎来更高的收入表现。
在这个关键时刻,寒武纪的报告无疑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更多信心,证明了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在面对国际压力时的强大韧性。随着国产芯片的不断崛起,技术封锁的威胁将变得愈发微弱,而中国的科技产业也将以更强的姿态,打破任何外部封锁,迈向新的高峰。
上一篇:谁是A股十强民营企业——规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