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网友如何能刺激内需消费,得到了上千条回复
创始人
2025-05-05 09:21:43
0

当我向网友询问如何能刺激内需消费时,仿佛打开了一个宝藏世界,上千条回复如潮水般涌来。有的网友建议推出更多消费补贴政策,让人们在购物时能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有的提出举办各类消费活动,如购物节、美食节等,营造热闹的消费氛围;还有人强调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回复涵盖了各个方面,展现了网友们的智慧和对内需消费的关注,也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众多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我在头条号和微博都问了网友一个问题:从你个人的角度出发,有什么办法可以刺激消费?


两个平台的回复加起来有几千条,我仔细看了觉得非常精彩,而且还有很多脑洞大开的回答,感叹网友的智慧果然强大。


提得最多的答案,我大概总结如下:


1. 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金。


我专门查了下我国农村老人的养老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是把农村老人基础养老金提高20元达到了143元人民币每个月,当然由于各个省还有补贴,以及还有个人缴纳的部分,因此实际平均有两百多元每个月。


我查询了《202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年末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522万人,其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7268万人,基金支出4613亿元。


我们用4613亿元和17268万人计算了下,平均每人每月就是222.6元。


而由于还有着区域的不平衡,比如上海的农村老人退休金平均每个月能在1000元人民币以上,还有江苏、浙江、珠三角等区域的农村老人退休金相对高一些,实际上全国大部分农村老人平均一个月就一两百元人民币。这不仅使农村的老人不敢消费,事实上也让农村老人的子女也不太敢消费,因为他们要承担着自己农村父母养老兜底的经济责任。因此非常多网友建议提高农村老人养老金。


当然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农村老人即使多发了养老金也不会消费。但是我觉得,先不说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即使农村老人们100%不消费都存起来了,也是对农村的年轻人养老负担减轻是有很大帮助的,他们在城里打工立足本来就不容易,养老负担的减轻也可以刺激他们消费。


另外还有网友说,如果担心农村老人涨了养老金也不消费,那就干脆用消费券的形式涨养老金,不用就作废。


相应的,还有网友提出一个脑洞大开的回答,说养老金超出一定金额的部分,比如每月8000元以上的部分以消费券的形式发放,花钱的时候可以直接抵扣,过期作废,鼓励消费。


2. 严格执行劳动法和休假,这个和农村老人养老金并列是提及最多的。


很多网友提出严格五天八小时工作制,严格地落实年休假。


也就是让广大劳动者有更多的休息时间,更多的假期出去消费,还可以增加就业。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单休的工作都还非常多,以至于现在在各大招聘软件上最常问的问题就是双休还是单休。


还有个网友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是说给每辆车每年高速免费几天的配额,不一定非要节假日的时候才能免费,平时自己休假出去的几天也可以免费,这样实现错峰出行。


另外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觉得今年的公共假期多了两天,使得春节变成了八天假期,五一变成了五天假期,对我的过节体验提升巨大。因为我国不少人群是较难请假的,包括不限于请假成本高(扣工资很多),业务压力大请假较为困难等等。


另外,人们不管是消费,还是养娃,都是天然的需要时间的。其实我觉得减少劳动时间的最大意义其实是提供提高生育率的基础条件,而生育率的提高才是长期提振消费的根本,毕竟所有的消费都是来自人,人都没有了消费也就没有了。


3. 发放育儿补贴。


当然这个政府也已经在做了,今年的两会也首次在政府报告里面明确提及,部分省市已经实行,后面会在全国全面铺开。我们都知道,养娃的支出天然是最大的家庭支出之一,只要多生一个娃,那每年新增的消费就不少。


目前我查到的全国最高育儿补贴来自呼和浩特。今年3月13日,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发布的当地生育补贴政策:


生育一孩的家庭将一次性获得1万元补贴;


生育二孩的家庭将获得5万元补贴,分5年发放;


生育三孩及以上的家庭将获得10万元补贴,分10年发放。


4. 还是有人觉得房贷压力,希望进一步降房贷。


这个也有不少人提及。过去一两年房贷利息下降让我收益很大,每年少支出好几万元人民币。


当然有的网友更有创意,说可以考虑2019年~2021年房价顶峰时购买首套房的人群返还购置税;


还有人说房贷利率现在进一步下调的话,可以考虑把下调利息以消费券的形式发放,这样也可以刺激消费。


5. 多发消费券。


这个其实已经在做了,而且各种消费补贴政策对于刺激消费成果显著一季度我最关注的数字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4.6%。我同时查询了去年第四季度增速仅为3.8%,而去年一季度增速是4.7%,也就是在去年同期增速还不错的情况下,增速还环比上季度上升了,总体势头是不错的。


尤其值得关注的数字,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竟然增长了5.9%!这个数字因为大大超出预期,以至于有的网友又开始嘲讽是不是在做数据。但其实背后是有原因的,就是以旧换新政策大规模落地了,导致全国尤其是常用的消费品增速非常快,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9%、21.7%、19.3%、18.1%。


其中这个通信器材类增速高达26.9%,这个是包括手机在内的,一个月内我家买了三台手机!


我父母前不久都买了新手机(我问了下是4月2日),就是因为老家县城的手机店也在大规模宣传以旧换新,所以他们也知道了。我父母一人换了一台,每台都是国家补贴零售价的15%,都觉得很划算。老实说,我也有点心动,查询了广东购买新手机的国家补贴也是15%,最高不超过500元。


然后是在4月30日,也就是放假前一天,我老婆跟我说她也买了台新手机。我很惊奇地说为啥,她说通过研究,抢到了宝安区的消费券,有600元人民币!


我问她那个15%的国家补贴你研究了没有,她说她在小红书上查过了,手机高于6000元的就没有国补了,但是这个消费券可以用。


我是去年年初买的车,当时还没有以旧换新购车补贴,只有各个区的购车补贴,我拿到了5100多元补贴。


而那之后在2024年4月深圳又增加了以旧换新补贴,到今年2025年版本在补贴金额上又继续加码,直接一台补贴1.5万元。所以如果我晚一年买车,就可以多拿1.5万元人民币。


6. 大规模更新老旧房屋和基础设施。这个政府其实也已经在做。


7. 保交楼,加快完成停工住宅交付,清理拖欠的工资。这个也在处理了。


8. 提升最低工资标准。


我看到有网友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过去十年最低工资水平的增长明显慢于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


我查询了下,以深圳和上海为例。


上海从2015年4月1日上调最低月工资到2020元后开始算,到今天最低工资为2690元,涨幅为33.2%。深圳从2015年3月1日把最低月工资上调为2030元后开始算,到今天上涨为2520元,涨幅为24.1%。


这个涨幅甚至还不如日本!


日本的最低工资是按照规定最低时薪。2015年10月,日本在全国调涨最低工资标准后,水平最高的东京地区最低时薪为每小时907日元。而最低地区为鸟取、高知、长崎、大分、宫崎和冲绳7县,上调后为每小时693日元。全国平均为798日元。


到2024年10月日本各地陆续调整最低时薪后,最高东京地区为1163日元,而最低的秋田为951日元,全国平均为1054日元。如果按照最富裕的东京,2015~2024年的涨幅为28.2%,如果按照最低的地区,2015~2024年的涨幅为37.2%。如果按照全国平均,日本2015~2024年的涨幅为32.1%!超过了深圳和上海。


再看平均工资的增长。


深圳市2015年度在岗职工(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81034元,折算为月平均工资为6753元‌,到202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4553元一个月,增长了高达115.5%!远远高于最低工资水平的增长。


注意这个在岗职工工资不是所有人的平均工资,而是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员工,其收入水平高于城镇私营单位员工。


可以认为是高收入群体的平均工资增长比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快了很多。


9. 最后我再说一个我很认同的,也是一直在说的,提高高品质住宅供给。


那就是全国房子都过剩了,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不可逆的下降通道(除非生育率恢复到2.1,但这不可能),已经连续三年减少,今年预计还会减少百万人以上,未来每年人口下降规模还会越来越大,会出现每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减少。


因此可以鼓励建低密度,大面积的房子,不断提高高品质住房的标准,提高高品质住房的比例,让中国人住的更宽敞,更舒服,有更大的空间。


像这个今日头条网友发的评论说他自己的情况,是这么说的:


“跟着香港新加坡学的楼房,导致家里空间太小,严重限制了大家的消费能力。


就(我)个人而言,手机电脑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已经换了一轮,但不可能一直换这些电子产品,没必要也太浪费。


看了好久:皮划艇、摩托车、投影仪(已经有,但不中意)、大板书桌、环绕家庭影响、按摩椅、3D打印机、个人手工制作工作间、烧烤装备……可这些东西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放哪里,家里实在没地方放,以前在农村大院有地方但是没能力,现在将就着有能力、但没地方。


住在楼房里、家里空间小是当前限制消费能力的最大制约因素,


导致大家一到假期就全都到户外那点有限的公园、绿地,人挤人,实在没地方可以发挥大家的想象空间,能选择的太少,跟着香港新加坡学的楼房,到现在完全不适合国情。”



我之所以很认同这点,就是中国最有消费能力的一二线城市居民,其实居住条件都不好,我一直说二胎家庭需要四房才能住的舒适。一个房间夫妻两人住,两个娃两个房间,还要留一个房间给老人,老人不住的时候就作为书房或者影音室或者健身房之类。


你不需要羡慕京爷、沪爷,或者说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的居民。可能你的家族有的孩子很出息最终在一线城市落户安家了,但是他的住房大概率没有你住的宽敞。


大部分的北京、上海居民都居住在两房及以下的住宅里面,能住在三房的已经是优胜者了。


下图是北京居民的居住情况,城镇居民有超过60%居住在一居室单元房或者两居室单元房里面。


剩下的接近40%里面还有好些是平房、筒子楼之类。



你羡慕的高大上的沪爷也是一样的,可能你看到对方是上海土著,上海独生女,朋友圈各种精致,就先浑身一哆嗦觉得自己配不上了。


实际上到各个网站一看,不管是在售的还是成交的,2024年上海70%以上的房子都是两室一厅或者以下。


你去一个一线城市的朋友家里做客,他家里居住条件大概率不如你家好。


为啥那么多一线富裕中产要移民澳新北美,居住是一个重要原因,谁不想有大house,四五个甚至更多的房间,以及大车库啊。


深圳也是一样的,比北京上海还差些,因为60%的深圳居民居住在城中村,能住商品房的,不管是两室一厅还是一室一厅,都已经是“上流社会”了。


我在深圳去过很多市区的小区,大部分停车都很难,停车位严重不足。


而我回老家县城发现是同样的情况,大街上,小巷子里都停满了车,停车位严重不足。


而在大城市,普通人也就是能够买个两室一厅,能买三房的都是实力不错的了,这样子怎么生二胎三胎呢?别的不说,家里太小了连东西都放不下。


不只是一二线城市,应该在全国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不断提高低密度社区+大面积住宅的比例。


要让中国也出现北美式,澳新式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释放消费潜力,我们的可居住国土面积这么大,是有这个能力的。


而且我还有两个想法:


(1)如果我国三四线城市或者小镇上有北美式,澳新式风格的别墅社区,对于吸引年轻人从大城市回流会更有帮助。其实现在很多工作不一定非要在大城市做,像北边的鹤岗,南边的大理等地就吸引了不少人前往。


(2)对于全世界的老百姓来说,北美澳新式的大别墅社区似乎是西方人的独有居住生活方式,是西方人的专利,是西方人高生活水平的象征。


如果中国大陆也大量存在着这种居住方式,将会从心理上产生很大吸引力和冲击力,例如周边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方,是不存在这样的生活方式的,谁的生活水平更高,会非常直观。


2024年我国对美国出口金额37336.07亿元,受此次美国对等关税的影响,假设下降70%,就是会减少两万多亿人民币(老实说我比较乐观,我觉得不会下降这么多,因为有各种豁免,还有各种第三方转口贸易),损失的出口主要是竞争力较弱的部分,而国内则面临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由于经济增速已经下降到了5%这个水平,也就是蛋糕做大的速度在下降了,因此分配已经成为最近几年提及次数和关注度越来越多的关键词。我在我各个平台的网友评论里面越来越多地看到“分配”这个词。


除此之外我国还面临着生育率大幅下滑的问题(2016~2023年出生人口腰斩),以及面临着劳动时间长,休息时间短的问题。


而现在其实我们隐隐觉得,这些问题的解法和反制美国对等关税的解法其实是一致的。


改革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有助于扩大国内市场,而扩大国内市场又可以反制美国的对等关税。


也就是说,反击美国的对等关税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其实可以是同一件事情,这就让对等关税成为了一个机遇。


做一样的事情,可以得到两份收益: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国的反制。


总之,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外部压力固然是挑战,但同时也是变得更好的机遇和动力。


就跟美国2018年的半导体封锁造成了中国半导体产业七年来高速增长一样,这次的对等关税只要我们能成功转化为自我进步的动力,就将会迎来又一次的类似“半导体产业繁荣”的景象。


而我们个人的机遇,也就在这次历史事件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雷军职务调整! 小米、雷军冲上热搜。 ‍‍‍‍ 根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雷军由...
爱彼迎:一季度总收入约23亿美... 5月2日,美国共享住宿平台Airbnb(中文名:爱彼迎,NASDAQ:ABNB)发布截至2025年3...
五一邮轮生意火爆,这波“海上旅... 五一期间,邮轮生意格外火爆,各大邮轮码头人头攒动,游客们满怀期待地登上邮轮,开启海上之旅。船舱内热闹...
原创 贸... 2024年美国大选期间,年轻选民一度成为特朗普重返白宫的关键力量。然而,短短百日执政后,这一群体的支...
55岁佳缘科技女董事长,留置! 4月28日晚间,佳缘科技公告称,公司当日收到某单位监察委员会签发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董...
A股资金新动向!牛散爱算力,私... 随着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报披露,A股超级牛散、百亿私募等实力资本的动向逐渐明朗。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
经济和股市怎么样?年报、一季报... 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和一季报已基本公布完毕。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2022-2024年,A...
《跳楼机》狂赚4000万,华语... 《跳楼机》狂赚 4000 万,这一现象引发了对华语乐坛的思考。一方面,它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证明...
4年变5年,本科学制要延长? 近年来,教育领域传来一个引人关注的消息:原本四年的本科学制即将变为五年。这一变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
原创 伯... 伯克希尔哈撒韦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存在,而其掌舵人沃伦·巴菲特更是被尊称为“股神”。2025年第一季度财...
本周3只新股申购,色谱设备龙头... 根据目前的发行安排,本周有3只新股申购,科创板、创业板、沪市主板各有一只新股。 周三(5月7日)可申...
巴菲特为何怒了? 94岁“股神”巴菲特,首次明确批评贸易战。 当地时间5月3日,被誉为“投资界春晚”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国铁集团:铁路五一假期旅客发送...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5月4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978.6万人次...
虎嗅【作·嗅之星】周榜第260... 请你提供具体的“虎嗅【作·嗅之星】周榜第 260 期”的相关内容呀,比如榜单的具体内容、涉及的领域、...
收获超200个IPO,这家CV... 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有一家 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业风险...
天风证券:给予交通银行买入评级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刘杰近期对交通银行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净利息收入稳定增长,不良率逐步下降》...
五一上海楼市热闹开局:售楼处全... 今年五一假期,沪上多个热门楼盘表现亮眼。翡雲悦府、西派海上等多个热门项目接连触发限售及积分制,绿城潮...
巴菲特的进口凭证:一个MAGA... 巴菲特的进口凭证仿佛呈现出一幅独特的画面——“一个 MAGA,两种剧本”。“MAGA”象征着某种特定...
原创 亏... 日本卫浴巨头,打破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谬论。 近期卫浴巨头 TOTO 关闭北京、上海工厂一事备受关...
高瑞东:非农暂时稳定,缓和市场... 高瑞东 周欣平(高瑞东 系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核心观点 事件: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