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围绕医生“眼睛”的5000亿市场争夺战
创始人
2025-05-03 07:02:27
0

在医疗领域,一场围绕医生“眼睛”的 5000 亿市场争夺战悄然打响。医生的“眼睛”,即医疗影像设备,如 X 光、CT、MRI 等,成为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这些设备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对于医疗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各大厂商纷纷投入大量研发资源,不断提升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他们也在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向医院和医生推广自己的产品。这场争夺战不仅关乎企业的利益,更关系到患者能否获得更精准的医疗诊断,推动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不知不觉之间,AI成了医疗中的“刚需”,它正在改写5000亿元医疗影像市场的底层逻辑。

 

“大家离不开它了,因为AI已经真真正正成为了我们的生产工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在2025联影创新大会上这样说。

 

“我们医院是要求48小时出影像报告,有一天我说怎么这个报告还没出来?我一去问,他们说AI坏了,这个医生也不写报告了,他等着修好了以后再写报告。”听了这个故事,现场很多人都忍不住笑了。

 

在笑声背后,AI通过影像设备早就与临床工作密不可分了。科研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近期报告显示,中国临床医护人员使用AI工具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全球平均水平也达到了26%。

 

比如: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的12个流程里有9个加入了AI元素,剩下的3个实现了自动化。

 

医疗影像是医生的“眼睛”。临床70%的诊断需要医疗临床影像检查支持。这一领域也一直是“AI+”竞争的高地。

 

实际上,2016年以来,医疗影像AI产品在国内几经沉浮,一度因商业化难以解决被唱衰,融资规模缩水超60%。此后的几年,藉由疫情期间检查需求量激增且须减少接触等因素,这类产品反弹成为最成功的AI+医疗典范,不仅有望获得医保支持还在准入上占尽先机。

 

动脉智库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仅中国,拿到药监部门签发的三类医疗器械证的AI产品就有16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都与影像检查相关。

 

同时,大型医疗设备企业也在卷医疗影像AI产品。比如:联影集团旗下的联影智能,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经推出了100多款AI影像产品,覆盖筛查、诊断、科研、手术规划等多个场景,被3000多家医院用到了临床上。跨国巨头GE医疗(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也在FDA拿到了81个相关产品的认证。

 

与前一阶段,专注专科领域产品不同,如今医疗AI更注重生态,主流玩家都在致力于将原本分散的功能整合起来。这一趋势,也有望进一步打破医院内部、医院之间的数据壁垒,推进医疗设备市场格局、临床诊疗模式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医疗影像圈不卷AI不行了

 

如果说,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无意间发现了X射线,是拉开了医疗影像市场的序幕,那AI的加入,无疑是将这个市场推向了新高。

 

“AI是联影的机会。”就在联影集团的创始人薛敏说这话的几个月前(2017年10月),该集团刚刚注资3亿元成立了人工智能子公司,也就是联影智能。当时医疗影像AI刚从概念向临床落地。

 

8年后,AI竟然真把看似坚不可摧的医疗设备市场撞出了一道不小的裂缝。

 

医疗影像设备,除了大众熟知的CT机、超声仪、MRI(核磁共振仪),还有包括DR(数字化X射线摄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等。

 

业界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医疗影像市场规模已超过500亿美元,到2020年有望增至700亿美元以上,也就是将成为一个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市场。在中国,2019年至2023年,相关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2024年可达1300亿元以上。


数据参考前瞻经济学人、中研网、华商情报网等/虎嗅制图


因为涉及多学科交叉,医疗影像设备产业技术门槛高、监管严格,市场格局一直非常稳定。GE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业界通常将这三家简称GPS)在全球占据90%的市场。在中国,相当长时间里,GPS是绝对霸主。一项行业数据显示,一直到2018年,除了少数低端设备领域,GPS及其子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收入,还都牢牢占据前三的位置。

 

现在这样的局面已经在改变。就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简称CMEF,始创于1979年,是国际领先医疗器械盛会)上,人们惊叹于国产设备的进展神速,即便是高端、超高端赛道,如光子CT、超长PET/CT、全身核磁共振仪等,都有国产品牌的身影了。

 

近年来,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中国已经推出了多个“全球首个”,包括联影医疗的全球首台零噪声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全球首款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赛诺威盛的全球首创大孔径全身螺旋垂直CT,东软医疗的全球首台16cm超高清螺旋CT等等。

 

就连全球仅有西门子医疗一家有的光子计数CT,刚进入中国仅仅两年左右,也有多家本土企业展示出了相关产品。其中,联影医疗采用同一技术路线的产品,据透露已经在走审批流程了,有望成为国内第二款光子计数CT。

 

这些设备也并不是观赏的“花瓶”,它们在实实在在地改变市场格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医疗影像设备的主流市场包括:DR、CT机、MRI、超声仪等,国产品牌在全国各地的中标总金额,都挤进了前三。其中,DR市场中,排在前三的全部都是国产品牌,且它们的总和占比达到了42%。

 

在细分赛道,联影医疗在次高端CT领域超过了跨国巨头西门子医疗成了“销冠”,占有33%的市场份额;在高端CT领域也仅次于GE医疗位居第二位,占据23.2%的市场份额。其他多个国产品牌,如:东软医疗、赛诺威盛、深圳安科、万东医疗等,也都在CT机总销售收入排到了TOP10之列。

 

客观来说,在硬件技术方面,基于上百年的积累,GPS的领先地位仍然坚固,在全球市场也还是主导者。不过,随着硬件卷到了极致再难有突破,巨头们也不得不卷AI+了。正如薛敏所说,这给后来者提供了打破固有格局的机会。

 

就在去年12月份,联影集团又向联影智能增资2亿元,持股比例达到24.08%。在今年的联影创新大会上,薛敏又一次表示将会进一步在AI领域加大投入,并将与各界广泛合作,尤其是与头部医院,目标是“共创中国医疗大模型”。

 

在这些企业“整机系统+智能平台”的攻势下,医疗机构的智能化生态的变局还将进一步加剧。


影像只是开始,医院正全面冲向AI

 

AI已经改变了医疗。

 

在效率上,Al大幅提高了诊疗效率。比如在前述提到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依托AI和一体化放疗设备,原本按周算的放疗,现在只需24分钟了。

 

为了进一步方便医生,科技公司、医疗设备供应商都在持续改进技术。以联影最新推出的元智医疗大模型为例,它融合文本、影像、视觉、语音、混合等多模态大模型能力,可根据不同医疗需求孕育出各类医疗智能体。在智能体的赋能下,根据胸部CT平扫影像,便可自动检出肺结节、骨折等37种胸部常见异常;原本要25分钟完成的病历报告,现在也只需要5分钟。

 

除了效率,医院的能力也提高了,弥补了硬件的差距。

 

“对常规影像不能够诊断的疾病,我们可以进行诊断了。”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梅云透露,类似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这样的疾病,原本只有PET-MA、特异性分子探针可以诊断。现在在AI的帮助下,用磁共振仪也可以诊断了。

 

已有研究显示,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通过CT图像生成高保真的合成PET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后者是一种更加昂贵的、对技术和人员要求更高,且需要注射放射性示踪剂的检查设备。

 

如果可以用CT代替PET,费用可以从几千元降到百元级甚至更低;PET/CT叠加AI ,检查用时可从10分钟缩短至3分钟,示踪剂剂量减少近70%。

 

这也让更多基层医院有了“上桌”的机会。

 

就是医疗影像互认这一点,医疗卫生主管部门推动了不下20年。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基层很多医疗设备、人员技术能力不过关。“一旦患者屏气没有做好,扫描时忘了把口袋里的钥匙拿出来,都会造成伪影。”联影医疗CT事业部产品总监蒋睿心表示,这都会影响图像质量和诊断质量。

 

这种影像报告如果拿到三甲医院,只能是重新拍了。这也就造成了辗转在北上广多家大医院的患者和家属们,不得不拎着越来越多的影像片子奔走,劳神费力还浪费钱。

 

现在加载了“天眼”的CT设备不再需要人来摆正患者,AI重建算法,也可以在更低剂量下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并且减少伪影。

 

检查互认的情况明显好转了。据王梅云介绍,她所在区域,地市级影像检查检验互认率已经达到80%以上。

 

这些解决了患者就医的痛点,无疑也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力。从医院的角度看,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诊疗水平,也意味着更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在一些竞争激烈的领域,不用AI的医生会不会被取代还不好说,不用AI的医院肯定是危险了。从这个意义上讲,AI+医疗既是医院们乐于拥抱的,也是不得不拥抱的。

 

而AI在临床的大范围应用,也会加速医疗模式的重构。


来自:视觉中国

 

“我们的教育必须是面向未来的。”上海健康医学院院长、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钢公开直言。这就需要精准把握医疗发展的趋势。

 

黄钢以未来核医学(医疗影像分支)发展为例指明了三个趋势,诊疗一体化,也就是“所见即所治”,是其中一项。他指出,影像不只是诊断的手段,更是治疗本身。比如在肿瘤治疗中,示踪剂与治疗核素结合,就可以直接实现从分子影像到治疗的闭环。

 

此外,在影像精度达到分子水平的趋势下,肿瘤的靶向治疗,乃至整个疾病治疗的逻辑都会发生改变。“诊断平稳提升,治疗会异军突起。”黄钢说。

 

在当下的靶向治疗中,即便是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也可能出现用药无效的情况,以现在的诊断能力,只能是患者服药后才能知道是否有效。即便用药有效的患者,也可能会很快耐药。当影像检查达到分子水平,就可以在服药前判断药物是否会起效,一旦出现耐药,也可重新设计药物,以延长治疗效果。

 

届时,疾病也将由现在的肺癌、肠癌、乳腺癌等,转变为按照靶点来分类、治疗。比如:HER2阳性的患者,无论肿瘤发生在哪个部位,都可以用相应的药品去治疗。这样也可以更有效地避免漏诊。“病理的分类、治疗的分类、临床病人的分类,都会产生颠覆性的结果”。

 

这一趋势已在临床牛刀小试了。

 

在AI的帮助下,医疗影像设备可以获得动态的、立体的图像,也可以一次捕捉多个器官的图像。这样的医疗设备也不是单独作战。医疗设备厂商提供的产品,不再是单机,而是“系统”。在手术中,医生就可以语音指挥影像设备抵达指定位置,拍下实时情况;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病灶范围,不至于损伤神经,也不至于切得太少需要二次手术。

 

同时,医疗设备厂商还在尝试融合“医疗影像链”,也就是将CT、MRI、PET等影像融合在一张片子上,由此在肿瘤学、神经学和心脏病学等临床实践中,有望更有效率地完成诊疗。

 

这些也指向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黄钢所在的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上海医疗卫生系统输送超2/3影像技术人才。他们已经开设了“AI+”相关课程,在为未来医院做准备了。“如果能够把握未来5到10年的热点,我们未来培养的五届学生至少会有一个强手。”黄钢说。

 

这些强手或许也是全球未来医疗的希望所在。

 

就在4月21日,国家医保局又发布通知,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工作,相关经验还将复制推广。大有在地方建立影像云数据共享中心之意。

 

一个多月前(3月6日)全国两会期间的一次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曾提到,要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为人口较多的县乡两级配齐急需的医疗设备,健全高水平医学人才向县乡下沉等机制,力争实现“小病不出市县、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叠加数据安全升级等现实,业界认为,本土医疗设备企业、医疗影像AI企业的机会来了。

 

只是,要想真正拿到利好,挑战也不容忽视。且不说,AI本身还面临幻觉、偏见、数据孤岛、落地场景有限且常常与临床实践不匹配等问题,就是医疗设备本身也有来自市场和产业链的挑战。

 

事实上,在本土龙头和医疗影像AI高歌猛进的同时,相关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在集采扩围、医疗反腐持续升级等政策的影响,整个大型医疗设备市场处于低迷状态,这使企业们面临空前的压力。

 

可以看到,2021年初,本土老牌医疗器械企业万东医疗被美的集团收入麾下了;跨国巨头GE医疗过去一年在全球的排名下降一位,中国市场疲软是主因;联影2024年的营收103亿元,也同比下降了9.73%,净利润同比下降36.08%,这是该公司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

 

尽管,2025年以来,市场情况也有好转的迹象,但是,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部分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如:MRI的射频线圈、监护仪的高精度传感器、CT设备的X射线探测器、超声设备的压电晶体材料等依然依托全球供应链,这给本土龙头敲响了警钟。

 

人工智能热潮虽“渐欲迷人眼”,硬核的技术积累、工艺和创新能力提升,或许还是决胜的关键。

文章标题:一场围绕医生“眼睛”的5000亿市场争夺战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03165.html

阅读原文:一场围绕医生“眼睛”的5000亿市场争夺战_虎嗅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读段永平:做对的事情 段永平,一位深谙“做对的事情”之道的智者。他始终坚守着价值投资的理念,将目光聚焦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内...
月薪三千,在尼泊尔可以爽到什么... 在尼泊尔,月薪三千能带来许多独特的体验。可以悠闲地漫步在加德满都的古老街道,感受浓厚的历史氛围,品尝...
美国一季度GDP萎缩 特朗普“... 美国商务部4月30日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
天风证券:给予润欣科技买入评级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潘暕,李泓依近期对润欣科技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2024年业绩稳健增长,技术...
协和4+4,反而让高考的含金量... 协和 4 4 这一举措看似与高考含金量有所关联。从某种角度看,它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加专注于知识的深...
年轻人为归属感买单,捧红一门“... 在当今社会,年轻人常常为了归属感而慷慨解囊,这也不经意间捧红了一门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比如一些特...
龚关铭:黄金下跌快到尾声能否重... ————————消息面 4月30日,黄金周三,现货黄金窄幅震荡,目前交投于3308美元/盎司附近。周...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率领工党... 新华社快讯:据澳大利亚媒体3日报道,澳总理阿尔巴尼斯率领工党赢得2025年联邦选举。
江南的一个执念 在江南,有一个深深的执念。那是水乡古镇中蜿蜒的石板路,每一块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
“一动一静”看外贸破局之道 美国关税大棒落地后,一股托举我国外贸企业的合力迅速形成。与一些人预想中企业会手足无措的场景相反,“一...
人民币资产大爆发!日内涨逾50... 人民币资产大爆发。 5月2日,离岸人民币汇率直线拉升,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最高涨超500点,一度升至...
中国休闲船市场运行规划及发展前... ▲提供需求定制或专项服务调研,请来电与专员沟通!!! 【修订日期】:2025年5月 【注:内容省略,...
四川新网银行悄然换帅:朱韬拟任... 人民财讯5月3日电,四川省首家民营银行——四川新网银行披露2024年度报告显示,该行原董事长王航因工...
沈建光: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服... 沈建光系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
水火锅成“创业大热门”,年轻人... 水火锅近来成为创业领域的一大热门,众多创业者纷纷投身其中,试图分一杯羹。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年轻人在...
多国零售商停止向美国发货 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正式终止了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这种做法毫无根据,不仅解决不了自身问题,还会...
联储证券发布《2024年社会责... 2025年4月30日,联储证券正式对外发布《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这也是联储证券发布的第6份社会...
中国需要从“生产型社会”向“消... 中国正面临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重要转型。在过去,以生产为导向的模式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