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向来是楼市走向的关键风向标。作为小阳春落幕、楼市回归平淡期的过渡节点,4月中上旬楼市的冷暖,宛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未来数月楼市的发展趋势。2025年的4月,楼市却隐隐透出降温的信号,似一盆冷水,给原本期待延续暖意的市场浇了个措手不及。
4月楼市:热度骤降,冷热不均
3月的楼市,恰似一锅100度的沸水,热气腾腾,成交活跃。然而,进入4月,温度骤降至70度,不温不火,尴尬尽显。这一降温态势,在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均有体现,而二手房市场表现得更为突出,不同城市之间的冷热差距也在持续拉大。
从新房市场来看,克尔瑞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重点26个城市4月上半月成交面积317.17万方,环比3月下滑14%,不过与去年4月持平。细究之下,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表现各有千秋。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去年4月上升32%,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二线和三线城市则分别同比下跌10%和8%,热度明显下滑。在为数不多能延续小阳春热度的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成都表现亮眼,而广州虽为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相比3月却下降了26%,差距显著。
二手房市场同样不容乐观,4月中上旬成交量较3月同期下滑,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同城市呈现出巨大分化。深圳、上海等城市表现优异,深圳今年4月中上旬成交量同比去年同期涨了34%,上海也涨了30%;而郑州和青岛则遭遇寒冬,成交量同比分别下降13%和19%。这种分化表明,去年9月底以来的救市政策,仅在少数城市实现了基本面的改变,多数城市在短暂的热闹后,又陷入了沉寂。
楼市周期:陷入怪圈,政策托底
回顾2023年以来的楼市周期,仿佛陷入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怪圈。每年2月底楼市热度开始攀升,3月达到高潮,4月中上旬降温,5月进入静淡市,7月和8月凉意彻骨,下半年在政策刺激下虽成交量有所回升,但房价却持续下跌。2021 - 2024年,房价的急速下跌期恰好在楼市从净淡期走向冰凉期的几个月里。2024年5月虽有大规模救市政策出台,但消化一个月后,楼市在7月和8月仍跌入冰窟窿,这才有了9月底的大救市。
去年9月底的大救市,堪称楼市信心的真正拐点。在此之前,楼市被空头牢牢压制,二手房市场上买家肆意砍价,卖家毫无还手之力。9月底后,多空双方开始正面交锋,深圳、上海、杭州、北京等城市的次新房价实现反弹,至今仍保持着胜利成果,实属不易。
这一成果的取得,政策功不可没。这里的政策,绝非单一的楼市政策,行政性的楼市政策对市场的刺激效果微乎其微。真正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宏观刺激政策。货币政策方面,央妈降准降息,下调存量准备金0.5个百分点,5年期LPR下调25个基点,还调整了存量房贷;财政刺激政策也在去年9月后相继出台,10万亿的化债安排、刺激内需的以旧换新政策,都在去年下半年提振了市场信心。房地产政策同样密集出台,一线城市放松限购限贷、城中村改造扩围、增值税调整以及存量闲置商品房和土地收储工作的提出,这些政策综合发力,改变了经济基本面和市场预期,让楼市呈现出新的面貌。
复杂形势:内外交困,分化极致
然而,今年的4月楼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与过去两三年大不相同。
从经济环境来看,关税战的冲击虽未直接波及楼市,但对楼市信心和预期产生了负面影响。关税战首先冲击外贸,进而影响经济基本面,而楼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必然会受到传导。这一传导链条较短,大概两三个月就会影响到楼市,恰好赶上楼市淡季。若没有外部政策的有力支撑,今年7 - 8月的楼市极有可能重蹈去年下行的覆辙。
楼市分化也是今年的一大特点,且已达到极致,甚至出现了部分不理性的现象。以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的价差为例,第四代住宅的出现,让新房市场通过产品迭代与二手房市场实现了价格区分,且这种区分愈发夸张。在郑州和广州等城市,部分新房第四代住宅凭借超高得房率的优势,比周边同地段的次新二手房溢价30% - 50%。市场过度贬低二手房,抬高新房价格,这种做法看似能刺激新房市场,但最终却可能将新房市场也拖入困境,不利于救市大局。
破局之策:政策发力,把握时机
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4月的楼市需要新一轮政策刺激来打破拐头向下的趋势。当前,4月楼市房价下跌并未扩大,新房和二手房市场价格处于跌不动又涨不上去的胶着状态,买卖双方陷入拉锯战。而这,正是救市的最佳时机。在胶着状态下,若将救市外力向上涨一方倾斜,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下一轮大招该从何处发力呢?在货币政策上,可考虑进一步降准降息,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刺激购房需求。财政政策方面,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既能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又能稳定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政策上,进一步优化限购限贷政策,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释放更多的购房需求;同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房价的大幅波动。
2025年的4月楼市,站在了关键的转折点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政策制定者需审时度势,精准发力,以政策之笔勾勒出楼市健康发展的新蓝图。而对于购房者而言,也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走向,在合适的时机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