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没后劲
创始人
2025-04-15 07:01:41
0

零跑汽车在动力表现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给人一种“没后劲”的感觉。起步时或许能展现出一定的速度,但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动力输出逐渐减弱。在高速行驶或爬坡等需要持续动力的情况下,零跑汽车的动力储备显得尤为匮乏,难以保持稳定且强劲的动力输出。这种后劲不足的现象,不仅影响了驾驶的乐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让驾驶者在面对各种路况时缺乏足够的信心,成为了零跑汽车在动力性能方面的一个显著短板。


2025年3月10日,零跑汽车(HK:09863)披露了《2024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24年营收321.6亿、同比增长92.1%;全年交付29.4万辆、同比增长103.8%;净亏损28.2亿、亏损率收窄至8.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Q4毛利润率13.3%(创新高)、净利润0.8亿(提前一年实现单季扭亏)。


业绩公布当月(2025年3月),零跑汽车股价涨幅达43.4%。


2025年Q1,零跑汽车交付约8.8万辆,居“新势力”第三位;其中3月份交付3.71万辆,跃居造车新势力榜首。


销量公布后,零跑汽车股价单日(4月2日)涨幅达13%。4月11日,股价收于50.35港元,总市值超过670亿港元。


那么,零跑汽车业绩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有多大?


累计交付近70万辆


零跑科技创办于2015年12月,直到2024年才迎来销量井喷:


2019年7月开始交付,首款车为电动轿跑S01,年内交付逾1000辆;

2020年5月开始交付纯电动微型车T03,年内交付逾7000辆,成为主力车型;

2021年交付4.37万辆。其中,T03交付3.9万辆;10月推出的C11(中型SUV)年内交付近4000辆;

2022年交付11.1万辆、同比增长154%;其中,T03交付6.2万辆、C11交付4.4万辆;

2023年交付14.4万辆、增速降至29.7%;其中C系(C11交付8万辆、C01交付2.5万辆)交付10.6万辆、T03交付3.8万辆;

2024年交付29.4万辆、同比增长103.8%;其中C系交付22.5万辆,T03约7万辆;


2025年Q1交付8.76万辆、同比增长162%。



截至2025年3月末,零跑累计交付近69万辆,其中C系、T03之间的比例约为6:4。


与“中高端”渐行渐远


零跑在招股文件中称:“主要聚集于价格介于15万元至30万元的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2年,主打的还是微型车T03(占比56%),由于有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等功能,售价高于其他品牌微型车(8~10万元/辆);定价更高的C系车占比约40%;这样一来,年度销售均价达11.1万元/辆。


随后两年,零售销售均价冲高回落——2023年11.6万元/辆、2024年10.8万元/辆,与“中高端”渐行渐远。


虽然价格滞涨,但利益于规模效应,零跑汽车毛利润、毛利润率艰难回正:


2021年,营收31.3亿、成本45.2亿,毛亏损13.9亿、亏损率44.3%;

2022年,营收大幅增至124亿、成本143亿,毛亏损19.1亿,亏损率收窄至15.4%;

2023年,营收提高到167.5亿、成本166.7亿,毛利润8047万、毛利润率0.5%;

2024年,营收暴涨几近翻倍、达321.6亿、成本294.7亿,毛利润26.9亿、毛利润率8.4%;



从2015年算起,零跑汽车交付已进入第十个年头。尽管销量有所突破,但“15万元~3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仍遥不可及,甚至渐行渐远。


规模未必能“致胜”


汽车制造是规模经济的典范,零跑汽车业绩迅速改善的关键因素就是销量的大幅增长。但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有限。


例如理想汽车:


2020年仅交付约3.3万辆,营收92.8亿,毛利润已经达15.5亿,利润率16.4%。2023年理想交付37.6万辆时,毛利润高达275亿、毛利润率22.2%;

2024年理想交付突破50万辆,毛利润296.6亿、毛利润率20.5%。


2021年,零跑汽车交付4.3万辆(超过2020年的理想),毛亏损却达13.9亿。


2025年Q1,零跑、理想分别交付8.8万辆、9.3万辆。按这种趋势,零跑2025年交付数有可能赶上或超过理想汽车2023年水平,但毛利润仍会有天壤之别。


对汽车产业而言,规模不是万能的,没有规模是万万不能的。


搞清零跑盈利能力较差的原因,要看成本结构。


零跑未单独披露汽车制造成本结构。但披露了按性质划分的开支,即用于制造、销售/营销、行政、研发的原材料、薪酬、折旧、广告/宣传、运输/仓储、售后服务等项开支。


因原材料主要用于汽车制造,可近似推算出每辆汽车的材料成本:


2022年,原材料开支137.4亿,占总成本的96.1%;每辆车原材料成本12.4万,相当于售价的111%!


2023年,原材料开支152.9亿,占总成本的91.7%;每辆车原材料成本10.6万,相当于售价的91%。


2024年,原材料开支272.2亿,占总成本的92.4%;每辆车原材料成本降至9.3万,相当于售价的86%。



原材料成本属于“可变成本”,如果1个馒头用1元钱面粉,100个馒头100元钱面粉。即使采购量大,也只能获得些许折扣。零跑汽车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90%,制造规模再大也难以显著摊薄每辆车的成本,从而扭转毛利润率偏低的局面。


马斯克发明了一个概念,叫“白痴指数”——零部件售价是原材料成本的倍数。《马斯克传》记录了他的一次发飙,原因是Space X采购的一个钢制“喷管保护套”,价格1.3万美元,而制造这个保护套所用钢材只值200美元,白痴指数高达65倍。根据公开资料,特斯拉与松下合资的超级工厂,动力电池产品的白痴指数是2.0倍,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不到1.4倍。


2024年,零跑汽车“白痴指数”仅为1.16,从买家角度看很“良心”。但对卖家而言,成本“刚性”极强,随规模改善的空间有限,研发及扩大再生产能力受限,前景晦暗。


研发“欠账”太多


零跑号称:全域自研,占整车BOM(物料清单)成本约60%的三电(电池、电驱、电控、智能座舱)都实现了自主研发及自主制造。


但实际情况却是——原材料成本占比却超过90%,工业增加值很低。这里说的是成本,与定价政策、品牌溢价无关。原材料占成本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技术含量、工艺复杂程度。好比石料占石桌成本的比例通常低于占石像成本的比例。


不论与“新势力”、“旧势力”还是“半新不旧势力”相比,零跑汽车研发开支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2022年,零跑汽车研发开支仅14.1亿,小鹏52亿,“抠门儿”的理想汽车投了67亿,拿钱不当钱的蔚来花掉108亿;

2023年,零跑汽车研发开支增至19.2亿,理想汽车研发投入超过100亿,蔚来花掉134亿;

2023年,零跑汽车研发开支达到29亿(占营收的9%),仍然远低于“蔚小理”。



截至2024年6月末,零跑汽车研发雇员3800名。据称到2024年末,智驾研发团队将扩充至500人。


零跑汽车对研发开支偏低的说辞是:研发骨干团队来自电子及IT行业……转入智能新能源车研发领域时,具有其他众多车企不具备的先发优势……一句话就是“研发效率高”。


如果“骨干来自电子及IT行业”,因而具有“先发优势”这个逻辑成立,也应适用比亚迪、小米乃至华为、苹果。


比亚迪也有深厚的“电子及IT”背景,2024年研发投入542亿。有12万名研发工程师,其中智驾方向投入5000人;


小米骨干在“电子及IT行业”的成就非零跑骨干可比。 2024年研发投入241亿、研发人员约2.2万名。


如果对比亚迪、小米不服气,看看华为车BU(主攻智驾):2022年研发费用76,6亿、2023年71.8亿;2024年H1达34.2亿,研发人员超过5000名(高峰时过7000人)。


华为用5000人搞智驾,零跑汽车智驾团队不到500人,扬言“2025年底前全面跻身智能驾驶第一梯队”。与零跑汽车相比,华为车BU(现已注入深圳引望)的研发效率是否太低?


总之,零跑汽车研发效率的确高。但恐怕有“欠账”,更难言积累。


财务状况优于小鹏


综合营收、交付数、亏损幅度,零跑汽车与小鹏汽车有一定可比性:


  • 毛利润率


乍一看,小鹏占优,即使2023年“失手”,毛利润率仍是零跑的3倍。


其实,小鹏整车业务毛利润率与零跑非常接近。


2024年,小鹏整车销售收入358.3亿、单价18.9万元/辆,毛利润29.6亿;单车毛利润约1.6万元、毛利润率8.27%;“服务及其他销售”收入50.4亿、毛利润28.8亿、毛利润率57.2%;


2024年,零跑汽车毛利润26.9亿,几乎全部来自销售收入(服务收入仅占营收的1.6%,未单独披露成本),单车毛利润9000元、毛利润率8.38%;


  • 费用率


由于经济效益差,零跑、小鹏研发费用率都呈下降趋势,主打一个“能省则省”。


2024年零售研发费用29亿、费用率8.4%;小鹏研发费用65亿、费用率14.3%;



零跑汽车业绩持续改善,亏损率从2021年的91%降至2022年的41%,再到2024年的8.8%。


而且早在2023年,零跑汽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已回正到11亿,2024年更是达到85亿。


2024年,小鹏汽车净亏损达57.9亿、亏损率16.2%,尽管较2023年有很大改善(2023年净亏损104亿、亏损率37%),但扭亏仍遥遥无期。


零跑汽车在产品力、成本控制力及研发效率方面均有过人之处,财务状况远好于小鹏、蔚来,但远逊于理想汽车。


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已逐步从卷价格升格到卷技术。零跑汽车研发投入较竞争对手低太多,虽自称“效率高”,但难免让人担心后劲不足。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你对当前的投资市场有哪些疑惑?


目前作者Eastland的粉丝群正在招募中,他可谓是财报解读方面的专家,本篇是他第1055篇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彤师粉丝群,与他直接沟通~




文章标题:零跑没后劲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234473.html

阅读原文:零跑没后劲_虎嗅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8日起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能省... 8 日起,公积金贷款利率迎来下调。这一政策变动无疑为广大公积金缴存者带来了实惠。具体能省多少呢?这取...
每人2000元!@2025届毕... 亲爱的 2025 届毕业生们,你们的专属福利来啦!每人将有 2000 元的惊喜等待着你们去申请哦!这...
申昊科技:打造水陆安全综合“大... 申昊科技正全力打造水陆安全综合“大管家”。在水上领域,它凭借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监控水域环境,及时预...
大庆官方回应“水泥车与校车相撞... 5月9日,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黑龙江大庆市龙凤区一辆水泥商砼车与一辆校车相撞,校车内有多名学生。现...
欧洲央行管委:美关税将冲击欧元... 财联社5月10日讯(编辑 赵昊)欧洲央行管委会成员、立陶宛央行行长Gediminas Simkus表...
一个浪漫的小实验 用勺子与水龙... 在宁静的角落,一场浪漫的小实验悄然展开。那是勺子与水龙头的“比心”之约。轻轻将勺子靠近缓缓流淌的水龙...
武契奇排除万难抵俄后在红场发声 武契奇排除万难,毅然抵达俄罗斯,踏上红场这片神圣的土地。他在红场发声,那坚定的目光中透露出对国家和人...
滚动|巴方强调对印打击基于防御... 滚动消息传来,巴方着重强调其对印的打击行动是基于防御性的。在当前紧张的地区局势下,这一立场清晰表明巴...
从“数字福建”到“AI福建” ... “数字福建”开启了福建发展的新征程,如今,一场更为瞩目的跨越式变革正悄然展开——“AI 福建”。“数...
泉州通过一批人事任免 泉州通过一批人事任免,这一举措犹如在城市发展的画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任免涉及各个领域和部门,...
陈杰显任石狮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近日,陈杰显正式担任石狮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这一重要职务。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才能,将为石狮市的发展...
张炜琳,已任三明市委常委、宣传... 张炜琳已担任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这一重要职务。她以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宣传领域展...
福建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福建在一季度展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近五成。这一数据背后,彰显了福建在吸引外资方面...
福建省企业可申报省级海外仓认定 福建省企业迎来了重大利好,如今可申报省级海外仓认定。这一举措为福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企...
福建8岁男童在山顶走失!已失踪... 福建一名 8 岁男童在山顶不慎走失,这一消息如重磅炸弹,在当地引发巨大震动。如今,已过去超过 40 ...
福州“三级联动”开展校园食品安... 福州“三级联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迅速且成效显著。市级层面统一部署,制定详细方案,明确各...
好消息!福州滨海快线启动列车上... 好消息!福州滨海快线启动列车上线动态调试啦!这一消息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福州交通发展的新征程。...
福建208人获评正高级职称 福建在人才培养与职称评定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近日有 208 人获评正高级职称。这 208 位优秀人才涵...
福建多家事业单位、国企正在招聘 福建的就业市场正呈现出积极的态势,多家事业单位和国企纷纷开启招聘大门。这些招聘涵盖了各个领域和岗位,...
明起南方新一轮降雨来袭 福建局... 明起,南方地区将迎来新一轮降雨。这场降雨将如一场悄然降临的“甘霖”,为南方大地带来滋润。福建地区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