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过线,新晋“双万之城”为何是合肥?
创始人
2025-03-14 08:01:17
0

合肥何以抢先过线成为新晋“双万之城”?这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努力与机遇。合肥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持续加大投入,打造了一批优质高校和学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同时,合肥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吸引了众多高端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在政策引导下,合肥的教育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力。这种协同效应使得合肥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率先迈入“双万之城”的行列,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长三角新一轮人口竞逐战火正炽。


随着安徽省2024年人口数据出炉,合肥以14.9万增量撞线千万常住人口,较宁波、温州、南京、徐州等市先一步完成千万人口目标。


至此,合肥成为继上海、杭州、苏州后长三角第4座同时达到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大大增强了在一众长三角强市中的显示度。


从默默无闻的“长三角末梢”,到如今不可或缺的科创黑马,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点题”的四大未来产业上,合肥都已悄然抢占了制高点。


多面开花的背后,合肥做对了什么?而随着人口的持续流入,也给城市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面向未来,迈上“双万城市”的合肥,还需要补上哪些短板?


一、人口逆袭


很长一段时间,合肥都处于长三角的尴尬位置。


作为最年轻的省会城市之一,合肥根基浅、底子薄,2000年,合肥GDP仅为325亿元,位列全国第82位。合肥所在的安徽省,人口长期被南京、杭州、上海等强市虹吸。


但近年来,形势出现逆转。2023年,合肥以21.9万的人口增长,问鼎全国城市人口增量第一,力压杭州和有“徽京”之称的南京。2024年,合肥又以14.9万人口增长,先南京、宁波、温州等长三角人口大市一步,成为全国第18座、长三角第4座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城市。



一种观点认为,合肥的人口增长主要在于2011年“合并巢湖”,实际并不如此简单。2012年末,合并巢湖之后的合肥常住人口仅757.2万,低于温州(915.61万)、南京(816.1万)和宁波(763.9万)。


2012年到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从757.2万人增长到1000.2万人,特别是近年加速增长,近三年累计增加超过5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外地来肥的迁移人口。


另有一种观点质疑,合肥靠的是虹吸安徽全省人口。2023年,当合肥人口迅猛增长,安徽却是遭遇负增长。但到2024年,安徽很快顶着负自然增长率(-2.24‰)的压力,逆势实现2万人口增长。这意味着,安徽省拥有了机械增长的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对城叔表示,合肥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主动承接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产业转移,推动本地产业升级,吸引了大量在外安徽人口回流。


合肥的人口突围绝非偶然,在于其经济高速发展。


一组数据可以作为依据,2024年,合肥经济增长6.1%,增速在省会中仅次于拉萨,在万亿城市中仅次于泉州、南通。2000年到2024年,合肥GDP总量从325亿元猛增到13507.7亿元,增长41倍,全国排名从80多名跃升到前二十强。


即便如此,合肥的经济规模在高手如云的长三角也并不突出。但合肥的底气,不在体量,而在于“含金量”。2024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6%,创近24个月新高。


以最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达137.6万辆,产量超过上海、西安,仅次于深圳,坐到了城市“牌桌”的中心。


“人随产走,新产业发展好的城市往往会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杨成钢向城叔分析,合肥的人口秘诀在于“产业—科创—人口”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合肥将科创打造成自身的亮眼标签,新兴产业在此集聚,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名企带来大量新岗位和品牌效应,对人才形成吸引力。加上安徽省不低的人口基数,合肥突破千万也就不奇怪了。”


可以说,合肥证明了,科技和产业能让一座城市后来居上,重塑人口的迁移轨迹。


二、产业争先


细数长三角各城,合肥起初并不显眼。摇身一变“最牛风投”,关键在于合肥扭住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并让其成为发展的最大增量。


以未来产业为锚,政府工作报告最新点题的“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四大未来产业,合肥都已悄然入局。


尤其是量子科技,合肥量子科技企业数量超70家,居国内第一位,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科技和科创产业,已然成为合肥的最大注脚。


问题在于,科技创新充满不确定性。有意培育科创产业并大胆下注的城市,远不止合肥一个。但科创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都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合肥模式不在于“赌”,而是风险管理。


在政府“顶层设计”下,合肥以投带引,精准把握产业趋势,积极引进关键企业并进行股权投资。其中有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


2008年,合肥缓建地铁,拿出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引入当时亏损超过10亿元的京东方;


2016年,合肥产投投资长鑫存储,并参与公司的战略规划与运营管理,通过早期介入、长期扶持,打造了资本运作与产业培育相结合的范例;


2020年,合肥联手战略投资者“接盘”蔚来汽车,通过产业基金等形式,筹资70亿元,帮助蔚来汽车走出“至暗时刻”,并积极协调土地、政策等关键资源。


合肥模式大获成功,离不开投资基金的支撑。2024年,合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6%、五年提升10个百分点。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合肥市着力实施融资风险“有补偿”,系统设计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政策机制,丰富“政信贷”产品体系,为1.5万户企业授信超1288亿元,兑现风险补偿近9000万元。


曾刚表示,合肥政府通过设立投资基金,精准地将资金投向最具潜力的产业和企业,实现了产业与资本的高效对接。


他特别强调,新兴产业追求“高收益、低风险并存”是不现实的,政府敢分担,资本才敢投,企业才有信心。地方政府培育新兴产业,要不断完善自上而下的容错免责机制,信任和支持服务青年科技人才的政府工作人员。


对城市而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曾刚提到,杭州、合肥的创新发展路径,是当下热议焦点和其他城市学习典范,但两者逻辑完全不同。


杭州凭借自身优良的市场环境,强调市场驱动、政府放权,合肥则是依仗科创资源,主打政府主导、以投带引。两者都有独到之处,其他城市借鉴时,应结合自身禀赋,因地制宜。


三、补齐短板


创新之城的标签深入人心,对合肥产业招商、人才招引都有莫大好处。但人随产走,当越来越多的新合肥人在此扎根,城市也应尽快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其中,以城市轨道交通最为明显。当地铁直达机场逐渐成为国内发达城市的标配,被誉为最会投资的城市合肥,机场地铁线至今仍在建设中。


从地铁总里程来看,据交通运输部《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合肥轨道运营里程为231.8公里,还不到同等人口规模的南京的一半。


对此,曾刚表示,10年前合肥“砸锅卖铁”以产业为先,是“家底薄”的迫不得已。如今经济发展后,合肥抢抓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省会城市中并不算慢。


比如,2024年,合肥轨道交通总里程全国排行就前进了一位,位列第17位。但合肥受限于城市基建起点低,要赶上南京、武汉等发达省会城市,还需要一步步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新兴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还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阶段,短期内难以体现收益,需保持战略定力和一定的财政倾斜。因此,合肥要量力而行,兼顾产业投入与民生改善,寻求动态平衡。


若把视野拉大至安徽全省域,曾刚注意到,合肥与周边城市的同城化水平也有待提升。以产业同城化为例,合肥在安徽省跨市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动作较少,导致其在强调区域协作的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评选中表现平平。这意味着,产业协同不足直接制约了合肥乃至安徽省域的整体竞争力。


这一点,在人口流动上也有体验。2024年人口数据显示,皖北人口在持续流失,皖北六市中仅淮南保持人口正增长,蚌埠持平,阜阳、亳州、宿州、淮北四市人口下降合计达13万。



其中阜阳作为传统劳务输出大市,尽管GDP增速达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常住人口仍减少4.3万,暴露出经济增长与人口吸引力之间的错位。


在曾刚看来,合肥新兴产业要进一步发展,需要依靠市场腹地的支撑。合肥崛起后,也理应帮助解决省域均衡发展的问题。


曾刚建议,合肥应立足创新优势,沿着产业链、创新链,加强与省内其他城市的双向互动,扩大合肥的产业腹地、创新腹地、市场腹地,并辐射带动全省其他区域的共同发展。


具体路径上,安徽可以通过交通网络优化重塑省域空间格局。池黄高铁建成后,串起了皖南城市群和合肥共享长三角一体化机遇的“同心圆”。接下来,应重点补强皖北与合肥的交通连接,加快构建全省域联动的立体交通体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瑞士,正在“败下阵”来 在全球经济和科技的激烈角逐中,瑞士似乎正在“败下阵”来。曾经以精密制表业闻名世界的瑞士,如今面临着来...
台风“木恩”今天将生成!福建持... 今日,令人瞩目的消息传来,台风“木恩”即将生成!这无疑将给天气格局带来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福建地区...
菲菱科思跌1.64%,成交额1... 7月1日,菲菱科思跌1.64%,成交额1.91亿元,换手率4.95%,总市值59.18亿元。 异动分...
恒生科技ETF龙头:7月1日融... 证券之星消息,7月1日,恒生科技ETF龙头(513380)融资买入312.56万元,融资偿还472....
原创 结... 世界银行公布新标准线啦,将全球高收入经济体的最低标准由之前的人均GNI大于14005美元,下调至13...
携程、去哪儿遇劲敌?京东阿里杀... 文|勇砺商业评论 白丽 酒旅市场将在京东、阿里等巨头的推动下,迎来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京...
突发!又有A股董事长被留置 【导读】百川股份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郑铁江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中国基金报记者 牛思若 7月1日晚,百...
ESG解读|阿里巴巴近三年员工... 图:阿里巴巴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 编者按:ESG年报解读是搜狐财经及价值公司100联合发起的针对各公...
一个身上挂满摄像头的时代要来了 在当今时代,一个身上挂满摄像头的时代似乎正悄然来临。这些摄像头宛如微小的“眼睛”,无处不在地记录着人...
2025济南(泉城)马拉松全新... 2025济南(泉城)马拉松全新启航金秋十月泉城济南将迎来一场盛大的体育嘉年华(拟)中国田径协会A1级...
网传“东莞中考数学科目疑泄题”... 近日网传“东莞中考数学科目疑泄题”,引发广泛关注。经教育局调查核实,此为谣言。教育局表示,中考命题、...
只是和ChatGPT 多聊了几... 在日常交流中,仅仅是和 ChatGPT 多聊了几句,竟有正常人患上了妄想症,这着实令人惊讶。如今,A...
朱啸虎聊了十几分钟决定投的机器... 朱啸虎仅聊了十几分钟便决定投资的机器人公司,精准瞄准了年轻女性的生意。这展现出他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果...
现金流:7月1日融资买入121... 证券之星消息,7月1日,现金流(159399)融资买入121.89万元,融资偿还128.5万元,融资...
四方股份:7月1日融券卖出60... 证券之星消息,7月1日,四方股份(601126)融资买入871.68万元,融资偿还878.98万元,...
洋河股份突发“换帅”,张联东卸... 7月1日晚间,苏酒龙头“一把手”突发卸任。 洋河股份(002304.SZ)公告称,张联东因工作调整,...
重要提醒!20年有效期二代身份... 重要提醒!20 年有效期二代身份证换领高峰已至。在这一时期,大家需注意诸多事项。首先,要提前了解换领...
2024年度闽江河口湿地“鸟口... 2024 年度闽江河口湿地“鸟口普查”结果正式出炉啦!此次普查范围广泛,涵盖了湿地的各个区域。经专业...
离开了大厂,才发现世界可以很大... 离开了大厂,才真切地感受到世界可以如此广阔无垠。曾经在大厂的忙碌中,仿佛世界就只有那一方小小的格子间...
天天铂银白银订购交易软件骗人的...   天天铂银白银订购交易软件经常卡顿,平台内走势与国际走势有出入,同时该交易平台的手续费比正常期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