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亲后,我带妈妈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创始人
2025-03-12 08:42:17
0

断亲后,我深知妈妈内心的痛苦与迷茫。为了帮助她走出阴霾,我毅然决定带她走进心理咨询室。那扇门缓缓推开,仿佛是通往心灵治愈的通道。在心理咨询师温暖的目光中,妈妈开始倾诉内心的委屈与不安。她讲述着那些被亲情伤害的过往,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心理咨询师耐心地倾听,给予她理解与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的表情逐渐放松,眼神中重新找回了一丝光亮。这次经历,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我们看到了重新拥抱生活的希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简墨,编辑:腾宇


离开老家到北京工作多年,杨佳欢仍不时会做同一个梦。


梦里自己高考失利后想复读,却被母亲劝阻。母亲拿着成绩单满脸是泪:“家里已经没钱供你读书了,女孩子考上了本科,还有什么不满的?”


杨佳欢来不及回应,画面就转到她第一次做心理咨询时提到的场景:母亲逼她拿钱给弟弟买车,强迫她带弟弟看病。而那时候她因为抑郁情绪,已出现了轻微自残行为。


梦境最后,是对面的咨询师用缓慢而沉重的语气问:你觉得你妈妈爱你吗?


妈妈爱自己吗?杨佳欢曾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印象里散落着母爱的证据:初中她要到离家七公里的地方上学,母亲打着手电将她送到村口;高中生病住院,母亲在病床前一边抹眼泪,一边说要替女儿承受所有痛苦;她毕业后刚开始工作,母亲拿了近一万元。


这些细碎的温暖很快被母亲不善良的举动覆盖:生病时母亲曾咒骂她“怎么还不去死”;大雨倾盆时等不来母亲手中的伞,她只能冒雨走了七公里,到家后却被母亲说“死心眼”;母亲还逼她拿出数万元给弟弟买车……


杨佳欢很难说清楚这种爱与利用交缠的情况从什么时候出现,但她愿意为自己和母亲提供一次表达,或者说互相理解的机会。


从2023年起,她邀请母亲和自己一起走进心理咨询室。


断亲,是不想多一个“被控制的人”


吴双记得10岁那年,母亲突然变了。


10岁之前,她与母亲的关系还好。但10岁那年,母亲再婚,母女关系便急转直下。母亲甚至将吴双看成了建立新家庭的牺牲品。


过去被称为母爱的东西,消失在新的现实面前。


家庭中的吴双似乎成为了透明人,母亲和继父、继子在客厅开怀大笑,她正情绪崩溃躲在屋里哭,但没人关心;自己被继父的儿子欺负,母亲总会先指责吴双。一次,吴双发现自己的东西被继父的儿子偷走,她想讨个说法,母亲却说:“拿你东西,为什么要告诉你?”


更明显的区别对待是钱,母亲对吴双几乎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她不允许吴双买学习用品以外的东西,课外书也不允许,更不要说零食之类。


吴双印象最深的,是高中时和母亲一起逛街,经过一家蛋糕店时,母亲买了一些散称蛋糕给她自己。虽然总价不过几十元,但足以让吴双震惊——过去很多年,她一直认为母亲对自己极为抠搜,是家境困苦的不得已的事,但没想过是母亲不愿给自己花钱。


类似的事在吴双大学刚毕业时也经常发生。有一次,她得一次性支付三个月的房租和一个月的押金,累计3200元。那时她刚毕业,尚没有拿到首份薪水,手里也几乎没钱。她向母亲求助,对方虽然转来了租金,却特意叮嘱吴双:“这个钱你不用还我了。”


在吴双眼里,这句话是另外一个意思——你一定记得还我这个钱。


换房时,吴双再次向母亲求助,母亲却以“银行卡有问题无法转账”为由拒绝。那时候,吴双并没有怀疑母亲话语的真实性,可是后来母亲没有送来一句问候,似乎毫不关心她该如何解决房租问题和后续住宿事宜。一切就在漠不关心中麻木地前进。


真正让吴双决定和母亲断亲的事,发生在2018年。


那时母亲交给吴双的丈夫一笔钱,请他代为投资。但后来这笔钱在股市里亏损了大概20%。不久后,母亲便告诉吴双夫妇,自己要取回这笔钱,还多次向吴双的丈夫说,她的继子生活不易,而这笔钱是继子买房的本金。


吴双的丈夫心生内疚,他觉得是自己耽误了岳母的买房计划。他和吴双商量,两人补上亏损,再额外补给母亲10%的资金。


母亲拿到钱后没什么反应,感觉这一切像应得的。吴双从没想过,一向对自己锱铢必较的母亲,竟然愿意掏出50万元全款给继子买房。


怀疑不解和深深的刺痛感席卷了吴双。这件事之后,她开始有意和母亲断亲。她不希望丈夫步其后尘,成为下一个被母亲控制的人。


“她没有得到过,所以没办法给我”


与母亲单方面断亲后,吴双并没有彻底隔绝母亲的影响。她仍时常觉得不舒服。


网上有许多看似理性的回答,但不少人认为女儿之所以在母女关系中感到痛苦,是因为对母亲还有期待,只要没有期待、狠得下心,和母亲断绝联结,也就不会痛苦了。


但对处于这段关系中的人而言,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吴双曾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讲述母女关系的视频,博主提到,处理母女关系的第一步就是承认“你母亲其实没有那么爱你,甚至她对你没有一点爱意”。吴双在视频下方回复,承认自己的妈妈不爱自己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体验,就和人死了一次一样。这条评论收获了600多次点赞。


不时出现的消息,让吴双更为深刻地意识到,承认母亲不爱自己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而很多人都在被动经历。


与心理咨询师刁庆红沟通时,吴双并没有想到要和母亲一起做咨询,她只是反复提到了10岁这一年龄段。她不明白,母亲为何会在自己10岁那年,突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曾经看似和谐的生活,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才被收回的吗?


为了厘清母亲态度突然转变的缘由,刁庆红建议吴双带母亲一起做咨询:“厘清母亲态度的变化,是吴双疗愈课题中重要的一环,这涉及吴双对他人的信任感。如果无法弄清母亲从默默温情变得冷漠疏离,那吴双会失去对人的信任感的预判。”


和吴双的母亲面对面交流前,刁庆红的经验告诉她,母女同时在场进行心理咨询,会事半功倍:“这是因为大部分妈妈的内在都有爱,只是她们在年轻时因为人格不成熟、婚姻不幸福或婆媳关系不顺等诸多原因,而对女儿有很多情绪转嫁,使孩子产生了‘妈妈不关注我’这种感觉。邀请两人面对面交流,就是给了妈妈重新去表达爱的机会。”


但直到见到吴双的母亲,刁庆红才意识到这次咨询的特殊性:母亲不仅对女儿的爱很少,且患有述情障碍,甚至可能有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刁庆红在谈话中发现,无论提什么问题,吴双的母亲都表现得十分木讷,像极了课堂上听不懂老师问题的学生,既无法给出有效回答,也没有办法完整表述自己的感受或描述某一件事,全程处于一种木讷和麻木的状态里。


甚至在刁庆红询问她“是否能想起自己在女儿4至10岁之间,给予女儿照顾、呵护、关爱的事情”时,她似乎想不起两人相处的任何重要细节。


当吴双表示自己从小物质极度匮乏,遭到母亲的虐待时,母亲如梦初醒又无比坚定地表示否定。她不断辩解称,家里条件不错,没必要不给女儿钱。


母亲的否认让吴双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她在咨询结束后状态变得越来越差,甚至一度无法起床,时常有濒死感。为了从这种状态中脱离,吴双中止了和母亲一起做咨询的计划。


刁庆红对这样的结果并不吃惊:“母女共同咨询,实际上让吴双再次确信了自己的感觉,放下对母亲的所有幻想。只有放下幻想和期待,女儿的痛苦才可能真正减少。”


在刁庆红的帮助下,吴双仔细回顾了母亲的生长环境,看到了母亲的局限性——母亲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也是被忽视的存在。母亲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多的爱,也没有办法给予女儿需要的关怀。


吴双至少明确了一件事:“她没有得到的东西,没办法给我。”


令吴双感到意外的是,母亲虽然在咨询室里反应很少,却在咨询后告诉吴双,她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哭,回家后也经常哭。在最后一次咨询结束时,她还特意向吴双道歉:“对不起,这么多年是我错了,我忽略了你。”


不仅如此,母亲还表现出了极强的补偿心理。她给了吴双一大笔钱,还特意找话题和吴双聊天,也不再过问吴双的隐私和选择。


吴双说:“从这点看,我的母亲变化也是很大的。”但她也表示,自己在得到补偿之外,其实更想听到母亲亲口承认那些曾经真实存在的虐待行为,她打算带母亲继续做咨询。


“无力解开,也无从解开”


与吴双想和母亲彻底分离的诉求不同,田琳琳带母亲做心理咨询,是为了修复两人的母女关系。


她与母亲的问题始于2018年,当时她去国外念研究生,与母亲的联系越来越少。在此期间,两人关系变得微妙,虽然每周会打一次电话,却很少分享真正的生活动态和想法,许多次,田琳琳都沉默地、被动地聆听母亲的抱怨。


她没有察觉到母亲患上了重度焦虑症,而母亲也丝毫未察觉女儿的情绪早已崩溃。


“我们陷入了互相索取,但又无法给予的困境里。”在田琳琳的视角里,她唯一能感受到的是母亲无时无刻传递过来的压力,母亲越来越在乎自己的学业成绩、工作方向以及婚恋情况等,夹杂其中的还有频密的比较和打击。


一次通话时,母亲告诉田琳琳,奶奶不久前夸她的表妹自小机灵、爱说话,而田琳琳“沉默寡言,见人就往后躲”。母亲不无感慨地同田琳琳说:“你该向表妹学习”,全然忽视了成年后的田琳琳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其实都取得了超过表妹的成绩。


这句话瞬间让田琳琳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总爱用别人跟自己作比较,哪怕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了。小时候,她考了98分,全班第一,但母亲没有夸奖,甩出了经典的伤人句子:“你只考了98分,又不是100分。”


这种打击和比较,贯穿了田琳琳的生活。她留学回国后进入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工资高,但压力也大,加班到深夜一两点几乎成了常态。她多次和母亲表达想要换行业的想法,但两个人聊不到一块去,母亲在得知她想要回老家生活时反问:“我花了那么多钱供你出国读书,就是为了让你回老家生活吗?”


有时田琳琳会尝试向母亲展现自己内心真实的一面。她曾哭着向母亲说,父亲不仅角色缺失,还会毫无理由地打骂自己。她没收到安慰,却激起了母亲的创伤:“你也知道我是丧偶式教育,我把你养这么大有多崩溃,你知道吗?有谁能来体谅我呢?”


在互相诉苦里,两人之间距离越来越远。田琳琳想听母亲说一句“工作累了,就回家歇歇吧”,却始终没有等到;母亲想让田琳琳能有所依靠,却用错了方法。


无法排解情绪的日子里,田琳琳只能通过心理咨询寻求帮助。情绪得到缓解后,她立马也为母亲安排了心理咨询,由同一位咨询师分别为她和母亲做心理辅导,她希望两人的关系能由此得到修复。


最开始,母亲并没有过多反抗。但她在首次咨询结束后,就打电话告诉田琳琳:“以后不要再给我约咨询了,很尴尬,而且我也已经无话可说了。”


田琳琳劝母亲,只有完全打开自己,咨询才能产生效果。她反复问母亲,难道不觉得两人之间的关系有很明显的问题。一再追问下,母亲终于坦白,她认为两人之间的问题在于田琳琳“亲情淡漠,不会关心人”。


通过母亲的叙述,田琳琳看到了母亲的情感需求,以及另一个自己。


一次母亲因为身体不舒服要前往医院检查,但田琳琳很久没和同学见面,所以选择和同学一起外出小聚。回家后她没有察觉到母亲低落的情绪,反而兴奋地和母亲分享一天的见闻、与朋友相处的趣事。母亲觉得自己也被忽视了。


后来与心理咨询师聊天时,田琳琳还知道了母亲不愿做咨询的另一层原因,“原来母亲一直认为,我要她做咨询是为了我自己,而不是为了她。”田琳琳先是错愕,后来想辩解,但最后感到羞愧。


过去7年里,她和母亲一直是拧巴的。母亲从未表现出对女儿的失望、伤心,她也从未和母亲敞开心扉,很多问题就像是打了死结的毛线球,两个人无力解开,也无从解开。


借助咨询师的协助,田琳琳得以看到了母亲视角下的世界,她开始尝试和母亲重新建立联结。在咨询师建议下,她们开始共同回忆属于两人的美好时光,并有意减少那些会引起争执的话题。


虽然关系尚未完全修复,但田琳琳和母亲似乎都少了些焦虑。


母女和解,不一定是“重归于好”


决定和妈妈同行前,杨佳欢已经断断续续咨询了近一年,内容多围绕原生家庭创伤展开。


在咨询师帮助下,她最初构建的母亲画像大概是这样:情绪不稳且重男轻女,害怕对外沟通,喜欢抱怨唠叨。


与此相关的例子很多,比如第一次提议母亲和自己一起做咨询时,母亲竟然说:“如果要带我做心理咨询,不如先带你弟弟做心理咨询”。


别人侵占了自家田地时,母亲只会在家里大声斥责子女,而很少对外维护个人利益。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杨佳欢都无法理解母亲的行为。她不明白母亲为何只肯抱怨但不肯改变,更不能接受母亲作为重男轻女观念的受害者,在多年后竟然成为了加害者。她总会想起母亲说自己刚出生,差点被外婆溺死在水缸里时痛苦的表情。


与母亲首次共同接受咨询时,杨佳欢就说出了自己内心的创伤。令她意外的是,母亲并没有否认自己的行为,只是辩称那时家庭条件不好,不仅要照顾子女,还要一人料理家里的农田,实在分身乏术。


当咨询师问母亲,为何要将情绪压力传导给女儿时,杨佳欢注意到了母亲神情的变化。她先是愣了一下:“他(杨佳欢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我们见面的时间不多。”


在杨佳欢的童年记忆中,父亲这个角色有些模糊,似乎总是在农忙天或过年时才会出现。多数时候,她和弟弟都围在母亲身边。母亲有时干农活,还要拴根绳子,将他们带在身边。


即使父亲在家,母亲的委屈也并没有减少。一次别人侵占了杨佳欢家中的田地,母亲让父亲出面争取,父亲缩在家里不想动,并劝说母亲:“反正只占了一点,没必要和别人起争执。”


来自母亲的视角,让杨佳欢看到了另一个母亲,一个在婚姻中得不到支持,所以只能对外宣泄的人。


她忽然意识到,将所有问题归因于母亲,其实是对母亲的一种隐形暴力。


“当疗愈到一个阶段,很多人会发现母亲本身不是一个‘坏人’。当你完全否定母亲时,某种程度上你也在否定自己的经历,否定过去自己对于母亲爱和情感的需求。这样更不利于哀伤的处理。”心理咨询师邱雨薇说道。


两年前,邱雨薇在个人有声频道里开设了一个名为《代际沟通》的栏目,围绕母女关系,她邀请母亲和自己进行深入对话。


在这一过程中,邱雨薇发现自己和母亲对很多词的定义都不同。比如在谈论独立时,邱雨薇的母亲认为独立是一个人结婚后,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而邱雨薇却表示,当今青年在谈论独立时,更多是说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与家庭性的关系不大。


这种语义上的分歧,在无形中加重了母女沟通的困难。邱雨薇称,她一开始与母亲沟通时,曾反复告诉母亲,她需要理解女儿,尊重女儿的选择。但后来她渐渐意识到,成年子女如果一味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母亲,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控制”母亲。


邱雨薇和妈妈经常聊母女关系问题。(图/由被访者提供)


“遗憾的是,在当前的心理学领域中,以现有标准要求母亲的情况并不少见。”邱雨薇称,她在反思主流心理学理论的时候,有时会把一切问题归结于原生家庭,而忽视了来访者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历史环境。其产生的结果是,咨询师会给母亲贴上一些行为标签,比如母亲是不容易改变的,而看不到行为模式背后复杂的成因。


这种标签,更有利于女儿形容母亲、发泄情绪,但一味指责妈妈,并不能有效帮助女儿建立边界,反而会让女儿更无力,她们会觉得是“坏人”迫害了自己,毁了自己的一生。这并不是在否定父母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伤害,而是需要把创伤放在更复杂的权力关系中去理解,看到母亲和自己的主体性。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人这一生都有修复自我的可能。让女儿看到妈妈为什么会成为当下的样子,可以帮助女儿理解母亲的行为,明白不是因为自己不可爱,母亲才会这样对待自己。”刁庆红说道。


那么,理解母亲,是否就意味着要原谅母亲?与母亲和解,是不是一定是要跟母亲重归于好,搭建一个其乐融融的场景?


邱雨薇表示,母女咨询的真正目的,不是寻找大团圆的美好结局,而是当女儿疗愈到一定程度时,能以第三方视角看待这段关系,能明白母亲的行为并不是为了伤害,而是母亲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表达的方式不同。


“只有那些具有人格障碍的母亲,才会表现出很强的虐待性和暴力性。在关系中,只有双方共同承担彼此的责任,才能建立良性的互动。在没有认清对方的能力和处境的前提下,以自己的期待去付出,母亲和女儿都会变得伤痕累累。”采访最后,邱雨薇说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梅菜扣肉的浓浓“妈味” 梅菜扣肉,那浓郁的“妈味”着实让人难以忘怀。当那一块块色泽红亮的五花肉,被巧妙地码放在碗底,铺上鲜香...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3月19日晚间,李嘉诚家族旗下创新药企和黄医药(00013.HK;HCM.US)...
中原内配、远东传动等11只概念...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尧】随着车企密集公布“史上最强财报”,A股汽车零部件板块迎来了大爆发。 3月...
凯利泰“内斗”暂时落定:现任董... 红星资本局3月20日消息,骨科耗材的“小巨人”上市公司凯利泰(300326.SZ)内斗暂时画上了“逗...
英伟达新GPU再王炸,也得靠蹭... 英伟达作为显卡领域的巨头,其新推出的 GPU 一直备受关注。然而,此次英伟达的新 GPU 似乎也不得...
1473套!上海二手房再刷单日... 随着3月楼市小阳春来袭,上海一二手房的表现稳中有升。 来自上海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2025年第11周...
最低2.4%!消费贷利率又刷新 不到一周,银行消费贷“地板价”再度刷新,此次依旧是地方银行掀起价格战。3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
涨停复盘:市场超3200股下跌... 截至收盘,沪指跌0.51%,报3408.95点,深成指跌0.91%,报10879.49点,创业板指跌...
网贷平台的狂欢,借款人的眼泪 文 | 司库财经,作者 | 质子,编辑 | 嘉嘉 借款5000元,实际到账只有3500元,剩下的1...
绿色积分革命:揭秘“新型消费方... 政策风口“绿色积分”改写商业规则?自从2022年,国家七部委联合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将...
海康威视大跌4.23%!华泰柏... 3月20日,海康威视股票收盘大跌4.23%,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韵达被立案背后,谁在纵容诈骗包... 韵达被立案背后,究竟是谁在纵容诈骗包裹?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思。韵达作为一家知名的快递企业,...
A股尾盘回落!多只高位股炸板跳... A股尾盘快速下探,沪指考验3400点支撑,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跌约1%,港股大幅下挫,恒生指数跌逾2%...
死了一个女演员之后,他们不在乎 在那个令人悲痛的时刻,一位女演员不幸离世。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在她离去后,似乎周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冷...
起底“开盒”背后的“人肉超市” 以下是一段 200 字描述起底“开盒”背后的“人肉超市”:“开盒”背后的“人肉超市”宛如一个黑暗的角...
金荣中国:现货黄金守住涨幅后高... 基本面: 周四(3月20日)亚欧时段,现货黄金守住涨幅后高位盘整,目前交投于3046美元附近。隔夜金...
鼎佳精密:还未上市,业绩就已变... 近期,苏州鼎佳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鼎佳精密”)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北交所IPO上市,公开发行...
楼面地价3万+!广州海珠区又有... 2025年开年以来,广州市海珠区已有多个新盘登场,且各有千秋。就在近日登场的中交·天翠,巧用地块扬长...
提额度 降利率 扩范围 多地出... 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适时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记者注意到,深圳、桂林等地相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