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功高震主的3位名将,可以轻松取代皇帝,结局为何大不相同
创始人
2024-10-31 10:09:58
0

       古代战乱频繁,因此诞生了许多名将,但是能称得上功高震主的却没有几个。
       历史上共功高震主的3位名将,他们每一个都可以轻松取代皇帝,你认识哪几个?
       虽然这几位名将都功高盖世,深谙兵法谋略,但是由于性格上的原因,使得他们的结局也大不相同。


       第一位:“人屠”白起
       公元前257年,一代名将白起被秦王赐死于杜邮,临终前白起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
       似乎在白起来看,自己被赐死很无辜,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事,怎么竟然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然而,或许是死到临头,没过一会儿白起就想明白了,他又抬起头喃喃说道:“长平之战,我用欺骗的手段将数十万赵军降卒活埋,这个罪过也足够死罪了。”
       其实,被白起杀掉的降卒又岂止是长平之战中的赵军,长平之战的40多万赵军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在伊阙之战中,白起也曾斩首魏韩24万联军,白起“人屠”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据史学家统计,战国时期各国阵亡的200余万士兵,其中倒有一半是白起所杀。
       不过,白起被杀倒并非是因为他杀的人太多,而是因为他的情商实在太低。
       长平之战后,白起打算趁机围困邯郸,一举将赵国灭掉。但是由于秦相范雎暗中收了赵国的贿赂,所以白起最后功亏一篑,被秦王下令撤兵。
       过了9个月后,秦王以王陵为主帅统兵攻打邯郸,白起当时生了重病,就没有参与秦军的这次行动。


       由于此时灭赵时机已失,王陵连战连败,消息传回秦国,秦王就想让白起出战。
       白起性格可能太执拗了,他非但拒绝出战,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秦军在邯郸的失败只是开始,后面还会遭遇更大的失败。
       结果果然如同白起预料的那样,秦军战败的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回秦国,很快就折损了数万人马。
       秦王希望白起能够力挽狂澜,但是白起却说,灭赵时机已失,此时发兵攻赵实乃不智之举,非但无法攻下邯郸,反而会惹来诸侯联手抗秦。


       秦王气得牙痒痒的,可又拿白起没办法,于是只好派王龁接替王陵成为大将军,可秦军仍然不断战败,邯郸也久攻不下。
       有一次,白起听到秦军又战败的消息后就对人说,当初秦王不听从我的劝说,如今结果如何?
       此话传入秦王耳中后,又加深了他对白起的嫉恨,于是强硬要求白起必须出发,去接管前线的秦军。
       可是等到白起出发后,由于他身体不适,一路上走走停停,行程十分的缓慢。秦王得知后以为白起故意拖延,于是就认为白起内心“不服气”,然后就下旨令白起自尽了。


       第二位:“兵仙”韩信
       公元前196年,韩信被吕雉擒杀于长乐宫的钟室,据说擒杀他的还是几位宫女。一代“兵仙”没有战死沙场,却被几个女人杀死,如此结局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韩信临死前留下的唯一一句遗言,就是怨恨自己当初没有听从蒯通的计策。
       公元前203年,韩信接连平定赵、代、燕三国,然后继续领兵向东攻打齐国。可是还没等他到达齐国边境,就听说了刘邦派郦食其劝降齐国的消息,于是就打算停止进军。
       但是蒯通却劝说韩信继续进军,结果导致齐王误认为郦食其失信,于是将他放进大锅里活活煮死。


       韩信平定齐国后,蒯通又向他献上了“三分天下”之计。
       蒯通认为,天下的归属既不在关羽手中,也不在刘邦手中,而是在韩信手中。韩信倒向谁,谁就能获得天下,既然这样的话,韩信何不“三分天下”?
       可是韩信却决绝了,他认为刘邦对自己很好,不想做忘恩负义之徒。
       蒯通就继续劝说韩信,并且以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举例,说他们当年也是“刎颈之交”,后来还不是因为争斗地盘斗得你死我活?而且,陈馀还是被你亲手击杀的,难道你都忘了吗?


       蒯通接着对韩信说,你跟刘邦之间的关系,总不可能比当初张耳和陈馀的关系还亲密吧?连他们都能反目成仇,更何况你呢?你现在功劳高的已经无法奖赏,早晚是取祸之道。
       可惜的是,蒯通的话韩信一句也没有听进去,最终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第三位:“七朝元老”郭子仪
       公元781年夏天,郭子仪生了重病,唐德宗得知后立刻派遣舒王李谊前往探病。当时郭子仪已经病得很重了,无法起来行叩拜礼,可是仍然坚持给舒王作揖礼,恪守为臣之道。


       当年6月14日,郭子仪去世,享年85岁。唐德宗因此废朝5日,命令文武百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去吊唁。
       为了表彰郭子仪生前立下的功勋,唐德宗又下旨追赠他为太师,谥“忠武”,陪葬建陵,而且还超越礼制,将他的坟墓多修高了一丈。
       同样是功高震主的一代名将,为何白起、韩信的结局如此凄凉,而郭子仪却能够安享晚年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从郭子仪处理儿子郭暖与升平公主的争执就能看出来。
       升平公主从小娇惯任性,嫁给郭暖后也没有改变,在夫妻生活中仍然十分骄横。


       有一次,这两人因为一点小事又吵架了。这一次郭暖说什么都不肯相让,公主气急了就说我是大唐的公主,地位尊荣,你怎么能如此对待我?
       哪知道郭暖听了之后,非但没有服软,反而搬出唐肃宗当初称赞郭子仪的话:“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公主一气之下,就将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唐代宗。
       公主以为父亲一定会帮自己做主,结果唐代宗却告诉她说:“郭暖这小子说得不错,要不是郭子仪不感兴趣,这个皇位确实轮不到我来做。”
       连唐代宗都这么说了,公主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
       可是当这件事被郭子仪得知后,却让他惊了一身冷汗,立刻就将儿子郭暖狠狠揍了一顿,然后将他捆缚到皇帝面前请罪。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郭子仪为人是多么谨慎,而且情商也十分高。
       虽然郭暖和公主夫妻两人之间的争执,看起来无伤大雅,但是因为牵扯到江山社稷,弄不好就是一个家破人亡,血流成河。
       而且,更重要的是,皇帝的话其实有时候听听就好,可千万不能当真。因此,虽然唐代宗表面上没有怪罪郭暖,但是郭子仪还是马上将儿子绑到了皇帝跟前,由此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古代名将千千万,但是能得到善终的却并不多,他们要么被杀,要么被逼谋反,像郭子仪这样能够安享晚年的,可以说少之又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政治妥协: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政... 政治妥协确实是人类社会中常见的一种政治现象,它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有着广泛的应用。政治妥协通常指的...
奥巴马访华庆祝中美建交三十周年 2009年并不是中美建交三十周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1月1日。而奥巴马总统在2009...
从此以后,再也不讨厌浣碧了 这一次,浣碧真的很勇敢了为救甄嬛真的顾不上自己的安危
《借命而生》收官,张淼怡常华森... 德塔文电视剧景气日报2025-04-27电视剧当日景气TOP10TOP10排名无忧渡(宣夜40% ...
昔日中国盛世,日本不敢抗衡 这句话反映了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状况,主要指的是在明朝时期,由于中国国力强盛,日本在当时并不敢轻易与中国...
汉隋唐宋封建变郡县幅员最广盛世... 您提到的这段话,是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变迁。从封建制转变为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
孔子见季氏用天子之乐舞而愤慨 孔子看到鲁国的大夫季氏使用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之舞(一种大型的宫廷乐舞),感到非常愤怒。他认为...
您的句子似乎不完整,您可能是想... 儒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思想流派,由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忠...
一条大海参破水而出 ——影视笔记·<鬼吹灯之南海归墟>——即便戴上粉丝滤镜,我也必须承认对这部剧有些失望。可能是期望过高...
播了播了第一集就笑疯了 笑疯了,我怎么才看这部古装喜剧,直接炫全集‼️把先婚后爱这个老套路玩出了新花样,剧情笑到头掉。赵昭仪...
《无忧渡》大结局过后,留下了十... 由任嘉伦、宋祖儿等人主演的网剧《无忧渡》迎来了大结局,剧中几位主要角色看似都有了自己的归宿,但依然有...
1949年新中国钢铁产量仅1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年,全国的钢铁产量确实非常低,约为15.8万吨。这一数字反映了当时中...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提出的一个重要主张,出自张之洞的劝学篇。这一主张主张在保持...
人气小生家人被惦记?李现网红女... 小仙女们,晚上好!烧脑时间开始,交白卷的小仙女们,可以围观一下评论啊,真相帝往往就隐藏在其中! 人气...
今日最佳:我很有原则。 来源微博:@神金啊害我笑了一下 我早说了他是啥 b!
《沙尘暴》:用贴近生活的影像和... 当下悬疑剧越来越多,观众的审美疲劳愈发严重。制作一部悬疑剧不仅仅是尺度或者案件的复杂性增加就可以被关...
今年一定要拥有的5件配饰,时髦... 四月芳菲,阳光、花香、雨露,在日子的缝隙里,时间融化成了琥珀。困不住的爱打扮的心,超越了穿衣的配搭,...
“短上衣”今年夏天爆火!这4件... 入夏的气息渐渐铺开了城市的街头。皮肤开始渴望被阳光轻吻,心情也不自觉地松弛下来。在这样的季节里,短袖...
谭松韵新剧《逍遥》官宣,没有赵... 近日,备受关注的古装仙侠大剧《逍遥》,在已经完成拍摄许久的情况下,终于官宣了演员阵容!除了谭松韵和侯...
在历史上,宋理宗与朱熹及其家族... 您提到的这个情景似乎涉及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具体对话,但现存的历史记录中并没有直接记载南宋理宗与朱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