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10年生6个孩子,50岁还被翻牌,为什么康熙不封她为后
创始人
2024-10-31 07:13:00
0

众所周知,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大小小400多个皇帝,随着近几年清宫剧的热播,后宫女子成为了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在古代,能当上皇后的无非就两种,一种是嫡福晋被皇帝指配成婚,还有一种就是非常受宠然后晋升为皇后。

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妃子,她10年生了6个孩子,一直到50岁的时候还被皇帝翻牌,如此受宠却没能当上皇后,这是为何,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乌雅氏出身不高,是满洲正黄旗人,所以在康熙年间选秀进宫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

但她靠着出色的长相和才艺,进宫没多久就被皇帝看中,从众多女子中脱颖而出,之后的人生仿佛就和开了挂一样顺利,19岁的时候就生下了皇子,取名胤禛。在古代,女子地位都十分低下,一般都是靠着儿子或者是丈夫的宠爱来上位,所以在皇子周岁的时候,她就被晋升为德嫔。

从一个宫女到德嫔,这样的晋升可以说是一飞冲天的,包括封号德字,在古代的寓意也非常好,可以看得出来皇帝对她十分重视。册封后还不到一年,她又再次为皇室诞下皇子,年仅22岁就被晋升为妃。

这样像火箭一般的晋升速度加上身边还有两个皇子傍身,德妃的未来一片光明,但可惜老天爷就是不会让你如愿,在她被封为妃子以后,位分就再也没有上升过,如果说她这段时间失宠,倒也还能说得过去,但问题就是德妃依旧宠冠六宫,在之后的几年里有分别为皇室增添了3个公主和一个皇子。短短7年诞下4子,可见皇帝对她热情不减当年。

甚至到了50岁的时候,皇帝还在翻她的牌子,就包括之后还把皇位传给了胤禛,如此盛宠,为什么德妃却始终是个妃子呢?皇后之位都是在胤禛上位后才追封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康熙的理智与无情。

康熙的原配与继后都是重臣之女,由于皇宫中对女子出身的看重,出身低微的她是根本没有资格登上高位的,更别说让她母仪天下了。但不得不说她能从一个小小的宫女成为皇帝的宠妃,无疑已经算是个人生赢家了。而皇帝也是因为足够理智,才能成为一代明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清政府维护朝贡贸易的认知反映了... 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其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在清朝前期,朝贡贸易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政治上...
袁刚教授,北京大学的学者,曾表... 对不起,您的信息似乎不完整。您能否提供更多的细节或上下文?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您提供有关北京大学教授袁...
终于要播了‼️台剧是真敢拍 一见钟情、闪婚、妈宝男、出.轨……台剧的尺度果然很大‼️柯佳嬿、刘以豪领衔主,把婚姻的相识相爱到相恨...
山区公路防御泥石流危害的主要工... 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拦挡坝:在泥石流可能经过的路段建设拦挡坝,...
改写陶片放逐法:防范危害公民权... 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古希腊时期,特别是雅典的一种政治制度。根据这一制度,如果公民大会认...
政治妥协: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政... 政治妥协确实是人类社会中常见的一种政治现象,它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有着广泛的应用。政治妥协通常指的...
奥巴马访华庆祝中美建交三十周年 2009年并不是中美建交三十周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1月1日。而奥巴马总统在2009...
从此以后,再也不讨厌浣碧了 这一次,浣碧真的很勇敢了为救甄嬛真的顾不上自己的安危
《借命而生》收官,张淼怡常华森... 德塔文电视剧景气日报2025-04-27电视剧当日景气TOP10TOP10排名无忧渡(宣夜40% ...
昔日中国盛世,日本不敢抗衡 这句话反映了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状况,主要指的是在明朝时期,由于中国国力强盛,日本在当时并不敢轻易与中国...
汉隋唐宋封建变郡县幅员最广盛世... 您提到的这段话,是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变迁。从封建制转变为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
孔子见季氏用天子之乐舞而愤慨 孔子看到鲁国的大夫季氏使用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之舞(一种大型的宫廷乐舞),感到非常愤怒。他认为...
您的句子似乎不完整,您可能是想... 儒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思想流派,由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忠...
一条大海参破水而出 ——影视笔记·<鬼吹灯之南海归墟>——即便戴上粉丝滤镜,我也必须承认对这部剧有些失望。可能是期望过高...
播了播了第一集就笑疯了 笑疯了,我怎么才看这部古装喜剧,直接炫全集‼️把先婚后爱这个老套路玩出了新花样,剧情笑到头掉。赵昭仪...
《无忧渡》大结局过后,留下了十... 由任嘉伦、宋祖儿等人主演的网剧《无忧渡》迎来了大结局,剧中几位主要角色看似都有了自己的归宿,但依然有...
1949年新中国钢铁产量仅1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年,全国的钢铁产量确实非常低,约为15.8万吨。这一数字反映了当时中...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提出的一个重要主张,出自张之洞的劝学篇。这一主张主张在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