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财经:开足马力,阻击疫情企业在行动!
admin
2020-02-05 14:30:58
0

昨天,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举行会议,部署提高湖北武汉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死率措施。会议指出,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仍然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湖北的疫情有多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887例(湖北省3156例),新增重症病例431例(湖北省377例),新增死亡病例65例(湖北省65例)

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看,全国新增确诊病例3887例,其中湖北省3156例,占到总数的81%。新增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与其他省份相比湖北省就更高了。刨去湖北省,其他地方新增确诊病例是751例,新增重症病例是54例,无新增死亡病例。这样的数据来之不易,也让人们看到了各地严防死守的成效。

新冠肺炎是传染病,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关键的是阻断传染,而隔离是最有效的阻断。有效隔离,全国其他地方通过严防死守,基本上都做到了;而湖北特别是武汉市由于疫情重,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一些发热患者无法确诊为新冠肺炎,难以得到有效的隔离和救治,有的患者家属不得不通过网络寻求帮助。

2月2日,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提出,全市要完成对“四类人员”分类集中收治和隔离,确诊的患者须实行集中收治。目的就是有效控制传染源,坚决切断传染途径,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对于湖北省的疫情防控,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是关键。昨天的中央领导小组会议出台多项举措,决定调集一批应急方舱医院、再增加2000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当晚到位。同时,进一步扩大床位供给,征用一批酒店、场馆、培训中心等用于集中收治疑似病例、轻症患者或观察密切接触者,将部分三级综合医院转型为定点收治医院。

有效隔离与加强救治齐头并进,才能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

钟南山火线“云授牌”,加强检测力争“早发现、早隔离”

昨天的会议还提出,要提高检测确诊能力,缩短检测时间,从全国疾控系统调派检测力量支援武汉,允许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核酸检测。

此举一出,立刻得到响应。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通过视频进行了火线“云授牌”: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病毒诊断研究分中心” 在武汉金域挂牌,进一步提升当地的病毒诊断能力,助力湖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目前,湖北抗疫一线的压力巨大,其中一个难题就是病毒核酸检测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大量的防控需求。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测难求”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感染者不能全部得到及时确诊,就可能成为“移动的传染源”,造成新的交叉感染;二是已经住院得到诊治的病人,必须要进行两次检测,全部为阴性才能出院。如果检测能力跟不上,就会导致感染者不能及时入院治疗,治愈者也无法及时出院。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是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领先者,武汉金域是它的一个分支机构。近年来,金域医学在内地及香港地区建立了37家省级中心医学实验室,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0%上人口所在区域。此次武汉金域升级为国家级病毒诊断研究分中心,单日病毒检测能力将从目前的1000例,逐步提升至5000例。

钟南山对武汉金域分中心寄予厚望。他表示,武汉是疫情的中心,对患者“早发现、早隔离”最为关键。“武汉金域作为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一份子,希望你们不负期待、拿出勇气,把早发现、早诊断工作做得更好,为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取得胜利作出贡献。”

金域医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表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金域在武汉前线的病毒检测团队,能得到“国家队”的赋能和指导,信心和底气更足。金域医学依托自身技术优势从全国调集力量,为武汉前线组建了一支PCR专业检验团队,并将快速整合集团资源和设备,优化检测方法,争取每天能够承接更多的样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既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也是全国人民的一致行动。

中国口罩产能全球最大,每天2000多万只仍供不应求

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保障好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广大居民来说,蔬菜、粮油等生活物资是有保障的,超市供应也比较充足。但是,疫情当前,一些原来不是生活必需品的东西,现在也成了“必需品”,甚至是急需品。

比如口罩,人们即使不上街,也要出门扔个垃圾、收个快递啥的,总是需要戴口罩。而口罩大多都是一次性用品,消耗量巨大,但现在无论线上线下,各渠道供都不充足。“万一家里存货用光了,买不到口罩咋办?”这是很多人最担心的事情。

关于口罩,我们国家总体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这个产能也是全球最大的。但因为正好赶春节假期,很多企业都开工不足。所以从总体来看,产能还需要一定时间恢复。

实际上,很多地方都在千方百计想办法,推动医用防护服、口罩等企业加快复工和扩大产能。

上海本地共有口罩及辅料等生产企业17家,大年初五全部复工,总产能逐渐恢复。1月27日,上海每天口罩产量恢复到80万只,1月28日上升到110万只,1月29日全市产量超过140万只。目前,上海的工厂都在加快扩大产能,很快即将全部投产,每日产能可达400万只。

不过大家也有疑问,即使企业开足马力,一天生产2000万个口罩,那对全国14亿人来说还是不够啊!这个缺口怎么解决?还有,不少企业也担心,现在上设备扩大生产,将来疫情过去了就会造成产能过剩,生产那么多口罩卖给谁?企业将来赔钱咋办?

自疫情暴发以来,口罩等医疗和生活物资需求量激增,各地都出现了“一罩难求”的局面。对口罩等防护物资的社会需求,现在已被疫情调至“峰值”,这远超出日常需求量,依靠既有的产能恐怕都很难满足,但要缓解防疫物资缺口,最终还是要靠生产供应。只有源源不断的口罩尽快被生产出来并投放市场,才能有效缓解“口罩荒”的窘境。

“解决口罩紧缺的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做工作:首先是增加供应,这是根本。同时,还要科学使用、合理使用。”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说,在增加供应方面,现在正在全力以赴、日夜兼程增产扩能,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使用方面,科学使用、合理使用也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要按需使用,按功能使用,避免过度使用,特别是一般的防护,不要挤占宝贵的医用资源。

“不少企业担心将来会不会产能过剩,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他们,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连维良的这番话,相当于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消息一出,就有不少股民给生产口罩的上市公司留言:“请你们一定要全力生产,生产多了不用怕,国家会收储。”上市公司董秘回应,公司一定尽力。

为了增加口罩产量,股民们也是操碎了心。

春节假期,大家自觉不出门、少出门,为防控疫情做贡献,各地也取消了聚集性的商业活动。受疫情影响,餐饮、旅游等本应火爆的假日消费遇冷。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防控进展和成效。这种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物质基础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比2003年非典疫情时明显增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也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连维良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