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管大爷离世,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一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有着重要意义。北方的夏天,以往常被认为没必要装空调,然而大爷的离去却让我们反思。在炎热的夏日,大爷总是默默地为大家提供着清凉与关怀,他的存在就像一台无形的空调,驱散了炎热,带来了温暖。如今他不在了,那炎热的夏天仿佛失去了一份慰藉,让我们明白,哪怕是在北方,在那难熬的夏日里,空调也能给人们带来难以替代的舒适与安宁。他的离去,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曾经被忽视的温暖与便利,也让我们意识到,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在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无法可说,作者:郑渝川hiecy,头图来自:AI生成
7月7日凌晨,青岛大学发布情况说明称,7月6日7时30分许,该校浮山校区一物业工作人员在值班室被发现身体情况异常。学校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报警,同时通知家属。急救人员抵达现场确认该人员已不幸离世。
7月6日中午,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帖称,“青岛大学宿管大爷疑中暑去世”。该网友称学校人文关怀不够。有网友贴图称:“这位滢园门卫大爷是热死的,他的屋子特别小,还不通风。”
天气信息显示,7月4日至7月6日青岛最高气温35℃,局部区域达到40℃。
青岛大学总值班室工作人员,对于宿管大爷是否因中暑去世回应称:“你问我,我不知道呀。我来了刚刚听说有这么个事,但是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我在屋里面也没那么热呀。”
这位工作人员称,“很多办公室都装了的(空调),我们新楼都装着呢。宿舍那边,我们学校已经都招完标了,马上就装了。”(7月6日大风新闻、7月7日界面新闻网报道)
青岛大学校方在发布统一回复前,多个校内部门受访者的反应,是令人唏嘘的。一些部门坚决回避记者采访,而校方总值班室工作人员一方面说着“办公室都装了”空调,另一方面说“屋里面也没那么热”,表现出对宿管大爷死因的怀疑态度。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校方总值班室工作人员所说的“屋里面也没那么热”,指的是没有空调的楼内房间。
问题是,宿管大爷所住的值班室,是独立于学生宿舍,日间会被长时间阳光照射的房间,按照网友说法,房间通风情况不佳。同样没有配备空调,房间与房间的情况不同,一些占地规模较大、楼层较高、通风条件较好的房屋,温度显然要优于前述值班室。
此事的发生,也印证了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
我们前面讨论过东北一些大学,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气开始得很早,甚至出现了学生因为酷暑难熬,晚上甚至没法在没有空调的宿舍房间里睡觉,只好去蚊虫密布的地下室搭帐篷,以此讨得清凉。
在此前事件的讨论中,依然出现了一些嘴硬者,在喋喋不休地讨伐“不肯吃苦”的年轻人。嘴硬者基于经验笃定东北等北方地区的夏天,热的天气就那么几天,没有空调捱过去就行了,还说最热的一些天本就是暑假,如果学校给宿舍装了空调,其实就是闲置浪费。
我们前面的文章已经提到过,北方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夏天的气温确实相较长江领域更为舒适。但是这种情况在最近十多年来,因为气候变化的剧烈而得到很大改变。北方夏天高温天气的天数增加,一些地区在此前数百年里都没有出现过洪涝,但而今却每年或隔年就会上演如同南方地区的连番暴雨。北方一些城市和农村开始在夏天面临越来越高的气温,而空调在这些地方从基本没有市场,变得广受欢迎,已经非常显著地说明了问题。
并不是现在的人不肯吃苦,而是自然规律和生理特点,本身不是主观意志可以长期高强度硬扛的。不排除各行业工作者中会出现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受或极高温或极低温等恶劣条件的模范精英,但不能因此要求其他人也必须做到这些。更不能荒谬地以此下定论,拒绝改善劳动环境,拒绝改善被安排集中居住的学生等群体的居住环境。
养过猪,养过牛马的人都知道,高温天气要给牲畜防暑降温,现在饲养场里安空调的,几乎已经是常态。但在很多地方的学校,反而不给孩子的教室、宿舍装空调。都说社会内卷时代将人当牛马用,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人的境况比牛马差多了。
而现在一些单位的头头们,呼吁别人吃苦,不给学生、宿管员、清洁工等群体安空调,理由总是一大堆,不是电路负载不了,就是电费不好把控,但自己倒是首先将办公楼、教学楼的空调装完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无法可说,作者:郑渝川hie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