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票、住宿环节“以价换量”的推动下,国内上一年旅游收入已超2019年,OTA平台成功搭乘了“以价换量”的顺风车。随着旅游行业的复苏,平均机票价格与酒店价格终将恢复常态,为了推动业绩持续增长,携程、同程各自加大在海外和酒店运营方面的投入。
胡楠/文
携程、同程旅行相继披露2024年报,两公司业绩均创出近5年来最高值。报告期内,携程营业收入为533.77亿元,同比增长19.78%,净利润为172.27亿元,同比增长72.24%;同程旅行营业收入为173.41亿元,同比增长45.77%,净利润为19.88亿元,同比增长27.00%。
与两OTA(在线旅游)平台不同的是,旅游行业其他细分市场内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出现分化。据华泰证券研报,导致旅游行业内部上市公司业绩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交通、住宿环节“以价换量”。与上年相比,国内平均机票价格与酒店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作为OTA平台,携程、同程旅行成功吃到了这波“以价换量”带来的红利。
不过,随着旅游行业的复苏,平均机票价格与酒店价格终将恢复常态。据航班管家数据,国内平均机票价格已经开始回升,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机票预订平均价格为885.70元,同比增长4.40%,与2019年相比提升8.60%。
为了应对平均机票价格与酒店价格的回升以及推动业绩持续增长,携程、同程旅行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前者加大出海力度,其国际平台2024年酒店和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70.00%;后者则选择向上游延伸,以25.00亿元的价格收购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100.00%的股权,借此完善在酒店管理领域的布局。
以价换量推动行业复苏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为56.15亿人次,同比增长14.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出游人次为43.70亿人次,同比增长16.30%;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次为12.45亿,同比增长9.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为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0%,其中,城镇居民出游花费为4.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00%;农村居民出游花费为0.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0%。
同期,入境游客人次为1.32亿,同比增长60.80%,入境游客总花费为942.00亿美元,同比增长77.80%。
据FastData数据,2024年,国内旅游人次已接近2019年水平。而且,游客出游总花费已超过2019年的5.73万亿元。不过,旅游行业内部各细分市场内的上市公司业绩却出现分化。
据Choice数据,截至目前,A股共有20家旅游及景区上市公司披露了年报,受门票减免政策以及新兴景区分流等因素影响,20家上市公司中有14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但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的上市公司仅有长白山、西藏旅游、宋城演艺等6家。
连锁酒店集团业绩分化同样明显,据财报数据,2024年,亚朵集团通过零售业务的高速增长和酒店网络的快速扩张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其营业收入为72.48亿元,同比增长55.3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5亿元,同比增长73.01%。
相比之下,锦江酒店、华住集团则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据财报数据,2024年,锦江酒店营业收入为140.63亿元,同比增长140.6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9亿元,同比增长-30.32%;华住集团营业收入为238.91亿元,同比增长9.1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8亿元,同比增长-25.39%。
首旅酒店并没有披露其酒店业务的盈利情况,但据财报数据,其酒店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72.3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208万元,同比下降0.58%。
在交通运输环节,据财报数据,2024年,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的状态,但亏损金额与去年相比明显收窄。
不同于上述三个旅游行业细分市场,OTA市场双巨头携程集团、同程旅行均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前者营业收入为533.77亿元,同比增长19.78%,净利润为172.27亿元,同比增长72.24%;后者营业收入为173.41亿元,同比增长45.77%,净利润为19.88亿元,同比增长27.00%。
据华泰证券研报,导致旅游行业出现上述情况的核心原因在于航空公司、酒店实施“以价换量”策略,与2023年相比,国内平均机票价格、酒店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据财报数据,2024年,南方航空载客人数为1.65亿人次,同比增长15.84%,每收费客公里平均收益为0.48元,同比增长-12.73%;中国国航运输旅客人次为1.55亿人次,同比增长24.00%,每收费客公里平均收益为0.53元,同比增长-12.41%;中国东航载客人数为1.41亿人次,同比增长21.58%,每收费客公里平均收益为0.51元,同比增长-13.66%。
在住宿市场,根据酒店之家统计的行业数据,2024年,国内酒店的整体RevPAR(每间可供出租的房产生的实际营业收入)为118元,同比下降9.70%。
作为旅游出行成本中占比过半的环节,交通、住宿成本的下降推动旅游行业从快速复苏,作为连接游客与航空公司、酒店的OTA平台,携程、同程旅行成功搭乘“以价换量”的顺风车。
携程出海、同程收购万达酒管
随着旅游行业的复苏,平均机票价格与酒店价格终将恢复常态。据航班管家数据,国内平均机票价格已经开始有所回升,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机票平均价格为885.70元,同比增长4.40%,与2019年相比提升8.60%。
为了应对平均机票价格与酒店价格的回升以及推动业绩持续增长,携程、同程旅行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前者出海挑战Booking、Expedia、Airbnb等海外OTA巨头,后者则选择深耕国内酒店运营。
据麦高证券研报,携程通过多笔海外投资,完成了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南亚市场的布局,其中,Trip.com、Skyscanner组成了其海外市场运营主体。
具体来看,2016年,携程以17.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kyscanner,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旅游比价搜索引擎,其主要服务相对成熟的欧美市场,该笔交易帮助携程完成了在海外机票领域的布局。截至2019年底,Skyscanner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0亿,营业收入超过2.61亿英镑。
2017年,携程成功收购美国知名社交旅游网站Trip.com,这一收购使携程在全球市场获得了极具辨识度的顶级域名,提升了其在全球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另外,据方正证券研报,2024年7月,携程通过Trip.com参与越南共享住宿公司MVillage的B轮融资,拿下大部分股权。次月,Trip.com在泰国成立亚洲直播中心,亚太地区成为携程海外战略的首要落脚点和试验田。
据月狐数据,截至2025年2月9日,Trip.com在亚洲多国旅游APP排行榜均位于前10,其月活跃用户数量相较2019年实现300.00%的增长。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与月活跃用户的增长,Trip.com占携程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不断提升。据财报数据,2024年四季度,Trip.com占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14.00%。从上述数据来看,海外业务已经成为携程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携程不同,同程旅行选择深耕国内酒店运营。2021年,同程旅行设立艺龙酒店科技平台,该平台是集酒店管理、信息技术和采购贸易为一体的住宿产业综合平台。
另外,根据中国酒店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前50家酒店集团规模》榜单显示,锦江国际、华住集团、首旅如家集团占据前三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艺龙酒店科技集团首次登榜,凭借17.65万间客房位居榜单第八名。
2025年4月17日,同程旅行发布公告拟以25.00亿元的价格收购万达酒店管理100.00%的股权。据公告显示,万达酒店管理是万达酒店发展旗下的轻资产板块,主要从事酒店管理和运营、酒店设计、酒店建设管理等相关业务。旗下品牌包括万达瑞华、万达文化、万达嘉华等9大奢华和中高端酒店品牌。
截至2024年底,万达酒店管理在运营酒店数量为204家,客房总量达到4.02万间,另有376家已签约待开业酒店。据中国银河研报,万达酒店管理的加入有助于扩大同程旅行酒店业务规模,同时可以弥补同程酒管品牌矩阵在高端品牌方面的空白,形成覆盖高端至经济型的全品类布局。
本文刊于05月03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