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凭借多方面优势后来居上。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旅游资源方面,莫高窟、麦积山等世界级文化遗产闻名遐迩,吸引着大量游客,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甘肃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在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如风电、光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此外,政府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兴业,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崛起,让甘肃在经济发展的舞台上实现了华丽转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和讯 (ID:hexunofficial),作者:高歌
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除经济大省继续挑大梁交出超预期成绩外,作为西北经济版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甘肃也在今年一季度延续此前的增长态势,多项关键经济指标增速位排全国前列。
具体看,去年四季度的增量政策开始显效,一季度基建拉动固投提升明显,传统优势产业继续承担压舱石作用,出口方面“一带一路”共建影响逐步扩大,产业升级上新材料、数据中心建设、新能源项目以及文旅消费目的地等成为甘肃产业焕新的主要支持力量。
根据统计,甘肃2025年一季度GDP为3118.7亿元、增长6.2%,比全国(5.4%)高0.8个百分点,增速位排全国第3;一产、二产增加值增长6.6%、8.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3.1、2.2个百分点,均居全国第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比全国高5.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8;进出口总值增长49.4%,高于全国48.1%,增速为全国第2。
4月24日,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和讯分析指出甘肃一季度增速抢眼背后的三个动力因素:中央政策大力支持,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项目对甘肃投资带动作用明显;自身产业竞争力优势,特别是甘肃国资集中的有色金属、医药制造业生产持续景气;扩大开放持续利好,新兴市场对甘肃工业品的需求不仅直接拉动出口,还促进相关工业生产和投资。
从全国情况看,由于一季度财政发力前置,非政府部门的现金流得以改善,但国内需求不足的局面并未全面改善。此外也需要考虑二季度财政可能出现的季节性退坡,这也成为除关税冲击对实体影响之外,二季度宏观层面将要应对的另一个压力。
一季度开门红,基于当前的经济增长成果,甘肃将重大项目作为短期内的增长引擎,为实现全年既定目标需要进一步压实基础。甘肃省二季度计划聚焦“两重”“两新”领域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抓住二季度施工黄金期,加速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
稳存量,抢增量。长期而言,甘肃仍需要在产业焕新、消费回暖、培育增量等内生因素方面下足功夫。同时抓住扩内需、稳外贸的政策机遇,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方面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01、“两重”项目挑大梁
去年四季度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开始显效扭转经济下滑趋势、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反映至经济表现,今年一季度国内经济总体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势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码效果最为明显。
一季度财政前置发力,结合社融数据来看,1-3月政府债净融资3.87万亿,比2024年同期高出2.51万亿元(其中有一些是要置换的),广义财政支持也呈现温和上升趋势。
据MySteel统计,1-3月重大项目开工投资额合计达到18.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高29%,财政前置发力以及中央重大项目加速落地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对固投的拉动效果显著。
一季度狭义基建投资增速为5.8%,较1-2月进一步抬升0.2个百分点,广义基建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同比增长11.5%,较1-2月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交运类和水利类投资增速较1-2月环比提升1.1和1.3个百分点,是广义基建的主要贡献。
与全国趋势保持一致,投资回升有力扭转了从去年4月以来的下跌趋势。2025年一季度,甘肃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投资分别同比增长9.9%、11.5%。
拆分来看,集中开工重大项目447个,总投资4318亿元。项目投资方面,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增长11.9%,拉动全省投资增长8.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5%,增速比1—2月回升16个百分点,是自2024年1—4月以来首次增长。从三次产业投资看,一产投资增长29.2%;二产投资增长19.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9.8%;三产投资增长2.3%,增速比1—2月回升5.4%。
“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项目对甘肃投资带动作用明显”,罗志恒表示:“虽然地方项目投资受到化债约束,但中央项目投资同比增长高达63.4%。”
今年,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加力,“两重”“两新”包括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等政策加力扩围,新的增量政策也会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及时推出。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如何继续将政策研究透、用得好是决定接下来甘肃能否“开门红”转向“继续红”的关键。甘肃想要变得更加“主动”。
02、甘肃还想扩大“朋友圈”
2025年一季度,甘肃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远高于经济增速,规模以上工业有生产活动的38个行业大类中,28个行业实现增长。
经济增速上扬的背后甘肃自身优势产业仍是“压舱石”。罗志恒表示:“今年一季度甘肃自身产业竞争力优势明显,特别是甘肃国资集中的有色金属、医药制造业生产持续景气。”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甘肃医药、有色、建材、电力、电子、冶金行业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达到28.1%、23.3%、18.4%、14.5%、12.3%、10.7%,有色、电力行业贡献突出,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4、2.3个百分点。
以装备制造产业为例,全省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214亿元,同比增长24%,全年目标则是1100亿元以上。其中新能源装备起到较强的牵引作用,今年一季度甘肃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37%。
酒泉一重风电、远景智慧储能制造基地、三一重能风电智能制造等重点项目今年年初陆续建成投产,华池全利电力装备、南都电源、正泰光伏等上下游产业链重点项目加紧开工建设,为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期,新兴产业稳定增长,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2%、17.3%,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1%、15.1%和2.4%,新能源发电量增长12.4%,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2%。
优势产业发展不一,石化化工行业是甘肃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占全省规上工业体量的29.7%,其变动将直接影响到全省工业的发展局面。但受国际大宗一季度价格下跌以及国内需求不足影响,一季度兰州石化和庆阳石化原油加工量下降,规上工业石油加工业增加值下降3.6%,下拉甘肃省规上工业0.4个百分点。
这也体现出,单纯依靠传统优势产业也会给工业的发展持续性方面带来问题,产业升级焕新需要新的动能,更加现代的制造业体系也需要被建立,以熨平区域、行业的不均衡与周期性波动。
依托制造业的现有基础,为进一步夯实制造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今年3月《甘肃省打造全国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行动方案》印发,着眼于“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全国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
《方案》的主要目标是2025年底,工业增加值突破3700亿元,占GDP比重27%左右;制造业占GDP比重17%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以上;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4%以上。
按照实施产业承接行动计划,《方案》提出拟打造兰白特色产业承接区、河西走廊新兴产业承接区、陇东南电子信息和能源化工承接区、南部片区绿色生态产业承接区,在石化化工、有色金属、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数据中心集群、特色农副产品等区域优势为依托,承接京津冀、中东部等地区的产业需求。
据悉,相关强工业、强科技行动推进工作也在加紧完成,包括央地合作、新型工业化、石油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等工作推进会,加力落实强省会措施,完善县域经济评价体系等方面。
03、促外需拉内需
扩大开放的红利仍在释放。
“新兴市场对甘肃工业品的需求不仅直接拉动出口,还促进相关工业生产和投资。2025年一季度甘肃出口同比增长45%,增速居全国第2;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甘肃进出口金额的75.8%。”罗志恒表示。
今年一季度美“对等关税”冲击为二季度外贸蒙上一层不确定的阴影。确定性则在于,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仍在扩大,而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是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交通枢纽,兼具天然的开放条件和深厚的开放基因。
据兰州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47.6亿元,同比增长45.4%。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净增外贸经营主体108家。对前三大贸易伙伴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5.1%、383.8%和189.5%。
出口产品细项上,今年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5%,苹果汁出口增长35.3%,“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3.6倍。
金昌、白银、兰州、嘉峪关、天水分列甘肃省一季度出口份额的前五位,占全省外贸总值的94.3%。兰州新区综保区进出口增长36.1%,其中出口增长802.4%。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接待游客、旅游花费分别增长11.7%和16.5%,其中8家5A级景区和敦煌莫高窟接待游客较上年同期增长10万人次,敦煌、兰州、天水、张掖入选携程口碑榜“2025中国100经典目的地”。
文旅资源的长足建设也可使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人文、旅游等重点领域合作具有纵深基础。据悉,当前甘肃与40个国家建立69对国际友好城市,搭建了让世界了解甘肃、让甘肃走向世界的开放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