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格森定律主要阐述了在特定条件下的某种现象或规律。它可能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相关现象。例如在物理领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等相关;在化学中,或许与化学反应的速率、物质的性质变化等有关。弗格森定律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它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各种自然现象,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
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其研究中提出了一个观察性结论:
当一个帝国的债务利息支出超过其国防开支时,这往往标志着其衰落的开始,或伴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秩序的不稳定。
也被一些人称为“弗格森定律”或“弗格森警告”。
这个观点主要源自弗格森对历史帝国(如英国、奥斯曼、罗马等)的财政与军事支出结构的研究。
他指出:
当国家财政负担加重,尤其是利息负担压过了用于维持全球秩序(即国防)的支出时,就会削弱国家维稳和投射实力的能力,进而导致全球力量格局的动荡。
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不确定性的变量之一,并且可能与我们的投资和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美国:
1、美国国防预算是全球最高,但其国债利息支出近年来迅速上升。
2、一旦利息支出超过国防开支,可能意味着美国难以维持全球领导地位。
弗格森定律不是严格的经济学规律,但具有很强的历史类比价值。
就财富而言,弗格森定律对我们的启示是:
1、当国家需要为巨额债务付息,财政无法支持军力、基础设施、福利,就可能诉诸货币贬值甚至隐性违约。
2、对你我来说,在一系列难以预测的连锁反应之后,存银行的钱可能“购买力下降”,通胀成了隐形税。
3、应对策略是——多元资产配置,增加实物资产(如黄金、有现金流的跨周期资产)或抗通胀资产比例。
二
简单探讨美国是不是不行了,并无意义。
让我们跳出宏大叙事,来看另外一个关键变量:科技。
有种说法,美国的两次经济危机,都被科技化解了:
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年代初,美国在冷战结束后进入了经济转型期,传统制造业、冷战军事工业衰退。
此时,互联网(PC互联网)爆发了:诞生了微软、谷歌、亚马逊、雅虎、eBay等一批新巨头,开启了信息化时代,大大拉动了生产率和经济活力。
虽然2000年有互联网泡沫破裂,但长期来看,互联网确实撑起了美国的新一轮增长。
第二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按理说,08年危机应该导致长时间衰退,但2010年代,美国靠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iOS/Android生态)再次打开了新增长曲线。
苹果、Facebook、Google(移动端强化)、Uber、Airbnb、特斯拉等在这一波崛起。移动互联网不仅刺激了消费,还催生了新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据经济,成为了重要的救命稻草。
不过,如果更严谨地看,科技当然很重要,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化解力量。还有:
美联储的大放水(货币政策)
美国资本市场高度灵活(可以迅速融资、孵化新公司)
制度红利(知识产权保护、自由流动的人才)
全球化红利(制造外包,中国崛起帮助了消费品便宜化)
但大方向没错:
每次美国遇到结构性危机,能真正带来质变复苏的,往往是科技创新。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我在沃顿商学院听教授针砭时弊,突然意识到,老美比别人更苛刻地评价自己。这也就意味着:
1、美国对失败非常宽容(创业失败不会被终身污名化),允许大量实验和试错。
2、美国社会文化本身对危机有一种“倒逼升级”的哲学(“Don’t waste a crisis”),每次大危机都是新科技大爆发的窗口。
历史上,美国每次危机后,依靠“人才+资本+容错+科技”四大机制,皆能重启增长曲线。
所以,一个巨大的悬念是:这一次的美国危机,可以被AI的突破化解吗?
三
1. 短期来看,AI不能直接化解美国当前的经济危机。
目前美国面临的经济挑战有:
通胀压力(尤其是服务业和劳动力成本)
高利率压制(为了抗通胀,美联储维持高利率)
财政赤字巨大(国债不断飙升)
社会分裂、贫富差距拉大
地缘政治风险(中美竞争、全球供应链重组)
这些问题短期内主要是宏观经济、财政、政治问题,靠AI本身是无法直接解决的。
AI不会立刻让物价下降、不会让国债减少,也不会让社会立刻更平等。
所以,短期指望AI直接“救市”,是不现实的。
2. 中期来看,AI有望成为下一轮生产率革命的引擎,间接缓解经济困境。
关键是生产率(Productivity)。
过去2008年后,虽然移动互联网很成功,但生产率增长非常疲弱(经济学家称之为“生产率停滞”)。
如果AI(尤其是生成式AI+自动化+自主体AI)能真正大规模应用在办公、研发、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就可能真正提升单位劳动的产出(即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
这意味着:
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创造新的就业形式(比如AI工程师、提示词工程师、Agent运营师等)
政府税收增加
缓解财政赤字和社会福利压力
这才是AI真正有望化解经济困境的地方:不是靠“科技泡沫”拉动股市,而是靠实质性提升生产率,重塑整个经济结构。
3. 长期来看,AI是一种“双刃剑”,既有可能拯救,也有可能加速危机。
未来有两种可能:
积极路径(重塑复兴):
AI成为“第二次电力革命”,每个人都能用AI放大自己的价值,诞生新型企业、新型工种,美国再次焕发超级大国活力。
消极路径(加速失控):
如果AI导致中产阶级大规模失业(例如白领被替代)、社会贫富进一步撕裂、超级公司垄断(比如OpenAI+微软、Nvidia、谷歌、亚马逊控制一切),反而可能加速社会危机、政治极化,甚至引发新的社会动荡。
所以,AI本身不是单向的好或坏,关键取决于:
社会制度怎么适应变化
教育和培训体系能否快速调整
政策制定者能否预见并管理技术带来的冲击
总结成一句话:AI不会自动化解美国经济危机,但如果正确引导,AI可以成为未来十年美国恢复活力、延续霸权的最大希望。
四、那么,AI是否无法拯救特朗普?
我问ChatGPT,Ta直接回答我:
AI拯救不了特朗普,也拯救不了制造特朗普现象的那一整套社会结构性问题。
原因非常清楚:
所以,哪怕AI带来了局部生产率提升:
特朗普现象背后的愤怒、焦虑、身份认同危机,依然存在,甚至可能加剧。
因为AI并不是让普通中产更幸福,而是让少数人飞得更快,大多数人感到更无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清晰的结论:AI不会拯救特朗普,但AI可能在无意中为特朗普(或者下一个特朗普)输送更多愤怒选民。
科技可以改变生产力,但无法自动修复人心;
AI能加速美国经济转型,却无法弥合美国社会裂痕。
五
说说我们该咋办。
先说投资。(以下仅为全球化的分析讨论,不构成任何具体建议)
在和平稳定的时代,财富更多表现为金钱、资产、消费能力。
但在秩序动荡、通胀复归、信用动摇的时代,财富的含义会回归本质:财富 = 抵御不确定性的能力 + 主动选择的自由。
它包括:
1、资产(能保值甚至升值的实物/金融工具)
2、能力(让你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和发展的技能)
3、关系(人脉、社区、社交资本)
4、身份(合法迁移、资产出海的能力)
5、认知(洞察趋势、避免被收割的智慧)
概括而言,衰退期的财富有三大风险:
1、货币贬值:财富表面不变,实际购买力缩水。
2、资产泡沫破裂:房产、股市、币圈短期泡沫终将破灭。
3、政策征收:财富越集中,越可能成为“再分配”的对象。
这个时代的财富思维方式是:
1、收入要“抗周期”,资产要“抗系统性风险”
多一份不依赖特定国家的收入来源(线上、外币、自由职业)
拥有跨区域配置的资产(海外账户、实物黄金、分散投资)
2、 “不被系统吞掉”比“赢过别人”更重要。
保住本金、防范黑天鹅,是长期财富积累的前提
不要贪高收益,不要重仓单一国家或单一币种资产
3、资产的流动性、隐私性、安全性是关键。
拥有“移动性”资产:黄金、数字资产、美元资产、海外资产
适当考虑信托结构或资产隔离方式,提高防御能力
当然,最强的财富,还是“你自己” 。
在一个旧秩序崩塌、新秩序未定的时代,真正能带你穿越周期的,不是银行账户数字,而是:
你看世界的方式
你为自己做决策的能力
你能在哪都活下去的本事
你敢在关键时刻说“不”的底气
总结一句话:真正的财富,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你在未来有多少种可能。
最后
回到本文开头,“弗格森定律”提醒我们,在未来5~10年,应该为美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冲击做好准备,尤其是对冲美元贬值的风险。
例如配置适当比例的黄金等资产。
AI短期不能拯救特朗普,但任何时候别低估了美国在科技上的优势。
同时下注美国和中国的AI龙头企业,也许是个好选择。
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未来的生存策略:资产防守+机会反击+能力进化+心理韧性,才能在未来十年立于不败。
最好的防御,是进步;
最好的对冲,是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