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40年:一座城与一个产业的共生进化史
创始人
2025-04-25 12:03:21
0

上海车展历经 40 年,宛如一座城与一个产业的共生进化史。40 年前,上海车展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悄然起步,如同一颗种子,开始在汽车产业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随着岁月的推移,上海车展逐渐成长为全球瞩目的汽车盛宴,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这座城市为车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资源,而车展则推动着这座城市的汽车产业不断向前迈进,从技术创新到设计理念,从品牌展示到市场拓展,两者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共同书写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辉煌篇章。


2025年4月23日,上海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如约举行。


站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展馆里,看到智能驾驶展区的自动泊车,不禁让人联想到40年前我们用游标卡尺丈量桑塔纳零部件的难忘场景。


当激光雷达投射出未来出行的光影,黄浦江畔的这场汽车盛会,早已超越了展览的范畴,中国汽车工业从“技术追随”到“全球领航”的历史转变,演绎出一座城市与产业共生共长的鲜活样本。


车展为何诞生于上海?


1985年7月3日,上海展览中心的喷水池旁,一位穿中山装的工程师正趴在丰田皇冠旁,用游标卡尺测量镀铬轮毂的厚度,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参数。


这是第一届上海车展的真实场景,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开眼看世界”的起点。


首届上海车展总规模约1万平方米,参展厂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共328家,展会开幕第一天就有2万人次参观。


顶着酷暑来到现场的观众中,既有提着公文包的政府官员,有带着图纸的技术骨干,更有骑着二八自行车来“看热闹”的市民。


这场改革开放时期前所未有的汽车工业展背后,是当时上海产业规划的重大调整。


彼时,曾经撑起上海经济半壁江山的纺织业,因设备陈旧、产能过剩陷入衰退。


当纺织女工还在为缝纫机的咔嗒声担忧时,决策者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更具野心的领域——汽车。


进入八十年代后,虽然上海在汽车制造领域有着独特优势,但相比同时期的国外车企,技术还很落后,倾尽全力也只能保证公务车需求。


各地虽有造车热情,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技术指导,不仅产量有限,质量也有或多或少的问题。


数据显示,1980年中国汽车产量22.2万辆,而轿车年产量仅5180辆,产业基础极其薄弱。


于是,中外“合资经营”便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方向。


1983年,当德国大众带着桑塔纳车型叩开上海的大门时,没人想到这款在欧洲已停产的车型,会成为改写中国汽车工业史的钥匙。


在多方考察后,上海果断将汽车工业定为支柱产业,决定用市场换技术,在黄浦江畔搭建起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首届车展上,意大利菲亚特车队历时两个月、跨越2万公里从意大利开到上海参展,奔驰、通用等巨头纷纷亮相,上海车展迅速成为“引进技术、促进合作”的重要合作平台。


而那时,“我们连一颗螺丝钉都造不出来”,一位参与桑塔纳国产化的老工程师回忆道。


因此,出现在首届上海车展中,由上海大众(现上汽大众)采用CKD模式生产的桑塔纳轿车,备受关注。


这场盛宴的背后,也充满了中国汽车人的焦虑与渴望。


车展期间,中国技术人员用望远镜看黑板、手抄资料、用游标卡尺测量零部件的场景,折射出对技术的渴求。


车展的内部交流会上,外国工程师讲解发动机原理时,后排的中国工程师为了看清黑板,站上椅子举起了望远镜;会场上的复印机因超负荷工作烧毁,年轻技术员们便连夜手抄资料。


这些令人心酸的场景,就此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


1985年,上海大众成立,桑塔纳国产化率仅2.7%。然而,不到十年时间,上海便将桑塔纳国产化率提升至90%,培养出第一批懂现代汽车制造的产业工人,更在嘉定安亭种下了“中国车谷”的种子。


到1990年代,桑塔纳与富康、捷达并称 “老三样”,累计销售超400万辆,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上海凭借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企业,也逐渐取代纺织业成为全国汽车工业核心重镇。


上海车展的诞生,也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渴望变革的缩影。


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定标准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跨国车企加速涌入中国市场。


没人想到,这场令国人惊呼“狼来了”的故事,会成为自主品牌崛起的序章。


2005年上海车展上,宝马携劳斯莱斯、MINI首次集体亮相,保时捷展台前的闪光灯此起彼伏。


此时的上海车展已正式通过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成为中国第一个被UFI认可的车展(UFI作为世界展览业最重要的国际组织,经其认证的展会是高品质的代名词)。


同一展馆里,刚刚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的吉利蜷缩在角落,奇瑞的工程师们还在紧张调试着自主研发的发动机。


这一年,中国取消汽车进口配额,市场竞争陡然加剧,但也为自主品牌打开了两条路:一条是继续在合资体系里学习,另一条是跳进全球市场的深海里搏击。


看着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的车展现场,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发出了“我们必须换道超车”的感慨。


也正是这句不经意的感慨,吹响了中国车企征战新能源时代的号角。


2009年上海车展,当一汽、上汽等六大集团首次集体参展时,吉利推出了高性能电动车,奇瑞展示了4款新能源车型,但少人问津。


当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被围得水泄不通时,奇瑞展台角落里的S18电动车展台前门可罗雀。而这款续航里程仅120公里的试验车型,却为日后“星越”系列爆火埋下伏笔。


同年,随着中国启动“十城千辆”工程,上海车展上诸多自主品牌产品,却就此扛起中国汽车市场改天换地的大旗,让汽车从展台走向千家万户。


2001年至2008年,中国汽车产销平均每年跨越100万辆台阶;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第一个十年,随着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启动,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先后突破电池、电机等关键技术,并取得了双CAN总线控制网络系统、交流感应电机和永磁电机的全数字四象限矢量控制技术、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集成技术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特别是在锂电池技术和独创的换电技术等方面达到世界级水准。


这些早期技术积累,为后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核心支撑,也勾勒出中国车企弯道超车的新路径。


2015年,第十六届上海车展迁入国家会展中心,展馆面积从最初的1万平米跃升至36万平米。


这次展会中,特斯拉电动车首次参展,展台被挤得水泄不通。


而在不远处,蔚来ES8的模型静静陈列,没人想到这个新兴品牌日后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年上海车主新能源车型占比首次突破20%,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比亚迪的“542战略”(5秒破百、全时电四驱、百公里油耗2升)开始引发国际关注。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


当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临港时,没人想到这座“超级工厂”会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转折点。


从奠基到投产仅用10个月,2024年产能突破90万辆,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


与此同时的上海车展上,丰田bZ3用上了比亚迪的三电技术,上汽集团与奥迪、大众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中国车企终于完成了从“技术输入”到“技术自主”的质变。


这些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体现,也让上海车展继续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的重要舞台。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塑舞台


2025年的上海车展,智能驾驶展区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科技擂台”。


华为ADS3.0智驾系统的厘米级感知精度惊艳全场,小鹏城市NGP功能实现复杂路况的“零接管”通行,上汽银河4.0电子架构则让整车算力突破1000TOPS……这些技术参数不仅是展台上的明星,更是中国车企向全球标准制定权发出的无声宣言。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专利公开量占比合计超过50%,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公开量占比为25.79%,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专利公开量占比为25.53%(中汽中心《 2024年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


更值得关注的是,东京智库三井物产全球战略研究所(MGSSI)的分析显示,宁德时代以2.7分的技术影响力评分(基于专利被引频次等指标)远超行业平均1.0分,华为、比亚迪等企业紧随其后。


这意味着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不仅实现了专利数量的反超,更在技术质量上建立起全球领先优势。


这场技术革命的涟漪,也重塑着全球产业版图。


“今日中国之动向,将引领明天世界之方向。”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2023年上海车展的宣言,已从预言变为现实。


当大众董事会成员集体驻足比亚迪展台,当现代起亚要求千名员工“禁止观光、专注学习”,中国汽车工业的“领航者”角色已然确立。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17万辆,渗透率达42%,每出口3辆电动车就有1辆来自中国(中汽协2024年数据)。


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的重构更为明显,随着宁德时代德国工厂投产、比亚迪匈牙利基地落地、博世中国90%的研发团队转向智能电动化服务、地平线芯片装车大众ID.7、华为ADS系统被奔驰、奥迪采购……这些汽车工业的“反向输出”标志着中国技术从产业链末端跃升为核心驱动力。


数据更直观地验证了这场蜕变:中国汽车产量从1985年的40万辆(商用车为主)飙升至2024年的3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40%,出口量三年增长470%(中汽协2024年数据)。


这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的跃升,更是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换市场”的质变。


在这场全球汽车工业重构中,上海继续扮演着“超级枢纽”的角色。


嘉定“中国车谷”集聚500余家零部件企业,形成从激光雷达到车规级芯片的全链条生态;临港的宁德时代基地与整车厂构成“电池-制造”闭环;就连传统汽车巨头丰田,也在近期迫不及待地将雷克萨斯纯电产线落户上海金山,并搭载中国电池技术。


2024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2.5万辆,渗透率近68%,每三辆新车中就有两辆带电上路。


这种产业生态的厚度,也让2025年的上海车展成为了全球车企迫切展示新技术的“试验田”:宝马将NeueKlasse电动平台全球首发放在上海,奔驰EQXX概念车选择这里进行亚洲首秀,高通、英伟达带着最新车载芯片争相参展……


正如慕尼黑车展主办方的感慨:“如今要预判汽车未来,必须紧盯上海的展台。”


回溯上海与中国汽车产业一路共生的进化,不仅是从“技术追随”到“全球领航”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重塑话语权的缩影。


从来自桑塔纳的“技术启蒙”到2025年智能驾驶的全球定义,上海车展用四十年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身份重构。


正如一位90后工程师的感慨:“我们不再需要用望远镜看世界,因为我们已是世界的焦点。”


未来,当汽车正式成为 “智能移动空间”,黄浦江畔的这场盛会,还将继续见证中国汽车工业书写新的传奇。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上汽集团年报、公开媒体报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研究室,作者:王药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欧盟重罚苹果之际,中国小开发者... 在欧盟重罚苹果的当下,中国的小开发者们也在积极抗争“苹果税”。这些小开发者们凭借着创新与热情,在苹果...
对抗NS2黄牛,玩家们在二手平... 在对抗 NS2 黄牛的过程中,玩家们展现出了独特的智慧。他们发现二手平台成为了一个新的战场,纷纷开始...
高盛:国家入场可撬动A股总市值... 有多少资讯是真正有用的?FinGraph是中文财经世界唯一一家每日图形化早晚专栏,为专注于全球市场的...
重庆推出近2万套租赁房源 满足... 为助力高校毕业生留渝就业创业,4月25日,“2025重庆高校毕业生租房暨人才安居服务推介活动”在大学...
虎嗅【作·嗅之星】周榜第259... 请你提供具体的虎嗅【作·嗅之星】周榜第 259 期的相关内容呀,比如上榜的作品、特点、影响力等方面的...
现在有一种新职业,叫陪伴 如今,有一种全新的职业悄然兴起,那便是陪伴。陪伴,并非简单的相处,而是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去给予温暖...
对话西门子:为什么说Indus... 西门子认为 Industrial Copilot 是未来工业环境中人类的最强辅助,原因在于其强大的功...
去青岛,吃遍本地人的“心头好” 去青岛,一定要吃遍本地人的“心头好”。清晨,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辣炒蛤蜊,鲜美的蛤蜊搭配香辣的调料,瞬间...
赛道基金重上风口 极端化投资隐...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年初以来,A股走势颇为震荡,不过,仍有不少细分行业走出了独立行情。 从年内的业绩...
是家人也在磕的CP!谢霆锋妹妹... 搜狐娱乐讯 4月26日,谢霆锋妹妹谢婷婷在社交平台转发了王菲现身谢霆锋演唱会的视频,视频中写着:“T...
一图了解A股半导体设备公司平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鼓励各地在境外旅客聚集地增设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等6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有...
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宇、通讯员黎晓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共性问题。4...
就业率0%,“天坑”专业被淘汰 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中,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就业率竟然为 0%,而曾经被视为“热门”的“天坑”专...
最近很火的“超节点”,到底是干... “超节点”近年来颇为火热。它如同网络世界中的关键枢纽,主要作用在于整合和加速信息流通。超节点就像是一...
抖音推出“恶意营销号”治理规范... 凤凰网科技讯 (作者/杨睿琪)4月28日,抖音发布新版《“恶意营销号”治理规范》,计划于5月下旬启动...
重磅!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 4月27日,商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
告别繁琐操作,小红书批量发布助...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自媒体人都在寻找最高效、最具性价比的获客引流方式。无论是小红书、抖音、视频号带货,...
皖通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净... 每经AI快讯,皖通科技(SZ 002331,收盘价:7.45元)4月27日晚间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称,...
AI如何改变产品、护城河与创业... AI 正深刻地改变着产品、护城河与创业法则。在产品方面,AI 赋能使产品具备更智能的功能,如个性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