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集体炮轰大学水课
创始人
2025-04-12 13:22:13
0

00 后集体炮轰大学水课,这一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在他们眼中,大学课堂本应是汲取知识、开拓思维的重要场所,然而却充斥着大量敷衍了事的“水课”。这些课程内容空洞、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们往往只是被动接受,难以真正学到有价值的东西。00 后们渴望更具深度和挑战性的课程,希望教师能以更生动、实用的方式授课,让他们在大学时光中真正有所收获。他们的呼声反映出对教育质量的重视,也促使高校反思和改进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新一代学子的需求。


模仿界的创造力绝对是没有尽头的,而且有愈发直戳人心、不留情面的趋势。


继油腻金融男、超mean白女之后,模仿达人们演上了划水型大学老师,把大学生看得像是在短视频里上了节水课。


@戏很多的金兑


用着清朝遗传下来的老旧PPT,全班分组轮流做汇报,还特别喜欢发表个人感慨。


讲着课的功夫超绝不经意间提到“我爱人那时候...”“我那在常春藤读书的孩子...”。


@港妹妹join


985名校生和大专、双非生在评论区对账,原来大家都遇到过不少这样的老师。


不以学校排名为转移,总有大学老师能把专业课上成无聊老古董课,就业指导、思政等传统“水课”反倒管得比高中还严。


上大学上废了、觉得大学是在浪费生命、上课没用全靠自学......类似表态快成了大学生的常规吐槽。


有人这样形容自己上课的体验,一众网友找到了嘴替:


“七十年代的人拿着八十年代的教材用着九十年代的技术教00后如何解决二十世纪出现的问题并且在现在找工作”。


“专业课PPT比我还老,就业老师压根没找过工作”


“清朝PPT”这个概念,乍看过于矛盾实则相当传神。


有人从天体物理概论课的PPT上,学到木星目前已知有61个卫星。


时至今日这个数字已经更新到了92,而老师的课件也停留在了上世纪。



那时候各学派的泰斗级人物还没有逝世,生卒年信息标着19XX-~。


底下的学生边觉得搞笑边狂敲木鱼,PPT这么多年没变过,比物理学第一定律的地位还稳固。


@懒羊羊大王


如果有学生提出学习资料应该适当更新一下,可能会得到“谁说这PPT老啊”的滴水不漏答复。


“它旧但是它经典,你要学会跟这些经典理论建立互动、跟基础性概念知识产生沟通对话”,模仿新闻学老师的视频得到了新闻专业学子的一致认可。


纵横三尺讲台多年的大教授会用他的过来人经验说服你,他当年就是靠这套PPT复习考上了博士,拿到教职后又用它带出无数优秀学长学姐。


时间像一头野驴,全社会都在飞速进化,唯独把大学校园这片净土落下了。


化工大三生@Euphoria 说老师教的计算软件,得把电脑时间调成2008年才能打开。


大学生电脑塞进一堆上古神兽,2011版的工程制图软件、需要在Windows XP系统运行的模拟软件、早被工业界淘汰的数值分析软件。


在网上兼职接活的打工人被难倒,原因是课程作业涉及的技术太落后,落后到产生一种退化无能的感觉。


文科生也没逃过,要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祖辈传下来的知识。


广告学在读网友@可乐兑水 吐槽2025年了还在学报纸排版,市场营销专业的@大脸猫bot 听着老师一板一眼讲新媒体的定义。


互联网技术迭代速度以月计算,教材更新周期5年起步,学如逆水行舟在新时代有了新意涵。


学生步入大学一个星期就能觉察到的问题,更有经验的人当然也都看在眼里。


宇树创始人王兴兴就公开表态,教材应该像手机操作系统一样定期更新,学生应当在课外多接触实际项目,亲自操作先进的工具与设备。


“过时”不仅在学习内容和资料上,还在学生的课程设计上。


如果课程设置有大众点评的话,《就业指导》想必要喜提最低分了。


大学生们调侃说这门课的老师就没真正地自由市场上就过业,反倒是坐在下面的学生们贡献出了这一授课岗位。


@Ukii 所在的理工类学校还专门开发了教材,一百多页了还在讲就业指导的意义,有种听领导ta讲“这是在栽培你”般的滑稽感。


相比起套话,他们班上的同学更想知道五险一金里面的细节、谈薪的技巧、简历撰写门道。


学校不教这些,大家就只能自己去社会大学里摸索了。


一个假装教一个假装学,大学课堂快成双向表演了


很多课其实本不至沦落到水课这种地步,课程的干货量取决于老师的用心程度和职业态度。


不同老师上课带来的体验感差别极大,“神仙老师”的课爆满,讲得仔细有穿透力又有经验,上课认真听比下课自己琢磨高效的多。


而网友@叫我小fu 遇到过态度敷衍的老师,核心专业课数据结构与算法也能被上成大水课。


老师先照着PPT念半学期,后半段直接开启“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上台讲。


这就造就出了大学生的一生之敌小组作业,花大量心力精力去沟通、分工,紧赶慢赶攒一个PPT出来。


“我们班上人多,3~4人一组按组汇报估计也需要四次课”,老师只需要布置两次汇报,就能“水”过一半时间。


@阿布DD


而汇报内容还经常跟所学知识、当前能力错位。


老师要求@叫我小fu 班上的同学阅读计算机图像识别领域前沿论文提炼出研究路线、创新点等要素。


然而多数大学生压根没受过正统的信息检索、学术写作训练,只能照葫芦画瓢硬凑。


自学是需要锻炼的重要能力,不意味着不需要专业指导和及时纠正。



跟@叫我小fu 有类似经历的网友@momo(死磕实验版),自嘲在台上装得很有底气的样子快速讲完,老师象征性提点意见,一块把这节课糊弄完事。


大家的感受有共通之处,像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表演一门成果展示的艺术,一次又一次“翻转课堂”累积下来,真正的学问没学到,只精进了踩着ddl狂赶进度的应付学。


专业课之外的选修课,被大学生寄予了陶冶情操、开拓视野的愿景。


一上课才发现,货不对板的失望程度堪比网购衣服。


供应链专业的@贝塔 去上《流行音乐鉴赏》,锐评道完全不如一些博主讲得吸引人。


一些网友遇到过喜欢侃大山、放电影、秀个人经历的老师,“不带货不接广纯折磨”。



教课亦是上班,大学生对老师们的“精神状态”也有一些贴脸开大的洞察。


应用物理系在读大学生@壹der 说给她上过课的几位老师有种不得不给学生上课的活人微死感;学社会学的@Dinuu 将他的部分老师总结为“有种吃尽时代红利的松弛感”。


虽然刻板,但通过了评论区广大学生的显著性检验。


有做学院教学秘书的网友透露,理工科科研负担重,上升通道和教课水平关系不大,老师一般不愿意在教学上费心思。


文科生网友则认为一些老师把学生作为情绪容器,承载住部分过剩的表达欲和被仰望的需求。


靠着二十年前发表的论文坐稳现在的高位,模仿视频高赞是慵懒感老师的细致描摹,“那种看着同学们你们迷茫的未来,而我已经功成名就退场后的慵懒感”。



大学生们还吐槽遇到过很喜欢介绍自己风云故事和壮阔家事的老师,与课堂完全无关也能尽数分享。


网友@小渠upup 以为走进了《线性代数》的教室,结果上了十分钟的《我当年在美国做phd的时候》《2014年在慕尼黑当访问学者》。


“我爱人、我先生、我孩子是高频词,一学期下来知道了税法老师一家的人才辈出、财力雄厚和不俗家风”,@比耶 说她的这位老师划重点很爽快,有种给老师提供情绪价值来换取分数的感觉。




之前有个很火的话题叫“毕业后才意识到大学老师是自己为数不多能接触到的高层级的人”,现在不少大学生对此祛魅了。


因为他们上过一些课后发现,电影里拍的那种恩师提携、打磨璞玉的情节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你假装讲课我假装听课的淡薄师生交集。


越“划水”越疲惫,学生老师都无奈


面对“水课”和划水老师,大学生们疑似失去所有力气和手段。


毕竟考勤严、学分得拿到手,改变不了课程和老师只能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


吐槽水课现状,就能得到“这个是真上过学”的瞬时共情。


有人在水课上自学其他科目、写作业,有人忙着准备实习面试。


似乎也能把水课的时间“填满”,用来做一些自己觉得更值得去做的事情。


不过社交媒体上还是弥漫着一种“被水课耽误”的集体情绪。


大学生们觉得这样的在校状态会养成懒散、注意力分散的习惯,“划水”态度渗透进大小事情的规划和执行中。


一些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增强自己竞争力的年轻人,其实并不排斥下功夫潜心学了之后真正有用的课程,“看似轻松的课表、套路化的课程,纯粹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有网友说他的大学授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像同一屋檐下维持表面和睦的离心夫妻。


“你的心思丝毫没放在教会我真才实学上,我则不会对你的任教水平抱以任何期待。”



这里面有个人因素,也离不开整体环境的倾覆性影响。


企业招聘希望招来能立马上岗的成熟打工人,焦虑的大学生对无用水课和落伍培养体系的容忍度持续下降。


而学校既不能“功利性”大转型上手教职场技能,又在基本的逻辑分析、批判性思考等通用能力训练上有欠缺。


上课的作用无限压缩到换学分、拿到那张文凭。



学生们控诉学校的每寸土地都在吸精气,被磋磨得失去了动力和方向。


感到委屈、疲惫的老师也有不少,科研、教学、行政身兼数职让他们成了脱不下缰绳的表面光鲜型牛马。


尤其是“青椒”群体,他们要不签下非升即走卖身契,要不处于刚拿到教职各项任务都得抓紧的阶段。


有人用心设计教学大纲、每页PPT都亲自经手,而上课得到的正反馈却很少。


事实上,非专职教学的大学老师所受的教学训练极少,个人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并不挂钩。


中国大学课程质量的相关讨论已经有很多年,国际大学排名参考因素的教学这一环节,国内大学的分数通常不会太高。


很多学生发现高质量网课后打通了任督二脉,即使是英语教学也能啃下来。


@阿瑟纪录片传奇


而比教学状况本身更让大学生无奈的是,他们不具有十分“正当”的声讨立场。


优绩主义之下,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成年人应该自己托举自己,学得不好得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都是成年人了,要为自己选择过怎样的大学生活负责”,上大学四年这句话能听出茧子。


与此同时,独立的成年人在大学里要查进出校、宿舍定时断电、各种打卡不间断。



大学生们本来希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获得一定的前瞻性视角,却感受到了滞后性。


多少所大学撤销多少个专业的新闻时不时出现,数字之下是一个个大学生的际遇沉浮。


如果说大学和职场之间的缝隙必然存在、大学没有义务承担起培养学生平滑步入社会的教育任务,可做的仍然不少。


微观上,换掉上世纪的PPT、课堂上多引入实践内容这种程度的事情,还是可以办得到的。


宏观上,调整大学老师的评价体系、摸索校企合作模式,也是有探索空间的。


这样至少能让年轻人从学生切换到打工人所经历的阵痛期,得到一些缓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作者:张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关税对美冲击已现:洛杉矶港卡车... 近期,关税对美产生的冲击已初现端倪。以洛杉矶港为例,其卡车运输量大幅下跌 23%。这一数据的背后,反...
一部没有火起来的网络小说引发的... 一部本应大火的网络小说却未掀起波澜,引发了诸多财经思考。从创作者角度看,或许是营销投入不足,未能将作...
君禾股份2024年净利润倍增 ... 4月25日,君禾股份同时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24年...
能链智电:股价动荡与高管言论背... 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能链智电作为充电服务领域的参与者,近期因股价剧烈波动和高管言论引发市场...
林俊杰情歌被爆改“牛马进行曲”... 近日,林俊杰的情歌竟遭遇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改造”,被爆改成了“牛马进行曲”。这一转变引发了广泛关注与...
消费市场保持升温势头 在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消费整体状况持续改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
全球洞察|罗兰贝格高管:现行政... 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 戴璞 观点速览 ·现行经济政策令美国“名利双输” ·经济全球化回不到...
过会近2年,IPO终止! 4月25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因厦门渡远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渡远户外)以及保荐机构国泰君安...
乘联分会秘书长最新发文:1—3... 中国进口车进口量出现同比大幅下滑。 4月26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中国进口车进口量从201...
胃病、闭经、湿疹、失明:藏在疾... 胃病、闭经、湿疹、失明,这些看似不同的疾病背后,往往隐藏着情绪问题。胃病可能源于长期的焦虑与压力,胃...
为什么全球中产,周末都要去河北... 全球中产周末都要去河北,主要是因为河北拥有独特的魅力。河北有着广袤的自然景观,如秦皇岛的碧海金沙,周...
结婚人数再次下降,国家出手了 近年来,结婚人数再次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婚率的走低,不仅影响到家庭结构的稳...
OpenAI继续商业化狂飙:要... OpenAI 正开启商业化的狂飙之旅。据悉,其计划凭借 Agent 在未来 5 年赚取高达 1750...
灵康药业:2025年一季度实现... 中证智能财讯 灵康药业(603669)4月26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01...
家居卖场变革已走到哪一步?富森... 大材研究,泛家居老板经营内参,经理人每日读物,一线人员的生意参谋,打造有影响力的大家居建装研究机构、...
成都高新区产业基金规模超320... 投资界-解码LP获悉,4月25日,2025年成都高新区产业基金协同发展大会在成都高新区菁蓉汇举办。会...
中工国际(002051)202...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中工国际(002051)发布2025年一季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
“婚前协议”正流行:拒绝羞耻,... 作者:芝士咸鱼 围绕婚姻中财产安全的讨论日渐升温。 社交平台上不难看到,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正变得愈发...
马斯克的xAI被传拟融资200... 据财联社,4月26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旗下xAI控股公司正在与投资者洽谈,计划为其整合后的A...
1—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 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93.6亿元,同比增长0.8%(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