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位于纽约曼哈顿华埠茂比利街70号大楼失火,多家重要华埠老牌非盈利机构一夜之间流离失所,二楼的美国华人博物馆(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馆藏的85000件记录美国华人历史的重要藏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新闻回顾——
林徽因侄女林璎设计的美国华人博物馆突发大火,国丝馆曾在这里办过展览
这八万多件文物目前情况究竟怎么样?
1月31日,美国华人博物馆在推特上表示,从火场抢救出约700箱馆藏历史文件和艺术品,其中80%有望修复。



1月26日,消防部门和楼宇局检查后确定失火大楼的某些区域可以安全进入,华人博物馆、市级行政服务部(DCAS),档案和信息服务部(DORIS)的工作人员以及“纽约修复联盟”制定了抢救流程。
MOCA馆长姚南薰(Nancy Yao Maasbach)说:“当天早上打开取出的文件箱时,发现很多珍贵文件是可以挽救的。由20位训练有素的保管员和档案管理员做审查、所有材料重新装箱。”


担任志工的曼哈顿华埠第三社区委员会委员陈家龄介绍,只有DCAS的团队能进到二楼的馆藏室将文件盒取出,估计约有600~700箱文件在二楼裡面。因为潮湿的文件会软化并发霉,它们必须立即在严格的温湿度环境下进行缓慢乾燥的过程。
乾燥的文件箱则由大卡车送至MOCA处理,大约有25位志工帮助将箱子从卡车上搬到博物馆4楼的场地,文物保护者穿戴口罩和手套将箱中的文件取出,确认损毁情况后,再放到(无酸)的暂存文件箱中。而潮湿的盒子则放在冷藏车中,然后转移到宾州Allentown的一处场所冰冻和乾燥,以减少任何额外的损坏,然后再修复。

被抢救出的文物,包括纽约华埠英文报纸先驱郑玉安(William Yukon Chang)创办的月报《中美时报》(Chinese-American Times),这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本完全以英文出版的华裔美国报纸。
自1月29日抢救出首批近200箱馆藏后,博物馆员工和志愿者三天内陆续从失火楼宇内搬出约700箱馆藏品和珍贵艺术品。MOCA表示,三天内抢救出的馆藏虽然80%都已经被灭火水和雨水淋湿,但大部分都可以被挽救。
纽约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和市议长张晟(Corey Johnson)表示,会继续努力与州和联邦同时合作,为MOCA、华埠人力中心、华策会华埠老人中心等其他在火灾中受损的机构提供援助。